戏剧艺术
-
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与应用谢咏冰,罗蒙,吴保骏,张飞碧 著本书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较系统地论述了舞台灯光工程设计方法,并列举了大剧院、音乐厅、省人民大会堂、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剧场等不同类型舞台灯光工程设计案例,是从事舞台灯光工程设计人员和灯光师的良师益友,也可作为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
戏剧学徐兴无,徐雁平,吕效平,陈恬,高子文 编《戏剧学/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教材》旨在讨论:(一)戏剧剧场的本质与原则;(二)对戏剧剧场的瓦解与后戏剧剧场的建立;(三)源于西方的中国戏剧剧场,即话剧;(四)作为中国传统剧场的戏曲,它的古典文体与现代文体。我们采用以原著选读为主,导读为辅的方式,一面把关于这几种剧场形式本质与原则的具代表性的理论介绍给选课同学与读者,一面也把学界关于这些理论的思考过程展示给选课同学与读者。这种体例的优势,是一书在手,通览古今中外,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挂一漏十,不能展示经典理论的全部思辨及其过程。我们的大愿望,是激活同学们思辨的热情,去追读经典理论原著及与之相关和相悖的更多原著。本教材适合于戏剧文学和戏剧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戏剧理论课程,也适合剧场创作各门类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戏剧学爱好者阅读。
-
辰溪丝弦唐运善 著辰溪丝弦是集音乐、曲艺、戏曲三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形式。因其演唱时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高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丝弦。又因用辰溪地方方言演唱,故称辰溪丝弦。辰溪丝弦这朵别具风姿的艺术之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欣赏需要而萌生的。它主要反映了市民有闲阶层的精神意识。但是,由于这一艺术形式是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耕耘园地的,劳动人民的喜怒哀怨,左右着丝弦的发展乃至成为它发育过程中删斫芜杂的标准。所以,丝弦在发展过程中,渗透着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展示一定时期内的社会风貌。
-
青少年经典诵读艺术教程马谛,付晓洁 著本书是青少年有声语言艺术系列教程之一《青少年经典诵读艺术教程》中的第四册,针对小学高年级青少年进行的经典作品诵读艺术训练与指导,从绕口令、经典诗文到成语故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配合范文有音频示范,方便学习者随时收听、反复练习。十分有利于学习者及诵读爱好者使用。
-
中国之优伶朱双云 原著,赵骥 校勘本书系辑录校勘稿,原书作者朱双云(1898-1942),对于中国早期话剧发展之历史研究有重要的贡献。朱氏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社会日报》上连载了《中国之优伶》,详细记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戏剧伶人的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地位,是研究中国戏剧史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然由于抗战军兴,加之作者羸弱多病,原书一直未能付梓。朱氏在1942年3月病逝之前仍在写作,可惜未能终稿,至为可惜。本书辑注者赵骥在查阅了大量的《社会日报》后,从中辑录出原书之大部,利用民国时期的期刊、报纸,对原书进行了校勘,是极其珍贵的戏剧史料集成,值得出版。
-
光前裕后唐力行 编《光前裕后:一百位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下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访谈录。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以“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的形式,遍邀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弹人前来演讲交流,共计辑录五十讲。每一篇演讲稿均经整理并由演讲者本人审核认可。演讲者中包括评弹艺人、研究者、创作者、管理者、爱好者等各类人士,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苏州评弹这一传统曲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生存、发展、变化以及其在各个阶段与社会的互动的情况,以全景式、多角度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了解文字材料以外大量的历史细节。苏州评弹人访谈录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历年来采访评弹人所得的口述史五十篇。这些口述史学涵盖了评弹艺人史、书目史、书场史、听客史、社团组织史等评弹要素的丰富史料和生动故事,对于了解近百年间评弹文化与江南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弥补了文字材料的不足。苏州评弹人访谈录之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是评弹艺人的个体记忆。许多评弹人的个体记忆伴随着其生命历程的终结将彻底消失,通过口述史的抢救性记录,保存了这些为生动但又容易流逝的历史资料。评弹人在口述访谈过程中将记忆碎片整理成为历史记忆的“拼图”,而五十个不同角度的“拼图”,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还原评弹整体历史画卷的目标。
-
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丛书李娟,臧宝荣,李振西,吴楠 著《扽腔》延续《滨州地方戏曲研究丛书·东路梆子》的成书风格和写作思路,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将剧种兴衰脉络的梳理研究建立在扎实的走访调研基础之上,用平实简洁的文笔对滨州境域内扽腔这一特色剧种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传承谱系及曲谱剧本进行了全新的提炼与集成。
-
国家、社群与现代地方小戏王静波 著《国家、社群与现代地方小戏:以赣南与粤北地区采茶戏的生存和流变为考察对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以赣南与粤北地区的地方小戏采茶戏为研究对象,将之放置在地域社会与时代语境当中,在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中析出两个关键性力量——国家和社群,历时性地分析了它们是如何推动该小戏的生存和流变的,是一部较为系统和深入研究采茶戏的学术论著,对促进这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
周信芳全集上海文化出版社 编《周信芳全集(图像卷2)》共24卷,包括剧本、文论、曲谱、影像、佚文、演剧广告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字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影像部分包括周信芳有代表性的剧照、生活照、工作照和有价值的书画图片,近1000幅,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
-
炫彩流光冯洁 著《炫彩流光:中外经典演出欣赏》为“网络化人文丛书”系列丛书之一。《炫彩流光:中外经典演出欣赏》内容分为理论性阐述和经典演出分析两个层面。理论性阐述重点介绍了音乐剧、我国古老的不朽艺术昆曲、永恒的芭蕾、定位“马戏艺术和街头娱乐的戏剧性组合”的太阳马戏团的艺术表演以及云南原生态歌舞。这些演出形式的阐述和分析,无一例外的以经典的演出剧目来佐证。通过对一种演出类型的经典剧目介绍,让读者对这一演出类型有具体的了解。再通过对演出形式的起源、发展等情况的介绍,让读者对演出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升对演出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