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喜剧这回事史蒂夫·卡普兰 著喜剧难写,喜剧能学吗?天生有幽默感,才能吃这碗饭吗? 5分钟一个梗,10分钟一场误会,就是喜剧吗? 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喜剧教父卡普兰,要破除诸如此类迷思,将整个职业生涯摸索出来的创作经验、对喜剧原理的深刻理解,以诙谐睿智的笔调一一道来,可谓身负绝学却毫不藏私。他提炼出一击即中的喜剧创作核心公式和8个行之有“笑”的秘密武器,通过细致剖析《宋飞正传》《老友记》《土拨鼠之日》《安妮·霍尔》等热门作品的经典桥段,厘清喜剧中独特的情感动作逻辑、人物关系和发展源流,展示一场戏为什么好笑、哪些笑料管用、哪些段子尴尬失效,并结合实战,讲解如何才能排查、修改不起作用的场景和台词。 同时,卡普兰更犀利点明了欢笑之下隐藏的生活真相,这或许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更有元气地面对身处的世界。
-
尤金·奥尼尔关于面具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王艺陶 著《尤金·奥尼尔关于面具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光明社科文库》从《大神布朗》《拉萨路笑了》和《无穷的岁月》中的面具手段的分析入手,运用谭霈生教授的戏剧情境理论为分析方法,来探究奥尼尔是如何通过面具,达到现代戏剧要求现代剧作家所应达到的创作手段和技法水准。在《大神布朗》《无穷的岁月》中奥尼尔让戏剧人物戴上面具,塑造了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戏剧性地展现了双重人格对人类心灵的折磨和扭曲。在《拉萨路笑了》中让群众角色戴上面具,营造出宽广宏大的戏剧背景,几乎揭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情貌,让直达生命奥义的主题蕴含其中。面具群众对主要角色拉萨路的烘托和侧面塑造也有着技高一筹之处,超了一般宗教剧带给观众的审美感受。
-
欧阳觉文音乐作品选集欧阳觉文 著《欧阳觉文音乐作品选集》收录了作者从艺六十多年来的优秀作品。汇编了湖南花鼓戏曲调,花灯、丝弦、嗡琴音乐、歌曲。涵盖了湖南花鼓戏《沙家浜》《送货路上》《喜脉案》及常德丝弦剧、民族歌剧、音乐剧等精选曲调,同时还有《江南采茶女》、《弯弯的手臂》等经典歌曲。
-
英格玛全书萧萧树 著《英格玛全书》在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里,以“话剧剧本”的形式,通过图灵、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雪莱、拜伦、艾达、巴贝奇等人物的对话,呈现出一种智性与未来感相结合的故事。文本解构了数理逻辑、机器计算和密码学等知识,拼接出作者对人工智能、思维认知等领域的思考。内容庞杂,可以称之为“集异璧”(GEB)的中国之子。全书充满理趣,也带有辩诘色彩,希望能启迪读者智慧,也请读者自行辨析。
-
微言小义 入木三厘蒋慧明 著本书25万字,近50篇,是作者近15年来曲艺评论文章的结集。内容包括曲艺理论研究、曲艺作品品评,以及对曲艺现状的关照、剖析与建议。 作者系北方曲艺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专业出身,重视调查与实践,所评所论,皆有的放矢,对于推进曲艺研究,以及推动当下曲艺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
川剧舞台美术实践与研究敬建成 著《川剧舞台美术实践与研究/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艺术丛书》旨在通过对川剧舞台美术纵向和横向的研究,梳理其曲折的发展历史,总结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以为川剧舞台美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全书分为“图片集锦”和“学术论衡”两个部分。“图片集锦”共收录珍贵影像资料230余帧,分三个板块:以“学习与交流”展示作者舞台美术生涯中的重要社会活动,以“设计与绘制”展示作者丰硕的舞台美术成果,以“川剧脸谱传承与研究”展示作者在川剧脸谱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具有重大价值。“学术论衡”从“舞美设计理念与追求”“舞美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舞美空间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川剧现状调查与建议”“舞美作品评说”等角度展示了作者对川剧舞美的理论探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川剧舞美的历史脉络和总体面貌,为川剧舞美的漫漫行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为川剧舞美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创作实践、艺术交流和理论探索的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近现代弹词通论童李君 著近现代弹词,无论是弹词演出还是案头创作,都在各个层面经历了巨大变化。《近现代弹词通论》对近现代弹词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探讨了弹词演出及其听众在近现代的转变,以及弹词作者们如何在弹词这一传统的形式里,注入新思想、新内容;对弹词与小说、戏曲在处理相同题材、同一故事情节等方面所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体现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随着电台、电影的出现,铅印、石印术的广泛运用,弹词的说唱与文本传播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总之,这一时期的弹词在传播方式、作品风格与内容等方面,都与明清弹词大异其趣,表现出诸多独有的特征。
-
中国古代剧场史廖奔 著《中国古代剧场史》在大量田野考察工作基础上,结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为依据,勾稽出一部中国古代剧场形制的变迁史。条分缕析,考论相兼,材料多广而不显臃肿,征引详尽而未觉繁琐,堪称迄今最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中国古代剧场史的专著。《中国古代剧场史》有大量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图片160多幅,可谓图文并茂。
-
无形的传承郑劭荣 著本书首次系统、综合地研究了传统戏曲“口头剧本”。著作采取文献史料与田野考察资料相互参证、补充的方法,一方面,系统梳理口头剧本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书面剧本的关系;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全面研究口头剧本的形态结构、编创与表演、技艺传承及其活动现状。全书资料生动鲜活,图文并茂,视角新颖,“论”“述”水乳交融,深入探究传统戏曲即兴演剧形态,展现了民间艺人独有的艺术智慧和表演技能,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史实及其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贾·像贾博,李杰 著《贾·像:贾博士眼中的“角儿”》主要取材于白燕升团队策划制作的《伶人王中王》《戏码头》《擂响中华》《谁与争锋》等电视节目和相关演出活动,从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400多幅,呈现了京剧、昆曲、越剧、评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晋剧、黄梅戏等20多个剧种的160余位戏曲名家台前幕后精彩瞬间,还记录了20余位文化名家、幕后工作人员不为人知的工作场景。书中图片兼具观赏性和故事性,并有独特的资料价值,让喜爱戏曲的人直观感受和深入了解当下中国戏曲现状,让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戏曲的人由此走近戏曲,从而喜爱上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