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我的越剧生涯田虹 著《越剧名家口述历史》:本书采访了十几位越剧老艺术家,包括袁雪芬、王文娟、毕春芳、焦月娥、筱月英、吕瑞英、孟丽英等,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整理成书,以亲历者的自述阐述、回忆越剧的发展、所处环境、经历的事件等,为上海越剧界建立起一份全面的历史档案。
-
中国话剧经典精讲钟鸣 著做戏实难。作为一个剧作家坚持作品的完整性与艺术性是戏剧创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毕竟在戏剧演出史上,有太多的作品哪怕是优秀的作品也难逃被各种“高明”的见解“砍头”“截尾”“挖心”“掏肺”!甚至其作品文本的意义可能超出了剧作家的各种自评自述的界定。这就是作品“高级的”生命力。我们常说“作品大于作家本人”,就是这个意思。这真真假假的来回、遮遮掩掩的语言、虚虚实实的动作,得之于《西厢》施之于《风雪》,吴祖光算得上“移花接木”化用得何其自然!老舍写剧本的时候,一定在心里想象着人物——不仅想象他们的长相、穿着,也想象他们的行动、交流;不仅想象一个一个的人,而且想象一幅一幅的画面。一个文人如此惟妙惟肖地模拟着妓女的心态与口气,在这里也许并不是要表明他在文学上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倒像是在暗示着这两个完全不同身份的人具有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文人与妓女,仿佛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
-
马来法曲艺文集吴文科 编《马来法曲艺文集》以“曲本集”和“谈艺录”的方式,分为上、下两编;每编的内容,又以写作及发表的先后时序依次排列。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来法先生的曲艺生涯,书中还设置了“附编”,收录《马来法曲艺活动年谱》及一篇评述马来法曲艺活动的专文。书前插页中的一组照片,对于了解和理解马来法先生的曲艺贡献,同样具有特殊的作用;而让文字与图片相互映衬,也是《马来法曲艺文集》编纂存史留真的重要初衷。
-
我的木偶戏生涯陈娅 著“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很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 《木偶戏名家口述历史》:书中收录了十余位木偶戏老艺术家的口述访谈,包括周七康、郑如桂、王华、周渝生、柳和海等,反映了木偶戏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经验,以及老艺人的人生轨迹。
-
云剧场的大门颜榴 著暂缺简介...
-
中国曲艺的美学价值及其艺术表现力李囝 著本书从美学与哲学角度对曲艺表演这一实践性艺术的各个典型门类的特点、特色及其艺术魅力进行细致的分析与阐释,解决了长期以来曲艺艺术研究领域当中重视史论研究、重视表演实践,而疏于整理曲艺美学相关认知的问题。作者也将多年从事舞台表演的相关经验与积累融入到了对曲艺之美的发现和研究当中,使本书既具有一定的美学理论价值,也同时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实践的演绎和展现。
-
凝望之境于洋 著本书为美术评论集。该书以学术观察与现象品读的视角,聚焦于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生态与问题研究,从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在史学视野中的宏观观照,到对于艺坛大家的个案分析评点,从对于中国画学科本体的精细探究,到对于中国美术当下发展的敏锐体察,构成了一部关于中国现代美术现象的多面向、大视野、真见地、深观察的评论研究文献。该书以时间跨度与逻辑内容作为经纬,收录了作者十年来撰写发表的共55篇评论研究文章,展现了一位多年从事高等美术教育工作、在中国现代美术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的美术评论家、美术史学者的深闳见地与学术理路。而这些对于不同问题、不同现象的观察与审思,也构成了一种面向中国现代美术乃至中国艺术整体的独特的“望”境。
-
歌剧史卡罗琳·阿巴特,罗杰·帕克 著,赵越 周慧敏 译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歌剧使观众为之深深着迷?著名音乐学家卡罗琳·阿巴特、罗杰·帕克将起自1600年前后歌剧出现到21世纪初这四百多年的歌剧史娓娓道来,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书中涉及罗西尼、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等歌剧大家的作品,为读者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但本书并非单纯地解读作品。为了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歌剧这门艺术,两位作者参考了当时的文本、学术界研究、人物传记等各种材料,讲述了歌剧诞生及发展的历史,考察了歌剧传播中的音乐与戏剧手段,以及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传统歌剧在现代化的世界遇到了诸多问题,传统经典剧目广泛传播,新歌剧的创作在锐减,但歌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经久不衰的感染力给观众以身体上、情感上、智识上的震撼,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
-
中国抒情方式翁思再 著《中国抒情方式:京剧简识》是通俗地讲解京剧的种种知识以及欣赏要点的艺术普及读物。从京剧鉴赏知识着手,培养读者“听戏的耳朵”和“看戏的眼睛”。在描述京剧的来源、构成和流播之后,结合对古代诗歌、国画形式特点,介绍写意艺术观的哲学背景和文论源头,进而阐述中西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的差异,启发读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写意型、虚拟性、程式化”之精义。
-
安徽戏曲舞蹈文化研究韩丽 著本书以明清以来的安徽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为研究对象,从安徽戏曲的历史着手进行挖掘研究,考辨安徽地方戏曲舞蹈源流,梳理其历史发展与传承,对安徽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徽剧、庐剧、傩戏、泗州戏、黄梅戏、目连戏、凤阳花鼓戏等戏曲舞蹈部分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发展、流变以及舞蹈形体姿态特征等进行阐释和研究,对于地方戏曲舞蹈的资料整理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