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戏曲研究12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 编《戏曲研究》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1957年创办的一本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戏曲研究期刊之一。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秉持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继承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也是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以及各艺术研究所订阅的重要刊物。本书为第122辑,共由戏曲考论、戏曲史、昆曲研究、戏曲文化和当代戏曲五个部分21篇文章组成。
-
中国杂技李硕 编《非遗中的中国艺术》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中国,唤醒中华的记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本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富有童趣的画风,向孩子们展示非遗中的中国艺术。本书是该系列之《中国杂技》,讲述了蹬伞、抖空竹、顶碗、走钢丝等杂技表演。
-
曹禺晚年的艺术世界曹树钧 著《曹禺晚年的艺术世界》由曹禺研究专家、曹禺首部传记作者曹树钧教授撰写而成。本书立足曹禺晚年,从戏剧创作、艺术教育、艺术管理、艺术理论四个层面来探讨曹禺晚年的艺术世界。其中,穿插着分析曹禺晚年时期的创作心态。这不仅有助于曹禺创作研究的深入,而且对我们今天如何努力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品,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因此,本书是一本可供曹禺研究者参考,且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
-
中国京剧李建峰 编《非遗中的中国艺术》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中国,唤醒中华的记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本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富有童趣的画风,向孩子们展示非遗中的中国艺术。本书是该系列之《中国京剧》,讲述了中国京剧的历史文化。
-
深情与梦幻王瑜瑜本书是一部有关戏曲创作的研究专著,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把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蒋士铨《临川梦》并置在一起,睿智地透视和洞察蒋士铨与汤显祖之间的“隔空对话”,发掘其中深深蕴藏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哲学思考与情感表达。《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汤显祖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运用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度统一的创作方法,使《牡丹亭》成为后来文人学习、借鉴的一个典范,也使《牡丹亭》成为流传数百年的文学经典,并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动人力量。在汤显祖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汤显祖的江西同乡蒋士铨完成了《临川梦》传奇,汤显祖的形象连同他在戏曲作品中创造出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又成为了蒋士铨创作的传奇作品的主人公,他深深地沉浸在汤显祖梦一般的向往、憧憬、希冀、追求、空虚、迷惘、冷漠、幻灭等相互交织、复杂错综的情感之中,希图以《临川梦》传奇的写作,跨越时间和空间,进入汤显祖构思与写作《临川四梦》的“现场”,设身处地地体察汤显祖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澜。这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本书作者又从当今研究视角回望,对《牡丹亭》《临川梦》两厢对照,知人论世,并把这几百年间世人的评判穿插其间,对于戏曲爱好者或研究者而言这是一本很有温度的研究论著。
-
中国曲艺李建峰 编《非遗中的中国艺术》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中国,唤醒中华的记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本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富有童趣的画风,向孩子们展示非遗中的中国艺术。本书是该系列之《中国曲艺》,讲述了中国曲艺的知识文化。
-
演员的表演艺术彭宇欣本书注重戏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趋势,借助了心理学、社会学、戏剧学、身体语言学、美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展开了独立的学术研究。内容深入浅出,兼容并蓄。从戏剧表演元素的基本概念到演员的性格化创造,兼顾了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特色,同时提供了创作素质训练实践性的一些练习。从表演学习、创作实践到理论的研究方面都给学习表演的学生或准备学习表演的年轻人提供了理论的参考和实践意义,使他们的表演艺术知识体系能得到针对性的补充。
-
5分钟魔术教程图解玲珑 编本书精选易学实用的世界经典魔术,包括绳类魔术、纸牌魔术、纸类魔术、聚会魔术,等等。这些魔术需要的道具简单易获得,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再平常不过的物品,比如一根吸管、一段绳子、几张扑克牌或名片、一条丝巾等,甚至你可以不使用任何东西。每个魔术都有清晰的步骤图与简要的文字解说,将表演过程和技巧全程直观呈现,一目了然,一看便会。
-
老舍点戏徐国卫《老舍点戏》以20世纪50年代老舍先生亲笔拟出的68出京剧剧目提纲为创作题材,在过去的五年里,邀请国内名家据此创作出戏画、篆刻、剪纸、陶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共千余件。其中韩羽、丁立人、聂干因、叶良玉、吕超然、谢春彦、张志民、杨慧生、孔维克、马骥等国内55位著名画家,创作出戏画作品1000余幅。《老舍点戏》从中遴选出近200件佳作收录其中。以老舍戏改手稿为主线,融合了书法艺术、国画艺术、京剧及各种戏曲艺术等几大国粹的《老舍点戏》,以它特有的文化艺术融合的魅力给读者带去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共鸣。继2017年9月5日济南展结束后,《老舍点戏》将陆续开启北京展、上海展、西安展等国内展,以及德国展、意大利展、哈萨克斯坦展等国外展,沿着“一带一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舒济说,这些手稿不仅有老舍先生对某个具体戏曲的概括,也有评价和看法,“多方位地展示了一位现代文学家,站在思考中外戏剧发展的高度,对于国粹的审视。回顾这些手稿,不仅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所倾注的心血,也可以看到他对于继承与发展的正确思考” 。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谢昭新也说,这68出京剧剧目提纲手稿,为中国老舍研究开拓新的领域贡献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京剧剧目提纲具有极高的文学、戏剧和书法价值,从这些剧目提纲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京戏非常精通,是京戏的内行”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甚至认为,老舍先生这68出京剧剧目手稿的发现,是老舍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之所以这样说,是它给我们研究老舍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他看来,这些手稿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老舍先生对京剧的了解、对京剧艺术的把握,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在新文学作家当中,我不敢说,但至少屈指可数。而且,能用白话的语言,恰到好处、提纲挈领地将一出出京剧的梗概,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样表达出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莆仙戏谢宝燊 著本项目以丛书的形式,整理出版福建省入选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关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等项目,把这些民间形式的音乐材料按项目名称单独出版成册,并进行概况介绍,以利于民间艺术材料的保护与传承。本册书介绍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莆仙戏的概况,列出了莆仙戏的67种唱腔,同时介绍了莆仙戏进京演出剧目选曲、器乐曲牌以及传承人物等,对莆仙戏这个一古老剧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利于该剧种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