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了不起的舞台林奕本书是中国知名话剧导演林奕创作的一部话剧入门读物。林奕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的导演,多年来创作了《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原告证人》《推销员之死》等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话剧。本书以其代表作品、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经典悬疑话剧《无人生还》的创作与演出展开,聚焦于导演、演员、幕后人员的日常工作,全方位介绍剧场、剧本、布景、选角、音效及灯光设计等话剧相关知识,图文并茂,生动展现了话剧舞台背后的热爱与坚持。
-
民众戏剧[ 法 ] 罗曼·罗兰 著,杨悦 译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 1903 年撰写的戏剧论述集。书中描述了缘起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众戏剧及其发展,引介、分析了当时法国的戏剧资源,也阐述了法国戏剧创作传统和新生力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在百年后的今天,阅读这本民众戏剧文献,对中国读者来说,亦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
吴梅教授纪念集苗怀明吴梅先生是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大学执教期间,他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而且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本书稿精选了四五十篇学术论文,吴对梅研究现状作综述,从资料论著、文学创作、戏曲理论、生平轶事、教育意义、其他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述评,从多方面展现了吴梅教授的学术成果,对认识吴梅教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戏剧表演心理学吴泽涛本书从表演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文化学、哲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出发,通过探寻表演艺术中的演员和角色的有关心理学的现象并加以分析和概括,深入探求斯氏体系表演艺术生理心理的内在形成机制和创作机理及各生理心理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斯氏体系表演艺术中的心理学要素是斯氏体系表演艺术的核心和难点,针对斯氏体系表演艺术的核心问题,力求找到一种有利于演员自身就可以掌握和把控的有效生理心理方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
中国戏曲电影实践与探索尹大为 著《中国戏曲电影实践与探索》基于戏曲电影的实践研究了戏曲电影艺术、视角和美学的创造规律与技巧,梳理了戏曲电影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分析了戏曲电影如何利用戏曲元素与现实场景有机结合,从而吸引观众用观看电影的习惯去欣赏中国戏曲艺术,在这方面尹大为导演做得非常成功。戏曲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我从事电影工作,也喜欢戏曲艺术,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和四功五法出神入化,京剧梅派表演已被列入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我有幸被中国剧协邀请参加过两届中国戏曲电影高峰论坛,在论坛上我观看了尹大为导演的戏曲电影《安娥》(评剧)、《顾家姆妈》(滑稽戏)、《父亲啊!父亲》(眉户剧)、《小凤仙》(粤剧)、《一盅缘》(锡剧)等。我还曾参加过以“尹大为导演的戏曲电影探索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这样的戏曲电影研讨会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尹大为导演对中国戏曲电影的情怀,对戏曲发展要与现代电影融合的责任意识。他的成就赢得了业内人士及专家和电影人的敬佩。
-
京剧流派唱腔伴奏研习教程白志鹏本书是京剧流派唱腔裘派的伴奏教程。本书收录了裘派的一些经典剧目的主要唱腔,对这些唱腔的曲谱和唱词都进行了整理和收集。这些经典剧目包括《除三害》《御果园》《姚期》《牧虎关》《刺王僚》《白良关》《将相和》《探阴山》《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十一个剧目。这十一个剧目都是裘派的经典剧目,并且在民间流传甚广,是许多经典名家都常演的剧目。而这些唱腔也都是经过名家们千锤百炼过的经典唱腔,不仅优美动听、扣人心弦、朗朗上口,而且极具流派特色、个性风韵独具,是真正的民族艺术精品。
-
音乐剧调音[美]香农·斯莱顿(Shannon Slaton)音响设计和调音对音乐剧演出效果有巨大影响,但幕后的音响技术人员往往是不被人了解的,本书系统介绍了这些职位在戏剧演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职业发展指导。本书内容覆盖了从库房工作人员到助理音响设计,再到音响调音师的各种职位,通过简单和易读的形式,结合大量个人实战经验及专业采访记录,斯莱顿向我们介绍了戏剧演出的现场调音工作是如何从设备的基本搭建到利用音量来塑造氛围和空间感、情感、紧张感,以确保每场演出都可以达到一流的音响效果的。此外,本书还注重调音技巧和练习方式的内容。本书适合剧场、剧院技术人员,戏剧音响技术人员和各大艺术院校舞台音响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参考学习,也适合有志于从事现场扩声和舞美等行业的人员快速入门。
-
杏林两亲家顾亚华杏林世家第三代继承者、东海市浦光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沈宗良与同院药物研究所博士杨玉贞恋爱五年,终于在2019年除夕登记结婚。当天傍晚一家三口正吃着汤圆,宗良的手机响了,是医院领导让他马上去医院参加支援武汉抗疫的紧急会议。于是宗良放下碗筷,急奔医院,临走耳语玉贞,要她留宿,玉贞含羞低头应允。两个月的一天早晨,因领衔新药试验而与婆婆失联的玉贞,约婆婆王冬梅在杏林苑天使亭会面。见面时她把宗良马上就要凯旋的信息告诉婆婆,于是冬梅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更令她意外的是,玉贞居然也喜怀身孕。双喜临门,婆媳俩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谁知此刻躲在假山后,心中另有盘算的玉贞母亲却十分恼火,待冬梅刚刚离开便闪了出来,于是母女俩的矛盾进入了白热化……有道是“福难双全,祸不单行”,就在沈宗良援鄂团队胜利回来,在宾馆隔离第十天时,沈宗良突发心梗倒下,后虽因及时抢救,转危为安,但双下肢瘫痪不能站立。不得意之下,院长钟士豪看事态发展严重,便一面按排冬梅来院探望儿子,一面立马召回在湖州写书的中医教授、玉贞父亲杨君吾参与治疗。但杨君吾因17年前的一次医德崩溃,且以后又积重难返,不得不要面对一场“医者仁心”与”既得利益”之间的艰难选择,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矛盾。所幸他选择的不是违医忌疾,而是勇敢的自我解剖。于是中医药奇迹再次出现,宗良父亲生前编写的“百姓医经”,竟使自己的儿子重新站了起来。同时,境外势力企图获取玉贞新药科研成果的阴谋,也宣告破产,宗良和玉贞婚礼前的阴霾也随之一扫而光。“杏林两亲家”的传奇故事,迎来了大快人心的大结局!
-
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马文·卡尔森 著,李言实 译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话:“戏剧表演就像举起镜子观照自然。”但是与镜子里的映像不同的是,戏剧中的形象是由真实的物体构成的,其中最瞩目的就是人的身体,其在映像的世界之外是独立的存在。在整个西方戏剧史中,有一些时候隐藏在幻觉之后的现实被展示出来。近年来,欧洲和北美戏剧开始唤起人们对其作品中真实元素的关注,即表演者的直接呈现——他们并不创造角色,他们甚至不是演员,而是作为自己出现在舞台上;文本不是由剧作家创作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有时候演员和表演者(跟观众)共处于真实的环境,其中包含有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真实元素。马文·卡尔森认为,这些戏剧无论在实践层面上还是在现象学层面上,都构成了戏剧的重大转向,它不再模仿——而这正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核心。《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戏剧与现实》考察了近当代这些剧团(如里米尼纪实剧团、拉斐尔·桑西剧团、大嘴突击队、俄克拉荷马自然剧园以及铸造厂剧团等)创作的作品,同时将其置于历史视角下,揭示了当今戏剧的深层渊源。尽管可能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但是就像其自身所证明的,“真实戏剧”有其非常深厚的历史根源。
-
青年编剧作品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编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为促进戏剧和影视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下,实施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扶持机制。《青年编剧作品选(2015年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的成果,是基金会对获得资助的剧本的结集出版。书中共收录了17个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其中舞台类剧本6个,有《大明崇祯五年纪事》《贝加湖奇案》《风云人物》《其湖如镜》等;影视类剧本3个,为《阴山迷雾》《临时旅馆》《孤独花园》。此外,每个剧本后附有指导老师对该剧中肯的评语。本书的出版,旨在体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对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青年编剧人才,为上海的文艺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