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四平调传承剧目剧本整理汇编付梅,蒋云声四平调剧种属于河南省珍稀剧种,2006年商丘四平调获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调传承剧目剧本整理汇编》是对商丘四平调传承、发展的一次抢救性整理,汇集了自1945年四平调加入丝竹伴奏以来,各个时期备受大众赞赏的8个代表性优秀剧目剧本:早期(1945—1977)的《陈三两爬堂》《扒瓜园》,中期(1978—2003)的《小包公》(上部)、《裴秀英》、《梅香》,近期(2004年至今)的《哑女告状》《蒙正与瑞莲》《恩怨亲家》。本书不仅具体而真实地反映了四平调的历史面貌,而且为四平调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据可依的宝贵研究资料,对四平调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
-
法国巴洛克音乐孙红杰随着近些年早期音乐在中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国巴洛克音乐被介绍到中国来,法国早期的器乐独奏、合奏音乐,甚至巴洛克时期的法国芭蕾和歌剧都在中国得到了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书提纲挈领地梳理法国巴洛克音乐的机理,对关键问题深入剖析,论及作曲家与作品,囊括了音乐表演、音乐机构机制、音乐美学、音乐活动等较为前沿的论题和重要议题,如:意大利的作曲家、作品及风格在法国的传播及遭遇的抵制,机构、机制对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一手文献中对这一时期音乐演出及接受的评述,等等,都融合在了这部著作中。
-
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和传统胡星亮 著该书从真实深刻地表现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生命及思想情感出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外国戏剧和戏剧理论进行充分而又富有主体性的选择和借鉴,继续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选文要求:选取学者各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成果结集,以专著和论文为主,如有较多学术随笔,也可收入。(不收生活随笔及虚构类文学创作)以论著形式呈现,避免形式散漫的论文集,每本书要依据严密的逻辑线索进行组织。论文排序可以创作/发表时间为序,或以专题为选录线索。 关于序/跋 : 可由作者本人自行撰写,或邀请他人撰写。要求序言不少于5000字,介绍本人学术研究历程,梳理研究发展脉络,总结各阶段主要成就,将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构想渗透其中。
-
高凤山贾昱,贾晟,李娜快板界最知名的当是“高(凤山)、李(润杰)、王(凤山)”三派,本书就是高凤山先生的传记。本书描写了现代曲艺大师高凤山先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高凤山幼年失去母亲、兄长,因生活无着被迫送给“天桥八大怪”之一的著名艺人曹麻子为徒。他就这样跟随师父在北京街头乞讨,学习数来宝,通过好友李哲山结识了京剧界著名教育家萧长华并受到指点,从此开始大胆地对数来宝表演进行改革,终于成为能够站起来表演数来宝的第一人。天津期间,少年的高凤山开始独立卖艺,他与黑恶势力斗争,艺术风格趋向成熟。日伪时期,他回到北平,为师父曹麻子送葬后,去货场卖苦力,受到进步思想启蒙,坚决不受利益诱惑,不做卖国求荣的事,辗转在北京、天津、唐山撂地卖艺,逐渐享名。北京解放后,积极编演新曲目,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抗美援朝慰问团,在炮火纷飞中为战士演出、鼓舞士气,带领曲艺演员转变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他们去糟粕、开先河,创新表演形式并重视曲艺教学工作,为传承、创新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性强,真实感人,充满京腔京味,在字里行间,处处能够感受到世界非遗之一的快板文化的知识、掌故。
-
姚富山快板艺术姚富山本书承载了是北京快板名家姚富山先生的京味快板精品和人生态度与感悟。它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自编自演的快板作品33篇。这些作品至少一半以上在《曲艺》杂志上发表过,并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媒体上表演过。本书内容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语言雅俗共赏,鲜明活泼,朗朗上口,富有新时代的信息和文化气息,是高格调、高品质的作品,让读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快板名家的艺术魅力和成功心得。
-
戏曲历史剧与乡村剧及其他朱恒夫,聂圣哲 编本书由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朱恒夫等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26辑约请了二十多位戏曲专家对今日在戏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戏曲作专题评述与深入探讨,其中不少论文能从新的视角,对民族艺术的理论问题做研究,许多观点颇有新意与创见,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具有十分现实的启发意义,对戏曲早日走出低谷,重新焕发风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对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有所裨益。
-
媒体艺术与戏剧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著第四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由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于2021年5月在线上举办,大会主题为“媒体艺术与戏剧”,一共收到来自成员院校戏剧教育专家的论文16篇,分别从导演、表演、舞台技术、编剧、戏剧教育、电影电视、戏曲艺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等角度阐释了现代媒体艺术在戏剧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本书语言为汉语及英语。其中,源语言为英语的论文配有汉语全文翻译,源语言为汉语的论文配有英语摘要,部分汉语论文应作者要求配有英语全文翻译。
-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
-
樊粹庭戏剧改革刍论徐芳芳著本书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及其引发的文艺思潮变迁入手,着力探索近代戏剧改革的集大成者、河南戏剧改革领军人物——樊粹庭的戏剧改革经验,探讨樊粹庭戏改成功的多重原因、创作思想、编剧理念以及创作思想与剧作风格之间的关联,探索樊粹庭在近现代戏剧变革大潮中所利用的外部原因及其调整的内部机制,寻绎其戏剧观念、编剧技巧、导演理念、借鉴其创新路径,总结其剧作思想与文学价值,一发掘其剧团管理、经营传播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归纳其先进的戏剧教育理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樊粹庭戏剧改革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中国戏剧做出的巨大贡献,力争为新时代戏曲繁荣提供科学参考。
-
剑桥剧场学导论李竞爽,孙晓雪 译本书以跨文化视角,从表演者、观赏者与空间等基本元素出发,浏览剧场与表演的多元面向,并结合剧场理论、编史学、文本与表演分析等方法论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剧场研究的世界为目标,满足剧场学多样化的课程需求。本书重点在于将剧场研究视为一门学术化的大学科系来讨论,但内容并不牵涉到实际操作,如演技、声音训练或灯光技术等等。其次第二个重点是对剧场研究方法学、研究技巧与手段的强调,而不是对主题内容提供深入探讨,如演技、声音训练或灯光技术等等。本书提供的是剧场史学者水准的相关资讯,试图说明在不同文化与历史脉络下的各种剧场实践活动,有助于研究者们之后的深入探索。本书是以英语系国家的大学对相关主体的授课与研究方向作为内容架构的依据,共分为导论和其他三个部分。导论指出了对剧场进行整合研究的必要性。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试图定义这门学科知识的基本领域,第三部分提供了当代研究的观点。除此之外本书还包含了诠释关键主题的方块文章、延伸阅读、注释、索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