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苏州弹词音乐研究吴磊,刘大巍 著苏州弹词音乐是探究苏州弹词文化特色的依托,内蕴着苏州弹词的文化根基与文化内涵,是深入分析以苏州弹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切入点,而苏州评弹的既往研究者多为评弹业界人员和文化学者,前者涉及评弹表演艺术、口述历史、书目脚本、表演技艺、文化传承等内容;后者以评弹文学、词话小说、评弹文化史、评弹现象、评弹文艺理论为主。有关弹词唱腔唱调、弹唱技艺、表演手段研究多出自弹词艺人,对弹词音乐本体及方法、理论的成果关注度不够,缺乏对苏州弹词音乐的聚焦性、系统性的深度研究力作。《苏州弹词音乐研究》的出版,不仅对苏州弹词音乐研究,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推动苏州弹词音乐的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苏州弹词的传承和保护带领方向。我深信,吴磊教授将继续以其不懈的努力、开阔而具创新的思路,推进苏州弹词音乐及苏州评弹文化研究的深化,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奉献更多创新、优质的研究成果。
-
读步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 编本书收录了19部剧作,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入《陈毅在上海》(沪剧)《飞越七号桥》(沪剧)《自有后来人》(昆剧)《新龙门客栈》(京剧)《海上光启》(越剧)《青溪谣》(越剧)《笑娘》(戏曲)《战无硝烟》(评弹)《上古旱神》(音乐剧)《晨曦》(歌剧);下卷收入《红楼梦》(话剧)《大明崇祯五年》(话剧)《侯绍裘》(话剧)《清清涟渏》(话剧)《牡丹之死》(话剧)《大唐供奉》(话剧)《最后一支烟》(小剧场)《调酒师》(小剧场)《大世界》(滑稽戏)。入选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
黔东南传统戏剧剧本选集吴佺新 杨勇富 向同明《黔东南传统戏剧剧本选集》是黔东南喜剧类剧本的集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蛇女龙门(侗戏)、不孝之子(侗戏)、精准扶贫(侗戏)、百岁挂帅(大戏)、白鹤记(花灯戏)、薛应龙飞马斩杨凡(大戏)、办酒(花灯戏)、夫妻美德(彩调戏)、 穆桂英大战洪州(桂戏)、婚俗(花灯戏)、红军向导(花灯戏)、谁是最可爱的人(花灯戏)、打菜(阳戏)、三光棍相亲记(阳戏)、古傩(傩戏)等多种戏剧的经典剧目,完整的记录了黔东南地方戏剧的文化。
-
徐正清舞台剧作选徐正清 著,夏萍 编《徐正清舞台剧作选》是剧作家个人作品选集,作为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海上风艺术文丛”的一种,由夏萍主编。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总结了优秀创作人员的创作成果,同时对上海舞台艺术创作及艺术评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书收入了徐正清多年来创作的10部沪剧优秀作品:《小巷总理》《可乐坊25号》《风雨江城》《梦圆曲》《临湖明月》《恩怨未了情》《豪门恩怨》《两代恩怨》《麒麟带传奇》《梨花传奇》。其内容通贯中西,时代历经古今,艺术功力饱满,风格鲜明,值得一读。
-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与东北新剧研究王琨 著该书聚焦殖民时代台湾与东北的新剧,关注殖民地文艺政策与戏剧的关系,考察跨地域的戏剧播迁与新剧接受,以及跨时代的戏剧流变,是以戏剧切入殖民地文化历史文化现场。基于台湾与东北两地文艺创作的“被殖民同构”,作者运用注重东亚视野内跨区域戏剧互动关系的方法,通过搜集当时两地报刊、杂志、个人日记等资料,从戏剧剧场切入将两地并置观察,拨开历史云雾明晰两地戏剧发展状况,探微烛隐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生态。研究发现引领两地戏剧思潮并对新剧产生最重要影响的部分,不是直接来自殖民统治者,而是双双绕道中国大陆。两地作为边缘区域,文化上都遵循着新文化运动由中心到边缘的传播逻辑。
-
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滕冬红,滕琳 著本书包括“客家山歌剧的音乐来源与特征”“客家山歌剧唱腔中的原腔和各种变体”“梅州客家山歌剧唱腔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剧的乐队编制与打击乐器”“客家山歌剧杰出的作曲家”五章。书中重点阐述了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在雏形期—发展期—成熟期的各种形态,并从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的旋法进行深层次研究论述;在编辑谱例和选编内容等方面,力求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同时注重所选唱腔曲目的系统性、代表性、广泛性和权威性。
-
剧本写作实战技巧高华,陈力生 著《剧本写作实战技巧》是一本对剧本写作的指导教材。《剧本写作实战技巧》阐述了商业剧本写作的实用技巧。从商业剧本的创意点的产生,人物塑造,商业剧本结构等不同的角度,揭秘了商业剧本写作的一系列实用的写作技巧。《剧本写作实战技巧》除了揭示商业剧本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外,也着重介绍了如何获得商业剧本写作的机会,如何吸引制片人的注意,如何用市场检验自己的创意点,如何签署商业剧本合同,编剧之间如何共同协作合作等一些商业市场写作的常见问题。此前关于编剧方向的实战技巧(行业资深编剧撰写)类中文书籍还从来没有过,只有美国编剧撰写的翻译书籍《救猫咪》《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等,但是那里面接近是美国好莱坞的商业市场技巧,不适合中国市场,此《剧本写作实战技巧》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当下编剧写作具有的启示意义。
-
导演学导论[格鲁] 米·伊·图玛尼什维利 著《导演学导论 排练开始之前》是格鲁吉亚伟大的导演米·伊·图玛尼什维利为导演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教科书。这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任务。现代戏剧导演教育需要将研究、实践、表演融为一体,专业舞台导演要兼研究者、实践者、演员于一身。图马尼什维利正是这样一位导演者。他的这本教科书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导演艺术创作的过程为线索,逐步向读者讲述、分析导演艺术创作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循循善诱地揭示创作方法,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导演专业的各个方面(准备、分析、在舞台上实现想法),为戏剧导演提供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密钥。《导演学导论 排练开始之前》是一位杰出导演一生艺术实践和思考的结晶,虽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但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导演教育的力作,对戏剧导演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乃至戏剧爱好者,都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
新世纪杂技作品精粹北京杂技家协会 编七十年来,杂技史成果有《中国杂技史》(2004年),《新中国北京杂技60年》(2009年),《中华杂技艺术通史》(2012年),《中国古代幻术》(2012年)等。中国杂协出版了一些资料史的书藉,如《中国老艺术家传略》《中国杂技艺术院团发展纪略》。此外,还有一些地域史,如《新中国北京杂技60年》《浙江杂技简史》《从勾栏瓦舍到现代剧场》《河北杂技史》等。《新世纪杂技发展史》主要是从史的角度来记录新世纪以来我国杂技的发展情况,包括重要作品(包括节目和杂技剧作)、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评奖。
-
传播学视域下的南戏走向包建强著本书运用传播学的观点与方法,以古本南戏、明清时调选本、建国后整理的晚清以来民间传播的地方戏剧本为依据,结合地方史志,从纵向、横向和受众三个维度追溯南戏衍变的历史,从地方戏中考录佚失南戏的剧目,析出南戏在清中叶后地方戏的归宿,总结出南戏传播的形态、特征、题材与主题等在清中叶后发生的变化。本书始终坚持将南戏发展史与南戏剧本文学史分开、将南戏剧目和南戏剧本分开的方法论,提出明清士风促成南戏屡变、生态环境促成南戏于清中叶后再变的观点,并界定了南戏和声腔指称发生变化的时间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