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老腔新韵马骏这部戏曲音乐 作品集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戏曲音乐为素材创 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和西洋管弦乐作品,二是在 我为全国各大院团创作的大戏中遴选出几首具有 该剧种特点的序曲音乐作品。
-
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孙伊婷 主编20世纪80年代苏州戏曲博物馆初建时,我曾应邀考察了该馆藏品室,当时看到有评弹手稿数十部,评弹旧版书更多,都静静地躺在藏品室里。这些年,评弹的文字版读物出版得不少,现在《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编辑出版,更多人士因此能够欣赏、解读到苏州评弹多姿多彩的另一面。
-
中国的易卜生(挪威) 伊丽莎白·艾德 著 ; 赵冬旭 译《中国的易卜生:从易卜生到易卜生主义》一书,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的视野,主要研究了挪威剧作家亨利克 • 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及其作品了的作品在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接受情况,并基于挪威本土女性学者的视野来审视易卜生及其剧作中存在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研究易卜生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以及中国话剧初期的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思路,为当下的中国话剧研究者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新的方向。
-
三倒丫轶事赖玲珠 著暂缺简介...
-
讲述中国戏剧【意】尼古拉·萨瓦莱赛, 安东尼奥·帕里奇· 布罗齐 著;赵韵怡 译《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讲述中国戏剧》是一本戏曲艺术理论专著。本书从两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论述。作者首先对中国戏剧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开篇即点明了中国戏剧在众多宏大背景的影响下所特有的复杂性,阐述了中国戏剧从兴起、形成到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形式与特点。其次以阐述戏剧为主要目的,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艺术形式、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内容进行介绍。通过此书可知19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及欧洲人对中国戏剧的认知。
-
误入藕花深处赖玲珠 著本书以书信形式收集整理了 戏剧家郑怀兴先生与其学生赖玲珠在教学交流中的点滴,师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围绕这教学中赖玲珠的听课笔记、阅读摘录、看戏观感、写作练习、点评心得等内容展开讨论,语言朴实生动,篇幅短小精悍, 内容充满了感人的师生情谊和对戏剧编剧艺术的孜孜追求,真实的记录了艺术道路上郑老师与弟子的传承与创新共存的师生之情。本书 适合戏剧编剧学习入门,师生的交流中既有实践内容又有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感人且生动的教学方式 新颖。
-
以戏为生常佩婷本书是在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专著,以20世纪早期德国戏剧导演皮斯卡托为研究对象,除绪论及结论之外,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皮斯卡托政治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概述皮斯卡托政治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政治戏剧导演创作美学”,主要从皮斯卡托政治戏剧创作的叙事性、文献纪实性、宣传鼓动性、演员客观化表演四个方面,以具体作品为研究对象,归纳并总结皮斯卡托导演创作的美学特征;第三章“政治戏剧革新性的舞台创作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创作手段分析,研究与皮斯卡托导演美学特征相对应的舞台表现手法。分别从舞台结构、舞台机械装置、总体剧院构想及舞台投影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皮斯卡托对于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概述其对于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特别是皮斯卡托与布莱希特的合作、交往过程,浅析并比较皮斯卡托与布莱希特在戏剧创作观念及创作手法上的异同。全书脉络清晰,史实清楚,分析有条理,并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使读者对皮斯卡托的戏剧经历、戏剧理念、舞台呈现特点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戏剧发展的影响有总体性的了解。
-
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编辑部 编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同人刊物。刊物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戏曲关键词简述及其定位(二)》《博爱县上岭后村观音堂舞楼及舞楼碑考述》《塞外傩影:山西阳高鳌石赛戏调查》《庙会•仪式•戏剧化扮演》《“寒山堂曲谱”版本流变新考及意义》《清儒孔广林戏曲创作与批评研究》《仲振履曲学交游考》《从演戏太监陈进朝告状看清宫演戏活动与管理》《清代山西曲家王?生平及其剧作考述》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
14—17世纪 中国古典戏剧【俄】T.A.马利诺夫斯卡娅 著 ;姜明宇 译《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14—17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杂剧史纲》是一本戏曲艺术理论专著。全书由引言、四章正文、结论、参考书目,以及目录索引几部分构成。在前面三个章节中,作者将本书中所涉及的杂剧剧目分别划归三个阶段,即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相应的主题情节进行分类,并在每章的最后得出这一时期戏剧作品创作的理论特色。书中所论及的约150部杂剧剧作全面介绍了14—17世纪中国杂剧的发展历程。
-
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编辑部 编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文集,文集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河南安阳官房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考述|》《“小曲向大”与民间缠令的生成》《南宋“赚”曲板拍考》《“得其情”“尽其态”》《清宫花朝承应戏初探》《陕西易俗社《庚娘传》的生成与流变》《“听戏”还是“看戏”——近代戏曲欣赏方式的分野与身份认同的建构》《闽剧洋歌唱腔音乐的衍化形成》《个体民营剧团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以鲁西南、豫北大平调个体民营剧团为例》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