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现象与幻象之争朱祥虎 著本书选取福建莆田地区为中心研究区域,以莆仙戏表演中的舞蹈身体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莆仙戏表演的发展演变及互文现象,总结借鉴意义和经验教训,发展本土化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与思维视角。本书主要内容有:莆仙戏表演全国化和地方化发展脉络,以演员身体为质料与观照的中原儒学、巫释道宗教、海内外交通等文化的连续性与创发,稳固而精致的科介表演系统与通俗易变的身体拟态,舞蹈身体与民众意志及抒情紧密相连的本质属性,总体一致与内部相对差异的表演特征,以及具体演出与宗教民俗、社会惯习及剧场领域相关联的多元性和有效性知识。
-
2023金画眉优秀原创儿童剧本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儿童剧委员会 著暂缺简介...
-
表演专业声乐基础教程吕丹本书主要是为表演类的学生提供一本普及性声乐参考用书,书中并没有把各个唱法严格地区分开,只是按歌曲来分类。考虑到表演类的学生往往不局限于一种唱法,因此在教材中收录了题材广泛的曲目,包括了美声、民族、音乐剧等经典曲目,还有经典流行歌曲和部分外国歌曲,这些收录的经典流行歌曲和部分外国歌曲都适合作为浏览曲目。音乐剧唱法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市面上的音乐剧教材众多,并且曲目量丰富,故在本书中只选用了四首传唱度较高的中国音乐剧唱段。相信通过对于这些曲目的歌唱基本技术的介绍与讲解,能够为初学者提高演唱水平助力。
-
山西戏曲舞台形态栾波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九章。上篇写山西戏曲文化综述、山西戏曲装扮艺术、化妆艺术、舞台情境、表演技法,下篇讲山西戏曲剧种、经典剧目、大师名家思政课、传承发展现状研究。作者对山西戏曲有着深入且透彻的研究,又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支撑,因而全书写得既深入全面又重点突出。
-
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编辑部 编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编撰的学术文集,文集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唐宋教坊四部乐再探》《宝卷文本“起脚色”初探》《陕西凤翔木版戏画场景、叙事及来源略考》《清代民国洛阳民间“献戏”碑刻考述》《梁山灯戏胖筒筒调源流考》《青木正儿所藏卢前曲学书札考释》《“照例文章”与“广告式之剧评”:清末民国戏曲批评的商业化》《民国上海赓春曲社考论》《清中叶曲家舒位及其探论》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
净化型戏剧与陶冶型戏剧孙惠柱 主编,俞建村 副主编本书系人类表演学系列之《净化型戏剧与陶冶型戏剧》。西方的传统戏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古希腊模式的净化型戏剧——从古典到当代的“严肃戏剧”,以演示恶为核心,它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另一种“陶冶型戏剧”,阳光、励志,这与中国戏剧很相似,包括许多音乐剧和喜剧。本书共收录导论及相关论文18篇。书中的论文基本围绕这两类戏剧的论述展开。文章所涉内容甚广,既涉及较为专业的戏剧理论,也涉及国内外戏剧发展与演出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剧目、舞台、音乐、角色、表演艺术、流派的研究与介绍,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戏剧理论与舞台实践。
-
青年编剧作品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编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为促进戏剧和影视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下,实施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扶持机制。《青年编剧作品选(2017年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的成果,是基金会对获得资助的剧本的结集出版。书中共收录了25个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其中舞台类剧本15个,有《二宝驾到》《遗忘的时光》《鉴湖雨》《臭臭城历险记》等;影视类剧本10个,有《久别重逢》《踢出一个未来》《非常撤离》等。此外,每个剧本后附有指导老师对该剧中肯的评语。本书的出版,旨在体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对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青年编剧人才,为上海的文艺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气象。
-
京剧人的美德故事封杰 洪露《京剧人的美德故事》一书以小传的形式,讲述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等京剧界100余位前辈艺术家们的故事。书中配有大师们难得一见的舞台剧照,展现了他(她)从事京剧舞台表演、传承国粹艺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掘后辈艺术人才等方面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貌。通过本书,作者将京剧中有关美德的养分传递开来,将中国传统艺术之魂注入青年人的心田,使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优秀艺术永远璀璨辉煌,让中华德育精神铭刻在青年一代心上,并代代传承。
-
文姬归汉“京剧电影工程”丛书编委会 编《文姬归汉》是程砚秋先生在艺术生命鼎盛时期量身定做的一出唱功戏。《文姬归汉》由金仲荪编剧,故事见元金志甫《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文姬入塞》杂剧,《三国演义》略有记载。剧情是:汉朝建安年间,诸候纷争,南匈奴王乘乱,遣左贤王侵入中原。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逃难,被左贤王掳入匈奴,纳为妃,生二子。十二年后汉相曹操大军东破乌桓,迫使南匈奴签下友好条约,曹操为修撰汉史,遣周近持金币至南匈奴,赎蔡文姬归国,匈奴王为两国友好,强赦放文姬归国。蔡文姬念左贤王十二载,对她的一片深情,忍痛留下二子,归汉途中,蔡文姬百感交集,书写《胡笳十四拍》,以解思儿之痛,路遇昭君墓,同命相怜,哭祭一番。曹操率文武百官在许都迎接文姬归汉。
-
陕西易俗社新论郭红军 著《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通过大量新史料的发掘与梳理,考察了陕西易俗社班社状貌与发展过程,并重估了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该著首次鲜明提出“陕西易俗社是一个革命和社会教育机关.也是一个集戏曲创作、教育、表演于一体的新型戏曲班社”,在对陕西易俗社发展历程、班社属性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编剧群体、剧目创作、舞台艺术等方面做了历史性探究和整体性审视,较为细致地考察了陕西易俗社的发展状况与演艺活动等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