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时尚的剧场叶长海叶长海,戏剧博士,副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主任、东华大学时尚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戏剧研究、时尚文化传播。本专著为 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剧场艺术的时尚化与时尚传播研究”结项成果。本专著首先从中西方戏剧历史和当代剧场的总体特征出发,考察当代剧场的现代性、先锋性与时尚化的关系,厘清了当代剧场艺术向时尚化靠拢的逻辑和动机;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戏剧文本的再生与创新、主旋律戏剧向主流戏剧迈进、造型审美视角下时尚与剧场的相互影响、在时尚影响下当代剧场的观念嬗变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作者分别从“作为商品的时尚:商业戏剧的生产与传播”“作为媒介的时尚:剧场内外的传播”“作为媒介的时尚:剧场内外的传播”“作为体验的时尚:剧场空间与美好生活”等几个方面展开。
-
编剧学刊·第六辑陆军 主编本书是一本专业的编剧学相关文集,内容涉及剧作家研究,编剧理论研究,戏曲、影视剧编剧研究及戏剧文化研究等,涵盖戏剧编剧艺术的方方面面。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论述,逻辑清晰,材料详实,论点新颖;各位作者多关注于当代编剧艺术发展的前沿,亦有对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分析与解读。全书较全面地对编剧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呈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对当代编剧创作有所指导,对作为普通观众的读者有所裨益,是一本既具有先锋性,同时又具有高瞻性学术价值的图书。
-
民国京剧批评研究任婷婷《民国京剧批评研究》以民国时期京剧批评为研究对象,研究梳理了京剧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勾勒出自清末“花谱”以来京剧批评的流变,在甄别大量史料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现代观念下的京剧批评的范式特征。既有对民国京剧批评形态的整体论述,也有对徐凌霄、张厚载等人的重点解析。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以京剧批评历史为研究对象又不拘泥于历史研究,在试图阐述京剧批评传统的形成、确立与建构过程中,也注重对当代京剧批评的启示和建设意义。本书既有学术史的意义,对当下京剧批评亦不无借鉴,是近年来京剧批评的力作。
-
戏曲讲堂·豫剧板胡演奏艺术周武占本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豫剧板胡的概述及演奏方法的叙述,后五章是实践性的练习、演奏和欣赏,包括豫剧四大板式过门演奏、常用曲牌演奏、常用情绪音乐演奏、豫剧板胡演奏唱段赏析、豫剧板胡演奏曲目赏析等。在呈现方式上,结合乐谱将板胡演奏音频(或视频)二维码同步提供给读者,可使读者通过视听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板胡的演奏特点,为读者学习、演奏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的常备书,可作为戏曲(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
梅学新探李小红本书是作者2013年参与编纂八卷本《梅兰芳全集》后,陆续撰写的有关梅兰芳研究的系列文章,其中部分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曲艺术》等全国核心刊物。全书约32万字,图片10余幅,内容分为四章,其中第二章梅兰芳及其秘书李斐叔、第三章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考述、第四章梅兰芳建国后巡演,均有新材料,新发现,弥补了目前关于梅兰芳研究的不足。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梅兰芳研究、京剧学研究乃至中国戏曲研究走向纵深。
-
世界灾难题材经典戏剧100部鉴读陆军 主编,高媛 副主编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戏剧作品中,本书集中关注“灾难题材”这一特殊创作母题,甄选出经典戏剧作品100部,其中话剧88部,戏曲12部,以如下视角为基础,多层次、多角度对剧作进行鉴赏:一、灾难与剧作构思(1.灾难与剧情,2.灾难与冲突,3.灾难与结构)二、灾难与人物塑造(1.灾难与人物行动,2.灾难与性格发展,3.灾难与情感历程)三、灾难与主题表达(1.灾难与社会背景,2.灾难与生存哲理,3.灾难与价值导向)四、灾难与剧作风格(1.灾难与剧作叙事,2.灾难与剧作语言,3.灾难与剧作象征)五、灾难戏剧创作启示。鉴读既注重专业研究层面理性论述,也不乏立足创作者视角的感性体味,与读者进行理论与情感的双重交流。
-
戏剧狂想曲(法)阿兰·巴迪欧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
黄梅戏艺术欣赏郭霄珍 著本书系2022年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精品教材项目。本书系统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主要从黄梅戏打击乐、黄梅戏声腔音乐、梅戏的剧目、黄梅戏的唱腔念白、黄梅戏的表演等几个方面出发,由浅入深、以戏讲戏、以技讲艺,详细阐述黄梅戏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审美特质。本书力求使读者在领略黄梅戏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读者独立从事黄梅戏表演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
我和上影演员剧团上影演员剧团 编在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周年之际,上影演员剧团采访了牛犇、向梅、梁波罗、陈冲、王景春、陈龙、唐嫣等50余位剧团成员,以及与剧团关系密切的老、中、青辈演员和电影事业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书。本书通过“永不褪色的光影”“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好时代”“星光熠熠,艺脉绵延”“携手共进,情长谊深”五部分,讲述了50余位剧团成员与上影演员剧团的故事,回溯上影演员剧团70年的光辉历程。同时,以期在前辈的星光下,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可以不忘初心,守护好中国电影之根。
-
瑜声有戏王珮瑜 后浪在学演京剧已将满30年、身为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的作者王珮瑜眼中,京剧不是“老古董”,而是一门具有颠覆性和趣味性的先锋艺术,如今的中国人基因中还流淌着对京剧的审美本能,但因重重误解而未能接触京剧、欣赏京剧。本书用凝练且有画面感的语言,将欣赏京剧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一一道出,告诉读者如何欣赏演员的身段、唱腔,如何看懂“一桌二椅”造就的留白式美学,如何听懂锣鼓……读者将与作者一起,回顾经典老戏,品味创新剧目,发现京剧背后的哲学,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找到属于自己的京剧观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