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艺术滕冬红,滕琳 著本书包括“客家山歌剧的音乐来源与特征”“客家山歌剧唱腔中的原腔和各种变体”“梅州客家山歌剧唱腔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剧的乐队编制与打击乐器”“客家山歌剧杰出的作曲家”五章。书中重点阐述了客家山歌剧音乐唱腔在雏形期—发展期—成熟期的各种形态,并从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的旋法进行深层次研究论述;在编辑谱例和选编内容等方面,力求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同时注重所选唱腔曲目的系统性、代表性、广泛性和权威性。
-
中国歌剧百年赵德山《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下简称《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涵盖了1919—2018年创作的75部歌剧,共210首唱段。本书是第十一册,收录了2015年来创作演出的6部歌剧/音乐剧中的31首唱段。这些歌剧/音乐剧分别为: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北京大学),歌剧《复活》(北京纪天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歌剧《林徽因》(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剧《袁隆平》(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音乐剧《相思树》(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音乐剧《啊!鼓岭》(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剧团有限公司)。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传播学视域下的南戏走向包建强著本书运用传播学的观点与方法,以古本南戏、明清时调选本、建国后整理的晚清以来民间传播的地方戏剧本为依据,结合地方史志,从纵向、横向和受众三个维度追溯南戏衍变的历史,从地方戏中考录佚失南戏的剧目,析出南戏在清中叶后地方戏的归宿,总结出南戏传播的形态、特征、题材与主题等在清中叶后发生的变化。本书始终坚持将南戏发展史与南戏剧本文学史分开、将南戏剧目和南戏剧本分开的方法论,提出明清士风促成南戏屡变、生态环境促成南戏于清中叶后再变的观点,并界定了南戏和声腔指称发生变化的时间阈值。
-
徐正清舞台剧作选徐正清 著,夏萍 编《徐正清舞台剧作选》是剧作家个人作品选集,作为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海上风艺术文丛”的一种,由夏萍主编。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总结了优秀创作人员的创作成果,同时对上海舞台艺术创作及艺术评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书收入了徐正清多年来创作的10部沪剧优秀作品:《小巷总理》《可乐坊25号》《风雨江城》《梦圆曲》《临湖明月》《恩怨未了情》《豪门恩怨》《两代恩怨》《麒麟带传奇》《梨花传奇》。其内容通贯中西,时代历经古今,艺术功力饱满,风格鲜明,值得一读。
-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与东北新剧研究王琨 著该书聚焦殖民时代台湾与东北的新剧,关注殖民地文艺政策与戏剧的关系,考察跨地域的戏剧播迁与新剧接受,以及跨时代的戏剧流变,是以戏剧切入殖民地文化历史文化现场。基于台湾与东北两地文艺创作的“被殖民同构”,作者运用注重东亚视野内跨区域戏剧互动关系的方法,通过搜集当时两地报刊、杂志、个人日记等资料,从戏剧剧场切入将两地并置观察,拨开历史云雾明晰两地戏剧发展状况,探微烛隐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生态。研究发现引领两地戏剧思潮并对新剧产生最重要影响的部分,不是直接来自殖民统治者,而是双双绕道中国大陆。两地作为边缘区域,文化上都遵循着新文化运动由中心到边缘的传播逻辑。
-
世界视野与中国现代戏剧胡星亮 著本书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展开现代中外戏剧关系研究,从比较戏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中国歌剧百年赵德山《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下简称《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涵盖了1919—2018年创作的75部歌剧,共210首唱段。本书是第十册,收录了2012年来创作演出的5部歌剧/音乐剧中的28首唱段。这些歌剧/音乐剧分别为:歌剧《貂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歌剧《回家》(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歌剧《太行奶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岳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运之河》(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芳韵绝音任思 著本书以具有较大音乐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梅兰芳历史唱片为前提,从音响入手,借鉴戏曲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成果,以音乐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音响的聆听和感悟,借助计算机音频测试软件,结合乐谱,对梅兰芳唱腔艺术的衍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梅兰芳唱腔艺术的衍变特征和规律,以期对梅兰芳唱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承梅派唱腔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并拓展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研究范畴,助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发展。
-
建瓯唱曲子探研赵小红,邹超燕 著建瓯“唱曲子”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福建省建瓯方言区、用建瓯方言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形式,为北方瞽曲在南方地区的变异品种,是品类稀缺的南方曲艺中的一朵奇葩。受当代多种娱乐形式的冲击、盲人不再从艺等原因,建瓯“唱曲子”已进入濒危状态,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书稿内容根据已故老艺人陈德泉先生录音整理编撰而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是福建省建瓯市文化馆、建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施福建省非遗项目“建瓯唱曲子”课题研究项目工程之一。
-
曲艺曹保明 著,毕研波 编本书重点介绍了北京地区被列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曲种,如相声、京韵大鼓、评书、数来宝、太平歌词等,对它们的起源、发展、传承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对普及、传播中华传统曲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北京非遗项目中有关民间曲艺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