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梅学新探李小红本书是作者2013年参与编纂八卷本《梅兰芳全集》后,陆续撰写的有关梅兰芳研究的系列文章,其中部分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曲艺术》等全国核心刊物。全书约32万字,图片10余幅,内容分为四章,其中第二章梅兰芳及其秘书李斐叔、第三章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考述、第四章梅兰芳建国后巡演,均有新材料,新发现,弥补了目前关于梅兰芳研究的不足。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梅兰芳研究、京剧学研究乃至中国戏曲研究走向纵深。
-
南京大学戏剧创作集吕效平 编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南京大学的戏剧戏曲研究始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922年秋,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南归授曲。在此后近百年中,薪火传递,直至今日。吴梅先生的弟子卢前、唐圭璋、钱南扬、吴白匋等先后在此执教。戏剧戏曲学专业“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持续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省重点学科。其古典戏曲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戏剧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细致地整理了该学科在百年发展史中,由南大戏剧人创作的代表性戏剧作品。
-
粤来粤有戏喻晓伶,廖文围绕粤剧文化主题的创新素养项目化学习的活动手册,以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基础,立足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理论、教育戏剧理论以及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艺术表现手法为架构,突破传统粤剧课程的形式,创新粤剧课程结构体系。手册从三个切入维度实现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是从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出发,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切入口,致力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运用理性思维与逻辑分析方法,通过系列戏剧教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粤剧传统文化、粤剧名人大师、粤剧传统技艺等,提升学生的戏剧理解与演绎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二是从 “玩中学、做中学”的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提升动手制作能力、理论实践能力、戏剧演绎能力;三是从鼓励创新、褒奖创意的多元评价方式中,激发学生个性潜能,提升创意思维能力;四是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积极的价值体验,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帮助与分享等社会技能,构建学生多样化学习赋能场,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戏曲讲堂·豫剧板胡演奏艺术周武占本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豫剧板胡的概述及演奏方法的叙述,后五章是实践性的练习、演奏和欣赏,包括豫剧四大板式过门演奏、常用曲牌演奏、常用情绪音乐演奏、豫剧板胡演奏唱段赏析、豫剧板胡演奏曲目赏析等。在呈现方式上,结合乐谱将板胡演奏音频(或视频)二维码同步提供给读者,可使读者通过视听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板胡的演奏特点,为读者学习、演奏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的常备书,可作为戏曲(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
戏曲汉江曹赟,何道明,潘龚凌子 著本书全面系统梳理汉水流域陕南端公戏、竹溪山二黄、郧剧、武当神戏、襄阳花鼓戏、钟祥梁山调、楚剧以及其他较有影响的戏曲剧种,探索汉水民间戏曲典型剧种的声腔、剧目、服饰、舞台、化妆、灯光、乐器等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研重要剧种经典原创剧目产生的艺术规律及其文化要素;研究汉水流域各剧种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本书通过探索汉水流域各剧种发展演变传承保护概况,挖掘其经典剧目文化内涵,对于汉水流域民间文化遗存传承保护、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流域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明显的理论知道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
世界灾难题材经典戏剧100部鉴读陆军 主编,高媛 副主编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戏剧作品中,本书集中关注“灾难题材”这一特殊创作母题,甄选出经典戏剧作品100部,其中话剧88部,戏曲12部,以如下视角为基础,多层次、多角度对剧作进行鉴赏:一、灾难与剧作构思(1.灾难与剧情,2.灾难与冲突,3.灾难与结构)二、灾难与人物塑造(1.灾难与人物行动,2.灾难与性格发展,3.灾难与情感历程)三、灾难与主题表达(1.灾难与社会背景,2.灾难与生存哲理,3.灾难与价值导向)四、灾难与剧作风格(1.灾难与剧作叙事,2.灾难与剧作语言,3.灾难与剧作象征)五、灾难戏剧创作启示。鉴读既注重专业研究层面理性论述,也不乏立足创作者视角的感性体味,与读者进行理论与情感的双重交流。
-
戏剧狂想曲(法)阿兰·巴迪欧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
黄梅戏艺术欣赏郭霄珍 著本书系2022年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精品教材项目。本书系统介绍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主要从黄梅戏打击乐、黄梅戏声腔音乐、梅戏的剧目、黄梅戏的唱腔念白、黄梅戏的表演等几个方面出发,由浅入深、以戏讲戏、以技讲艺,详细阐述黄梅戏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审美特质。本书力求使读者在领略黄梅戏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读者独立从事黄梅戏表演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
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编辑部 编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编撰的学术文集,文集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唐宋教坊四部乐再探》《宝卷文本“起脚色”初探》《陕西凤翔木版戏画场景、叙事及来源略考》《清代民国洛阳民间“献戏”碑刻考述》《梁山灯戏胖筒筒调源流考》《青木正儿所藏卢前曲学书札考释》《“照例文章”与“广告式之剧评”:清末民国戏曲批评的商业化》《民国上海赓春曲社考论》《清中叶曲家舒位及其探论》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
现象与幻象之争朱祥虎 著本书选取福建莆田地区为中心研究区域,以莆仙戏表演中的舞蹈身体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莆仙戏表演的发展演变及互文现象,总结借鉴意义和经验教训,发展本土化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与思维视角。本书主要内容有:莆仙戏表演全国化和地方化发展脉络,以演员身体为质料与观照的中原儒学、巫释道宗教、海内外交通等文化的连续性与创发,稳固而精致的科介表演系统与通俗易变的身体拟态,舞蹈身体与民众意志及抒情紧密相连的本质属性,总体一致与内部相对差异的表演特征,以及具体演出与宗教民俗、社会惯习及剧场领域相关联的多元性和有效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