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现代性伦理视域下的新世纪鲁剧创作研究李海燕 著鲁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屡遭沉浮,但鲁剧总能迅速地调整自身状态重新崛起。本书选择“现代性”伦理视角研究新世纪鲁剧创作,并非用简单的社会学伦理道德分析代替文艺作品分析,而是深入探究鲁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隐蔽联系,厘清新世纪鲁剧中的伦理主体在转型期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现代话语姿态,以及在这种现代话语下鲁剧创作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美学立场和伦理倾向,并影响了鲁剧创作的生产机制和品牌建构,以期对鲁剧创作做一次整体上的文化学和审美学阐释。
-
你将来的样子盛千珊 著《你将来的样子》是专为有志于影视行业的年轻朋友准备的访谈书,他们或者尚未入行,或者刚入行不久,现有的经验尚不够丰富,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多少心存疑虑。他们对影视行业的前沿理论与核心课题固然关切,但更迫切的需求恐怕是尽早找到自己的站位,以便少走弯路,规划出最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此外,榜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采访了三十一位业内资深的编剧、导演,他们无一不是行业内外公认的精英代表。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的前辈、老师和偶像,正是他们的作品召唤着你,影响着你,乃至令你萌生与之同道的梦想。书中他们与年轻的朋友们赤诚分享各自的成长经验,帮助年轻的编剧、导演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在艺术创作技巧、自我提升等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年轻编剧、导演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窘境,受访者们更是毫不吝啬地分享了相关解决办法。
-
跟希区柯克学悬疑电影(澳)杰弗里.迈克尔.贝斯 著悬疑电影,不仅是世界电影中的重要类型,也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热门品类。悬疑电影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受众,每个导演都渴望拍出成功的悬疑电影。本书即为有志于此的导演和编剧提供了实用指导,由希区柯克电影权威专家带领,分6大环节深挖悬疑电影的摄制技巧,解密大师级叙事手法,打破大众对悬疑电影的固有认知,让你的电影更加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20丁迈暂缺简介...
-
中国电影伦理学2020贾磊磊,袁智忠 编视频游戏只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千千万万个活动影像中的一个。比起金融系统、商务系统、通讯系统来说,游戏系统的问世显得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可是,实际上数字技术、互联网、新媒体对影像的改变不仅关乎影像的虚拟世界,而且它已经嵌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生存方式的改变正在与日俱增。我们在不能改变电影、电视和新媒体的商业化生存境遇的时候,怎样在一个商业化的平台上建构一种既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精神诉求,又能够符合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虚拟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
-
新媒介视觉语言论赵战 著《新媒介视觉语言论》以我们的自觉、理解、视点、方法和专业智慧,以圆融仰望天空与捡田螺一体化的方法,审视和探讨艺术文化,力图呈现我们在当代做出的艺术文化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未来论之结果。
-
电影特效创作刘晓清数字技术我们怎么去面对,对于导演、摄影师、美术师、录音师等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它带来的是一次革命性的巨变。首先胶片已经消失了,从电影拍摄方式来讲已经不再是用胶片拍电影的时代了。同样对于美术师来说也是一样,过去的电影场景需要你靠手工画图、现场搭建,不仅周期长、经费多,同时还有一个视觉效果的问题。摄影师和导演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创作观念的改变:摄影机运动由数字技术来控制。叙事的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冲击也是挑战。在挑战面前我们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在挑战中使中国电影立于不败之地,仍然保持着电影大国乃至电影强国的风范,对于当代电影人来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任务。从90年代至今,书店里有关介绍电影特效的各种软件操作、各种制作技巧攻略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是真正介绍电影特效创作,特别是系统地介绍国内外电影特效创作手法、思想,介绍影视创作经验的专业书籍几乎是“难得一见”。《电影特效创作》更多地是介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们以及笔者在电影特效创作中的手段、思想,以及电影特效创作在影片创作中的作用,是他们和笔者多年创作和教学的经验梳理,而非某个影像制作软件的操作使用说明。
-
越剧电影研究许元 著,陈犀禾 编《越剧电影研究》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修改、补充完成的,它能让我们获得三点益处。一是知道了越剧电影的发展过程。从张石川萌生拍摄越剧电影的想法至今,一共拍摄了52部影片,其中,《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西厢记》《云中落绣鞋》《红楼梦》《碧玉簪》《半篮花生》《莫愁女》《五女拜寿》《唐伯虎》《陆游与唐婉》等十多部影片,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越剧走向全国及海外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对于如何成功地拍摄戏曲电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能了解到越剧电影的艺术特征。越剧和姊妹剧种虽然同属于戏曲,但有它独特的个性,也就是其艺术特征,即全部由女性演员扮演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清秀婉约的美学风格、用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构的大多数剧目所抒发出来的凄美动人的情感,以及能扣动心弦并让观众获得极大美感的委婉细腻、俏丽多变、迂回曲折和韵味悠长的唱腔。而拍摄成的电影,不仅具有越剧这一剧种所有的艺术特征,还因银幕上多数演员年轻貌美、唱腔流派纷呈、外景山水如诗如画、内景屋宇家具清丽雅致而具有唯美的特色。三是能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碧玉簪》《五女拜寿》等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许多人都看过这些影片,也觉得美不胜收,但多是从戏曲也就是从越剧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该书详细地介绍了电影对原剧的改动,并进行了评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电影充分运用其艺术手段,造就了舞台剧不可能实现的效果——相恋之人在另一个世界,化成蝴蝶,在春天的花丛中相互依傍,并自由地飞翔;舞台剧《红楼梦》中的景与人始终是不分离的,但是电影可以用物表现人、抒发情、表达意,像黛玉之死的凄惨与悲凉,它没有直接让演员来表演,而是通过焚稿后火盆里面的灰烬、因冷风而吹起的窗纱和远处怡红院传来的婚礼上的唢呐声来表现,这样的表现更深刻,也更能动人心魄。
-
影视表演形体动作基础教程宗德新,汤旭丽 著《影视表演形体动作基础教程》按照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进度编写,可以与教学大纲配套使用,目的在于使本课程的理论课教学趋于规范。编写的初衷是,一方面,为教师的理论课授课提供一个思路;另一方面,也为本科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考试提供一本内容相对集中的参考书。
-
中国电影高小健迄今为止,在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中,有两种西方理论学者们津津乐道,一个是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它对中国早期电影研究来说体系相对完备;另一个是在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广泛领域都非常活跃的“民族国家”理论。这两种理论对于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从清末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理想和努力及其变革发展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很多据此理论而做出的研究成果深刻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在近现代的发展变革中的种种现实迹象和中国各阶层人群对于现代国家的种种想象,以及由这种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身份、文化的认同焦虑,政治家、学者对这种想象中的“民族国家”所进行的种种理论构想和实践努力,等等。作为大众文化的新时代的代表——电影,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由于其自身对于公共空间的跨越和其独特的影像呈现特性,对于今天展开的关于上述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样本,而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艺术作品,其叙事过程亦是上述历史进程,其间包含的焦虑、思考、认同、实践等直观的诠释,其记录下来的都市空间影像,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勾画,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独立性的创建实践等表现,都可以做到清晰地有物可寻,上述理论似乎成为研究那个时期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途径,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早期电影史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在这种理论支撑下,国内已出版不少相关的早期电影文化研究的史著和理论成果,在电影史研究领域形成很大影响。特别是美国学者米莲姆·汉森于21世纪开启时提出“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并用于研究中国早期无声电影,她的学生张真随后出版《银幕艳史:上海电影与白话现代主义,1896-1937》,这个理论便成为研究中国早期电影,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直至30年代电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通畅的理论方法,进而成为中国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论。的确,这个理论的提出,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国内学者力图突破电影史学研究方法的努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此后,这个路径不断被拓宽,形成现在对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非常活跃的局面。在这个意义上说,上述理论的价值值得肯定。时至今日,这个理论在中国早期电影研究中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民族国家”理论对于在中国正在建构的民族国家进程中的电影文化表现的概括也有其正当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