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视觉感知、影像文本与文化身份杨致远 著观众对电影的认同是他们观看影片并从中解读出意义的保证。电影文本是一个由多种表意符号组织起来的动态视觉文本,观众的观影认同包含了复杂的层面。《视觉感知、影像文本与文化身份:叙事电影的观众认同机制研究》以电影理论为切入点,聚焦于观众观影过程中的认同问题,在综合视觉文化、文艺理论、大众文化等理论的基础上,从视觉感知、形式表现、主题表达及文化身份这四个层面入手,论述了不同形态的叙事电影(如好莱坞电影、艺术电影等)在差异化的表现手法中所蕴含的对观众认同的诉求。
-
顺流与逆流苏涛,傅葆石 著《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尝试在跨地区、跨学科的格局下,以新的观念、史料和方法对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阐释,通过深入挖掘文献及影像资料,厘清史实,填补空白,并对20世纪30—70年代的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评价。 一部分“重访早期沪港关联”集中探讨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电影,着重分析当时中国内地的政治、文化对香港电影的深刻影响,以及两地电影业之间的互动。第二部分“冷战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聚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尤其是从冷战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制片机构、类型及电影现象的考察,分析战后香港电影的复杂性,以及冷战对华语电影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类型、作者与文化想象”剖析香港电影史上重要且未获得足够重视的电影类型、作者及其他重要问题,力图丰富我们对于香港电影史的认识。
-
伟大的电影2罗杰·伊伯特 著,李钰 宋嘉伟 译《伟大的电影2》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第二部。他延续了前著的妙语连珠与犀利观点,携带私货的毒舌,以及吐槽精准的幽默。《伟大的电影2》中收录的100篇影评,是100部被作者形容为“没得看,就会死”的电影,其中一些与伟大的名字相伴——罗伯特;布列松、希区柯克、伍迪;艾伦、戈达尔、斯皮尔伯格;另一些,人们通常不会将其与“伟大”联系起来,甚至会排斥。 正如伊伯特所强调的,“我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电影,而电影的伟大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之中。”因此,《伟大的电影2》里既有《大白鲨》《夺宝奇兵》等被认为“太过流行的”,也有《落难见真情》《男人的争斗》等“标榜娱乐的”,还有《厄舍古厦的倒塌》《史楚锡流浪记》等“过于晦涩难懂的”。伟大的电影是一份清单,而非榜单,记录那些维护艺术之价值的电影。
-
语音发声晨练手册曲玮婧 著《语音发声晨练手册》根据练声顺序和形体训练进行编排,共四部分。首部分为放松声带、口部操、气息、共鸣、吐字归音、声音弹性等发声的基本功训练内容。第二部分为声母、韵母、调值、语流音变等语音训练内容与发音示范。第三部分选取经典的诗词、散文、寓言故事、新闻、主持词、演讲稿等多种类型、多种文体的经典稿件。第四部分为站姿、坐姿、手势、表情、走姿等形体与气质提升的训练方法。《语音发声晨练手册》文字简洁、作品经典、涉及面广、时代感强,便于练习者在做基础练习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二度创作,是为播音主持、表演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语言爱好者置身定做的艺术语言基本功训练专业书籍。《语音发声晨练手册》中配有示范录音(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
-
电视剧伦理价值及其影响研究贺艳 著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其对受众的影响研究》(2013BXW021)的结项成果。本书主要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进行研究,针对电视剧文本所蕴涵的家庭伦理、情爱伦理、朋友之伦、职业伦理以及历史伦理进行研究和阐释,探讨在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社会转型而带来的伦理变动在电视剧中的呈现,以及这些电视剧的伦理内涵对受众的影响情况。“影视作品影响研究丛书”包括: (1)电视剧伦理价值及其影响研究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为例
-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林一 等 著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国际学术界尚处于前沿发展阶段。林一教授于2007年率先在本领域创建了国际艺术实验联盟ILSSA(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of Sister School of Arts),该联盟开启了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实验研究。2014年,以林一教授为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为了深化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理论研究,“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课题组与ILSSA联盟成员就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传播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课题组于2015年夏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了以“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文化艺术市场营销、跨文化合作、受众培养、研究方法论等角度,交流探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世界共享性、实现其共享性的方法,以及实现其共享性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要素。并于2017年合作完成了“伦敦中国喜剧节”实验项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艺术》正是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思考总结,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开拓性成果。该书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创新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理论挖掘与完善,为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战略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
光影与智慧刘正山 编《光影与智慧:国家电影智库高端对话实录》收录了国家电影智库成立之初的三期沙龙的专家观点。首期电影智库沙龙,于2017年10月25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此次沙龙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主持,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研究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周星教授就“中国电影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按照习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体要求,中国电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针对这一总要求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嘉宾坦诚地表达了各自观点,做了精彩发言。
-
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侯凯 著《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是侯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数年不断修订打磨而成。从2013年开始写作算起,迄今已过去了整整六年,虽不及“板凳甘坐十年冷”,但也算是“前程回望路迢迢”了。
-
电视创作技巧与导演技术俞敏武 著电视节目是综合性的艺术创作,不仅应用诸多技术手段,如摄影、摄像、光电技术等,而且要以艺术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文学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本书力争对电视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最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电视画面、摄像、剪辑、声音等技术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另外,本书着重突出了导演作为影视创作的核心,必须承担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突出场面调度的意识,从哪些方面进行艺术构思以及如何培养独特的风格,在创作中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的表达。
-
电影的目光陈旭光,肖怀德 著正值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本书以案例和数据为基础,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战略、方法与路径做了多面审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