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
启功杂忆鲍文清著作者与启功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本书是她根据亲自采访记功了解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介绍了她亲眼所见的记功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家世、恩师、贤妻,他的劫难、病痛以及为人处事的个性。全书以朴实的文字,真实自然地记录了启功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命运、磨难、名誉、地位、金钱的超然态度。透过作者包含情感的文字以及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鲍文清,女,1931年生于大连,毕业于“关东文法专科学校”,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5年在《大连日报》任编辑、记者,1956年至1989年在北京对外文委供稿处、《俄文友好周刊》、《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等对外宣传部门和刊物任文艺记者。1989年离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述有:《文艺名人掠影》、《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评》、《董辰生京剧人物》、《魏晋墓砖画》画册文字部分以及100多位艺术家的传记文章。
-
亚细亚胡兵KKFong等摄影;靳羽西等文字胡兵筹备了两年的写真集《亚细亚胡兵》,在胡兵坚持完美的固执之下,一直迟迟没有面世,最近传出好消息,这本高质感的写真集将在11月底正式出版,胡兵开心的说:“经过这么漫长的努力,终于可以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本作品了!”由于胡兵的这本写真集《亚细亚胡兵》是胡兵首次自己担任美术指导及艺术总监,所以他也显得格外谨慎,连内页的文案及序,胡兵都特地邀请内地的才子佳人跨刀相助,这次《亚细亚胡兵》里的文案,是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编剧苏童帮忙撰写,之前苏童与胡兵完全没有合作过,只是彼此久仰而已,这次因为出版社的牵线加上胡兵的亲口邀约,苏童居然爽朗的一口答应。而胡兵邀请来作序的则是内地的时尚才女靳羽西,虽然胡兵与靳羽西是旧识,但是胡兵开口时也毫无把握,没想到靳羽西一收到邀请也是大方答应,如此顺利的过程让出版社打趣的说:“只要胡兵开口,无论要求什么大家都会答应的!”,胡兵则是松了一口气说:“这次找来内地两大才女的帮忙,就像为这本作品划上最完美的句点!”胡兵透露,其实这本写真集在六月时已经拍摄完毕,但是担任艺术总监的他却在短短的时间内退了美术设计师40几次的稿,让美术设计师只要听到胡兵的电话就害怕,胡兵笑着说:“或许我太要求完美了吧!总是怎么看都觉得还可以更好!”,就在10月初去法国参观了圣母院、罗浮宫及彭比杜美术中心后,他突然得到启示,他希望自己的写真集能像这些百年的艺术品的精采能历久不退,于是他决定改变编排同时用色趋向大胆前卫,这一改版时间就又耽搁了!为了让写真集《亚细亚胡兵》能及早面世,胡兵在香港拍电影时利用两天的空闲时间由香港飞到北京与美术设计师通宵奋战,在整整40个小时的讨论挑选之后,这本写真集终于定稿,完全没休息的胡兵又立刻飞回香港继续拍电影,对于胡兵的拼命,经纪人也忍不住要他多休息,可是胡兵却精神爽朗的说:“什么都没有比把书完成更让人开心的事了!”,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大呼:真是工作狂!这次胡兵的写真集《亚细亚胡兵》历经两年的筹备,走过了五个国家七大城市进行拍摄工作,每个小细节都是胡兵的心血结晶,胡兵对11月底的发行抱持着隆重谨慎的心,胡兵表示:“就像自己设计的衣服要公诸于世一样,当然会紧张!”,但是胡兵更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用心,喜欢他的作品!
-
黄永玉的柒柒捌捌聂玫总撰文;石磊总摄影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其前部分是作者通过近几年细腻的观察,立身于一个较亲和的角度,将一个艺术老人丰富而传奇的人生呈现给读者。《黄氏一家子》、《立果与卡咪》、《段子·黄》、《狡兔五窟》、《永厚说永玉》的故事,人们知道黄氏一家子鲜为人见的生活琐细,先生与他的爱犬立果、卡眯的故事,先生为爱情树碑立传,先生妙趣横生的段子,还有恩恩怨怨的兄弟手足之情。后面部分以《黄永玉的传奇》专题片为基础材料,将跨越两个世纪上下80年的事件和今天凤凰的玉氏山房主人黄永玉先生连结起来,通过《岳麓书院漫步者》,《仿佛是别人的故事》,《蜜泪》、《不用眼泪哭》、《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随我到天涯》,《乡梦不曾休》的故事,让人们了解到这个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他从沱江走来,淌过小溪,跨过江河,奔向大海。在大雅大俗间成就了艺术的个性,在悲喜缄默中缔造智慧的人生。一个时刻处于变化的艺术鬼才,一个从容洒脱的"湘西老刁民"跃然进入人们的脑海之中,同时也让人在阅读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迟暮老人浓浓的乡情与豪气……<
-
梅兰芳画传王慧著继《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之后,“世纪华人画传丛书”又推出一本著名人物传记《梅兰芳画传》。该书收200余幅老照片及梅先生亲笔画作,配以优美传神的文字诠释了梅兰芳完美传奇一生。尤其是梅兰芳与王明华、福芝芳两位夫人相濡以沫的感情;与名伶孟小冬的恋情;与前辈谭鑫培、杨小楼同台趣事;与文化名人齐白石、胡适的友情亲切自然、值得玩味。布莱希特说:梅兰芳是西方人关于中国的一个幻想,也是一个梦。这种梦其实早在庄时代就开始了。他梦见了蝴蝶在自己的梦中飞舞,梅兰芳梦见的是一个故事在他的身上的重现。这本书更多的是对于这位稀世天才的纪念。发表在本书中的议论,图片,更多的是想表明我们接近一种想象力的企图。也许,这本书试图描述的是一个梦境,他只属于某一个时代的中国,只属于某一部分怀旧者的旧梦。而这本书,在他诞辰110周年之期出版,只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梅兰芳是这个时代的一位稀世之人,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位可以以男身演化女性情感的大师。他是一位生而为京剧的人,用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形象,打动了上世纪的中国。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美艳精致的舞台形象,他的表演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和谐、讲究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审美精神。他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位超级巨星。在世界看来,梅兰芳就是中国人艺术精神的代名词。布莱希特说,梅兰芳是西方人关于中国的一个幻想。但梅兰芳是谁的问题仍然需要得到确认。对于如同我辈更年轻一些的人来说,梅兰芳如同京剧一样,是一个遥远的符号或者是某个时代的一个象征。我们试图想要追寻的不过是一个旧年丽影。
-
话说常香玉张乡仆,苏宏著常香玉 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兼学花旦、小生、武生诸行当,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1938年西向长安,在陕甘演出,名声大振,得“豫剧皇后”之誉。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等部门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同年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并访问苏联、匈牙利等国。1953年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1954年又到天山南北为边防战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问演出4个月。特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1979年,常香玉的歌喉响彻了广西边防。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掖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常香玉从艺70多年来,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其唱腔舒展奔放,变化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表演上刚健清新,细腻洒脱,已形成了众所公认的“常派”风格。代表作《花木兰》早在1956年已拍摄成戏曲影片。常演剧目还有《拷红》、《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红灯记》等。1956年曾担任河南豫剧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又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是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6月1日逝世后,使无数人陷入悲痛之中。常香玉是一位戏剧家,但又不仅仅是戏剧家。她在艺术上创立了豫剧“常派”风格,培养了大批传人,使豫剧这一传统艺术在继承中又有发展。更加让人敬佩的是,她一生热爱祖国,热爱观众,抗美援朝时,用义演的收入购买捐献了“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被誉为“爱国艺人”。本书的内容根据她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是对这位“豫剧皇后”最好的纪念。
-
我哥本山李兴华,曲明著本书名叫《我哥本山》,有点像传记。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为什么不等到四十年或五十年再写?我主要有两点考虑:其一,现在本山正处于最辉煌的时候,这一点不用多说。但我想表现的并不是本山的辉煌,而是我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值得怀念的事,让读者从中了解他成长的一个大概历程,体味一下本山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其二,本山已经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研究他的人很多,作家、记者有的是,所以他以后的事就用不着我“亲自”去写了,就写到三十年为止吧。通过这本书,你们知道了有个叫李兴华的小子。并且了解到李兴华是个不错的人,是个热心人。爱喝酒,喝得不多;爱帮别人,自己本事又不大,但只要你接触过他,肯定不会忘记他。目录本山序自序第一章学生时代莲花的传说同桌的“你”苦人儿本山分吃午饭亲密伙伴劳动“搅闹”课堂变戏法两瓶罐头过年一路欢歌一路笑初露才华学啥像啥虱子情窦初开第二章艰难谋生离校谋生回乡务农剧团轶事大雪封山本山的婚事回家刨媒第三章乡情难忘夜宿寒舍母子情深龙凤呈祥儿女满堂一张旧照片本山不忘本同学会综艺大观妈的心病一场篮球赛反哺之情三张门票心系家乡支教扶贫第四章从艺之路成功之路盲人闹事根在东北倪萍访谈师恩难忘义演关于本山文化信不信由你忙人本山本山不容易本山语录(精彩台词)后记
-
招贴设计图形想象肖虎著《招贴设计图形想象》内容包括:潘多拉、非洲、日本制造、日出、北京时间、国际红十字会、昨天、时间和金钱、灵魂是不能拍卖的等。
-
贾平凹语画贾平凹著世上伪造我书法的甚多,只因平日应人所求,内容重复的篇幅也多,使做假有了机会。但绘画于我从来是自悦,数量少而只绘一幅,又几乎没有出售。这几年西、广州、郑州、南宁、成都,以及哈尔滨。杭州等地不断有人寄照片来,是其在当地高价买了我的绘画,让我确认。可惜皆为赝品。我绘画粗陋,竟有人不知原由而以出版物为参照来仿制,真是荒唐。所以,借以画册出版,以告收藏?咭哺嫖痹煺摺?::::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崛。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孕胎期娘并水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发达贵?原藉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注。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风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做编辑。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一部全面映照“鬼才”贾平凹,在文学、绘画二维不凡才情之精美读本。书中收入贾平凹自选画作,每幅配以风格卓异之美文,或激情凌越,或娴雅自适,文图主题对应,相映生趣,呈现其在两种截然不同之表达语境中的心灵隐秘和个人私结,此岂前人“画以文立,文以画重”之谓乎。阅之抚之,匪独快感眼球,亦且娱人心智。
-
说点您不知道的郭宝昌著作为中国第五代杰出导演,拍摄了《大宅门》一系列优秀作品的郭宝昌,其引人注目之处不可谓不多,其可说之事不可谓不大。但《说点您不知道的》却是一点点小事娓娓道来,连绵不绝。透露出大师的平易近人的风范,及作为一个大师所流露出的深厚友情、亲情,读罢让人感动。在书中,郭宝昌向读者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从艺道路的坎坎坷坷,倾诉了与第五代导演之间感人肺腑的情谊,还披露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拍摄前后令人震惊的内幕和现实生活中“大宅门”后人的遗产风波与人生遭遇……《说点您不知道的》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当今的艺术界名人,如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李雪健、于荣光、宁静等和文艺界的一些重大事件。该书亲切、大气、精致,散发着浓郁的历史、艺术气息。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艾东说:“在这十几万字的自叙述中,郭宝昌对自己有自责、有忏悔、有拷问、有坚持,他的真心让人感动……该书文笔细腻、情感强烈,是近些年来出版界不可多得的一部名人传记。”郭宝昌不仅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见证人,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药店“同仁堂”衍变的见证人。《说点您不知道的》在让读者了解当代文艺界重大历史事件和电影业的发展变化之外,还通过所描写的过去京城大宅门特有的人文、人情,让读者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
-
艺术帚谈录杜大恺著本书文章的内容很拉杂,东鳞西爪,扯了葫芦又扯瓢,但总与艺术有些关系,今将其中的部分结成集子,借用明人赵宦先《寒山帚谈》一书的“帚谈”二字,取名《艺术帚谈录》,其间确有“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意思。杜大恺,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山东黄县人,1961年始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院教授。本书内容包括:随感、“变形”异说、语义的指向、关于民族化、人体艺术、谷文达与陈平话说、牙说、北京朝阳医院“色彩革命”的联想、山·云·水乡、母亲·朋友·师长、圆梦、从壁炉、吊扇说开去、将生活艺术化、壁画拾零、中国当代壁画的幻想、中兴和裂变、壁画的主宰、《唐宫佳丽》创作谈小人书不小、严肃的抉择、漆画、亨利·摩尔、半截子话“半截子”、情系井冈、迎接新世纪、民族容颜上的一朵笑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