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魏《郑文公碑》孙秀杰丛书立足于古人法帖,吸收了传统教材和学界书法理论的精华,并将获奖书法家的学习、创作以及教学经验融入其间,使读者能从一个较高的视角来学习。本丛书还有以下新的特点:一、作者皆为书法家。全部为“国展”获奖书法家,他们既能深入传统,又对书法学习有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书法创作上有着透彻的理解。他们不仅书写水平高,又都有辅导学生参加重要展览的经验和方法。二、构建字的整体的感觉:本书有别于其他书法教材之处:在讲解笔画后,先讲结构规律,再讲偏旁部首,而不是按照传统上“笔画-部首-结构”的方式。好处是读者在学习完笔画后、较漫长的入门练习过程中,都贯穿着对字的整体结构的理解,更容易建立“字感”,把握风格,更容易跨过从临摹到创作的难关。三、结构讲解形象明了:采用圈点标识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字内部部件的宽窄、揖让关系,字形的方圆、欹侧等不容易用文字表述的概念,从而令学习事半功倍。四、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自己能创作,而不是光会临帖,在创作学习环节,我们特别设置了“临创转换”这一章,以国展高手对临帖和创作的经验告诉读者,临帖应分哪些阶段,创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借鉴。五、在笔画详解、结构分析、偏旁举例这三章的后面,都附有集字作品,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边临边创。如果是老师辅导学生学习本书,也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创作出作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六、形式举例为作者特地为本书创作的作品,以创作实例将不同形式作品的篇章布局、落款方式以及钤印位置等要点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快速实现从临帖到创作的转变。总之,本丛书的选题,均选取书法史上的经典的法帖,而且重在实用指导性,以及学习体系的内在联系,既让初学者能快速入门,又确保入门后成长空间的天高地阔。
-
中国碑帖集珍小嫏嬛馆《契苾明碑》,唐先天元年(七一二)十二月十六日立。婁師德撰,殷玄祚書。碑原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渭陽鄉藥王洞村契茲明墓前,一九六二年移存咸陽博物館。螭首方趺,碑首高一百四十二厘米,寬一百五十三厘米,厚四十厘米;碑身高三百二十八厘米,上寬一百四十七厘米,下寬一百五十三厘米,厚四十厘米;碑趺殘高八十九厘米,長一百五十厘米,寬處七十六厘米。圭額陽刻篆書「大唐故大將軍凉國公契苾府君之碑」三行十五字,字徑十厘米。碑身陰刻正書三十七行,行七十七宇,字徑二點五厘米,刻于長三點六厘米、高四厘米的界格內。上款題銜「大周故鎮軍大將軍行左腐揚衛大將軍兼賀蘭州都督上柱國凉國公契菇府君之碑銘并序」。目前原碑上部個別字清晰,多數模糊尚可辨,下部泐損過甚,難以識讀。碑主契茲明,其父契茲何力為唐朝名將、凍國公,新、舊《唐書》皆有傳。契茲明之名附于父傳之後,《舊唐書》記載筒略,《新唐書》記載稍詳:「孺褓授上柱國,封漁陽縣公。年十二,遷奉輦大夫。李敬玄征吐蕃,明為柏海道經略使,以戰多,進左威衛大將軍,襲封。……再遷鷄田道大總管,……以左鷹揚衛大將軍卒,年四十六,贈凉州刺史,謐曰靖。明性淹厚,喜學,長辯論。子聳,襲爵。」撰文者婁師德為唐高宗、武則天兩朝大臣,新、舊《唐書》都有傅。書碑者殷玄祚,出身書香門第、仕宦世家。其祖父殷令名,唐光祿卿、上柱國,襲爵建安縣開國男。善書,書有《裴鏡民碑》。父親殷仲容,官至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張懷瑾《書斷》評其善篆隸,題署尤精,為王知敬之雁行。竇息、竇蒙《述書賦并注》也有述,以其與王知敬并列。殷仲容書作有隸書《褚亮碑》和《馬周碑》傳世。殷玄祚所書此碑,趙崡評其筆法瘦勁可觀,林侗評“玄祚亦習褚書而迫真者”,王楠、王鮑則評其為瘦硬通神者。此碑拓本流傳不多,此為清初拓本。
-
中国碑帖集珍小嫏嬛馆《龍藏寺碑》刻於隋開皇六年(五八六)。碑現存於河北正定隆興寺。碑高一百五十六厘米,寬八十九厘米。碑額高四十二厘米,寬三十一厘米。碑陽正文楷書,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陰題名楷書,共六截,三十行,各行字數不等;碑額亦楷書,三行,行五字。《龍藏寺碑》書法上承北碑之眾長,下啟初唐一代書風,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不同於魏晉南北朝時魏碑的粗狂雄厚和南碑的婉約韵致,也與講究程式法度的唐楷不同。此碑之書法用筆遒勁多姿,點畫瘦勁,方中見圓;結體方整,中和寬博,意韵幽遠高古。無六朝儉陋粗率的習氣,與魏碑相比,顯得更加端莊,與唐楷相比,又更加古雅而樸拙,歷來被稱為隋代diyi名碑。清楊守敬《評碑記》云:「細玩此碑,正平冲和處似永興,婉麗遒媚處似河南,亦無信本險峭之態。」清王澍《虛舟題跋》將此碑與唐碑遞嬗關係總結為:「蓋天將開唐室文明之治,故其風氣漸歸於正,歐陽公謂有虞、褚之體,此實通達時變之言,非止書法小道已也。」
-
独有千古段晓明,王立华,谭国斌清代后期书坛上,碑派理论与碑学书法已深入人心,其影响之广甚至波及到日本和朝鲜等国。生当碑学方兴未艾之际,进而成为一代碑学书法大师的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1799——1873),虽出生名门,而洁身自律;虽博学多才,又一生勤奋;虽科举高中,却仕途坎坷……他最终将毕生的聪明才智献给了书法艺术事业,从而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极其很好。该作品集希望就何绍基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以作品图版展现的形式作出初步探索与研究。该作品集收录何绍基各个时期书法作品七十余件,由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三家馆藏组成。呈现出何绍基在各个时期的楷书、行草、隶书和篆书等风貌,并收录傅申、刘刚两位学者的研究文章,图文结合,呈现了何绍基将草书、隶书、篆书、行书融为一体、一格的艺术风格及在晚清书坛上的地位。
-
米芾吴江舟中诗湖山书画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八),初名黻,字元章,襄阳人,后定居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书法家、收藏家。曾任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礼部别称南宫,故人称其为“米南宫”。米芾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时人又以“米颠”或“米痴”称之。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列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吴江舟中诗》,米芾撰并书。该卷为纸本墨迹,纵三一·三厘米,横五五九·八厘米。凡四十四行。现藏于美国梅多鲍利坦美术馆。此卷为米芾自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后来添了工钱,终于“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啖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此卷笔调清新朴雅,劲健洒脱,看似随意自然,实则内含法度。其结体不拘一格,字形左右摇曳,极具生动变幻之姿。章法奇谲,顿挫呼应。
-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湖山书画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等游学于苏轼门下,四人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书法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列为“宋四家”。《松风阁诗帖》,黄庭坚撰并书。该帖为纸本墨迹,纵三二·八厘米,横二一九·三厘米,凡二十九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西山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一〇二)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按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堪称黄庭坚行书之精品。
-
浩然书法集陈萍 著暂缺简介...
-
姚建荣楷书《千字文》《三字经》姚建荣暂缺简介...
-
刘征翰墨刘征暂缺简介...
-
苏轼书法集(北宋)苏轼 书《苏轼书法集(一函一册)》主要内容包括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黄州寒食帖,三马图赞,书和靖林处士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