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墨林掇英 宋拓欧阳询书化度寺塔铭《墨林掇英》编委会 编暂缺简介...
-
凌烟阁功臣图(清)刘源此《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是一部以唐代历史人物为题材,颂扬功臣英雄的书籍,由清康熙年间刘源绘制,吴郡朱圭镌板。 唐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怀念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功臣图》。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和秦叔宝二十四人。《功臣图》后毁于唐僖宗年间。 清康熙七年(1668),才有中州刘源从宋朝画院待诏冯兴所作绢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摹绘出《凌烟阁功臣图》,吴伟业称其“气象仿佛,衣装環异,虽(阎)立本复生,无以过”。该书的版式也别开蹊径,独具风格。每像都附题赞,几乎每幅题赞,都仿用一种字体,或仿钟繇、王羲之、怀素、刘岑,或仿坟书、悬针篆,或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直至赵孟頫等,无不酷似,可见作者在书法方面的深厚功力。于每幅题赞的周围均用种种纹饰,诗情画意、珠联璧合,充分显示了作者经营布局的绘画才智。全书极具艺术价值和品位。
-
东轩翰墨许全胜收录寐叟遗墨共计321件,均为首次公开。此编由上海复旦大学,沈曾植研究的权威学者许全胜教授历时多年,按照书法编年的全新学术视角,排比后先,复作释文标点,终使此宗馆藏得以去赝存真,犁然成编。2022年11月21日为寐叟逝世一百周年,特以此出版为念。并化身千百,以飨学林!书中的内容涉及金石、书画、古籍、著书、藏书,掌故遗闻、政治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尺牍文献极为罕见,尽在书中一一呈现。许全胜先生按照沈曾植在京为官、任职两湖书院、南洋公学与回京复职、简放外任、辞官寓居上海作遗老,五个时期考订并展开论述,通过上海图书馆秘藏的这批尺牍,与史互证、填补空白。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1880年中进士,在京师时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衙门章京等。1903年后简任外放,历官江西广信府知府、署南昌知府、督粮道、盐巡道、按察使,安徽提学使、布政使、护理巡抚。民国后,隐居上海。平生学问渊博,为海内外所重,日本汉学大师内藤湖南(1866-1934)称之为清季「中国史学第一人」,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1890-1969)亦推崇为「近世通儒」、「赤县神州近世第一学人」。
-
好雨知时节耿静良 编著暂缺简介...
-
奋楫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编暂缺简介...
-
侗族地区碑刻 三江卷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侗族地区碑刻?三江卷》收录了自明崇祯八年(1635年)至民国时期300余年的碑刻拓片130余件。内容上有记事、颂赞、规劝、禁令,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文学艺术、民间信仰、官方告示、公益事业、教育等领域;对研究这一时期广西侗族地区政治、历史、经济、民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这些碑刻进行拓片影印出版,可以直观展现碑刻原貌,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和民族地区文化振兴建设。图书关联“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的“广西石刻数据库”,实现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依托、融合呈现。
-
寄梅堂珍藏名贤尺牍王鹏 编暂缺简介...
-
王宠书法全集韩湘人暂缺简介...
-
湖上13高左贤 编暂缺简介...
-
汉《礼器碑》廖圣明丛书立足于古人法帖,吸收了传统教材和学界书法理论的精华,并将获奖书法家的学习、创作以及教学经验融入其间,使读者能从一个较高的视角来学习。本丛书还有以下新的特点:一、作者皆为书法家。全部为“国展”获奖书法家,他们既能深入传统,又对书法学习有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书法创作上有着透彻的理解。他们不仅书写水平高,又都有辅导学生参加重要展览的经验和方法。二、构建字的整体的感觉:本书有别于其他书法教材之处:在讲解笔画后,先讲结构规律,再讲偏旁部首,而不是按照传统上“笔画-部首-结构”的方式。好处是读者在学习完笔画后、较漫长的入门练习过程中,都贯穿着对字的整体结构的理解,更容易建立“字感”,把握风格,更容易跨过从临摹到创作的难关。三、结构讲解形象明了:采用圈点标识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字内部部件的宽窄、揖让关系,字形的方圆、欹侧等不容易用文字表述的概念,从而令学习事半功倍。四、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自己能创作,而不是光会临帖,在创作学习环节,我们特别设置了“临创转换”这一章,以国展高手对临帖和创作的经验告诉读者,临帖应分哪些阶段,创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借鉴。五、在笔画详解、结构分析、偏旁举例这三章的后面,都附有集字作品,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边临边创。如果是老师辅导学生学习本书,也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创作出作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六、形式举例为作者特地为本书创作的作品,以创作实例将不同形式作品的篇章布局、落款方式以及钤印位置等要点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快速实现从临帖到创作的转变。总之,本丛书的选题,均选取书法史上的经典的法帖,而且重在实用指导性,以及学习体系的内在联系,既让初学者能快速入门,又确保入门后成长空间的天高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