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黄庭经邓宝剑,赵安悱《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黄庭经(唐临本与宋拓本)/双观帖》是双观帖中的一本,书圣王羲之所书。墨迹本为唐人所临,卷尾有董其昌题跋:“唐临《黄庭》不言其为谁手,大都钟绍京为之。”又跋:“余有绍京书《道经》,故知此书所自。”刻本为翁方纲旧藏宋拓本,前有翁方纲题跋。另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唐刻宋拓残卷本。
-
宋米芾尺牍墨迹(宋)米芾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工于书法,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
元赵孟頫与中峰和尚尺牍(元)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后裔,入元后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工书善画,冠绝一时,为元代艺坛领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该帖笔法清润精致,结构端丽严谨,形神疏放飘逸,气韵苍劲高古,姿媚中增添了雄健之势。
-
宋黄庭坚尺牍墨迹(宋)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与蔡襄、苏轼、米芾齐名,称“宋四家”。在中国书法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
宋蔡襄尺牍墨迹(宋)蔡襄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天圣八年,举进士,先后担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等职。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将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襄书法尤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学习书法,临摹是必需的,一本法帖,可临摹一段时间,也可临摹更长时间甚至终身不辍。
-
宋苏轼尺牍墨迹(宋)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
郭忠恕三体阴符经(宋)郭忠恕郭忠恕存世作品极少,《三体阴符经》是其代表作。此碑用笔古朴圆通,安详典雅,含蓄劲挺。在继承李阳冰的用笔之外,结构更加舒展,笔势方向清晰可见。空间流动、腾挪及其整体感,兼融玉箸篆和古文篆书的意趣,嬗变成具有郭忠恕特点的篆书面貌。
-
唐英大宋勃兴颂(宋)唐英唐英《大宋勃兴颂》,北宋天禧三年刻于宋刻《孔子庙堂碑》碑阴,虚仪先生撰,唐英书,安粲刻丰。碑高二百八十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文十八行,行二十一字,篆书。碑文仿《大唐中兴颂》撰此《大宋勃兴颂》以述宋太祖平定荆湖之功。这件作品用笔放松,虽然整体上还是工稳的小篆,但綫条让人能感觉到由于毛笔的弹性而带来细腻的变化,时时出现尖入尖出的用笔和圆转处不刻意求匀称的现象,大大增强了篆书的书写感。行笔出现了明显的提按和速度变化,起收笔不拘一格,有藏有露,富于变化。结体欹斜取势,字与字之间穿插揖让,行间摇曳摆动,气韵连贯,字形大小开阖随机变化,与徐铉、释梦英、郭忠恕等篆书家拉开距离。
-
翰墨托素心晋祠博物馆《翰墨托素心(晋祠博物馆藏柯璜书画作品选)(精)》为晋祠博物馆藏柯璜书画作品集。柯璜(1876~1963年),字定础,号绿天野人,浙江台州黄岩桐屿人。柯璜是20世纪前半叶一位重要的文化人物,他涉猎极广,于书画之道可谓登堂入室,同时集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所画墨荷,“俏然如生”;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意境含蓄且清新”。先生之书法以阁帖为基础,自由挥洒而不离法度,晚年回归章草,朴茂天成,敦厚醇古;先生之绘画以藤萝、花卉为佳,奔放旷逸,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得金石气息。《翰墨托素心(晋祠博物馆藏柯璜书画作品选)(精)》对于书画学习和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出版价值。
-
中华砚文化汇典 砚种卷 众砚争辉关键《众砚争辉》正文由四大名砚、各地砚种、其他材质砚三部分组成,其中各地砚种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排序。《众砚争辉》是《中华砚文化汇典》中《砚种卷》的开篇,只是简要介绍各砚种的基本情况,起到纲领和索引的作用,各砚种详细情况介绍,请看《砚种卷》的其它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