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陈巨锁章草书元遗山论诗三十首陈巨锁 编《论诗三十首》绝句是元好问最有系统之论诗著作,承继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诗学观点,以彰显“正体”为经,以评论历代诗人为纬,交织成篇。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汉开始,历经魏、晋、刘宋、北魏、齐、梁、唐、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於曹植,终於南宋陈师道。《陈巨锁章草书元遗山论诗三十首》,陈巨锁先生精品力作,镌刻于忻州秀容古城元好问墓园景区碑廊,为陈先生近年的代表作,朴茂雄强,师古出新,自成一家。杨仁恺题跋道:“我国文字中之草书,以章草开先河,历代名家以章草名家者,寥寥可数。
-
读兰亭汪柏江本书以作者自己收藏的几十种《兰亭序》拓片为主体,结合行世的稀见拓本,用一种新的视角语言进行解读,对拓本中隐藏的版本信息、递藏的历史脉络、背后的各种历史人物故事等进行仔细梳理,并将之形象的呈现出来,使原本专业生僻的拓本通俗化。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兰亭序》版本,对这些不同的版本所拥有的不同历史,以及千百年来的不同传承所形成《兰亭序》独特的文化现象进行解读。每个版本配以相应图片,以方便读者,本书文图对照。
-
闪灼文章舟山博物馆舟山博物馆自2014年底新馆开放至今,始终致力于与新区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诉求接轨,内外兼修,策引并举,已累计成功筹办临时展览60个。这些展览主题鲜明、内容新颖、设计精美,共吸引观众近125余万人次,影响巨大,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闪灼文章(舟山博物馆展览集萃)》一书,让我们走进舟博的“时光长廊”,感受展陈设计师们用巧妙生动的语言,纯粹极致的艺术手法,感人肺腑的陈列方式让你穿越时间的限制,回到最初的地方,在那个讲述故事原本的年代中,一起走过那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一个文明的诞生。
-
宋拓天发神谶碑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天发神谶碑》,原名《天玺记功碑》,21行224字。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为吴国四大名碑之一。东吴天玺元年(276年),末帝孙皓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篆体方整,有隶书之意,笔力雄健。相传为东观令华覈撰文,书法家皇象所书。原石立于建业城南岩山断石岗上,后几经迁徙,置于上江两县学宫(今夫子庙)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年)毁于火。本书出版的是现存最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本,后附吴让之临本。
-
小篆正形续编林子序 著小篆笔法相对简单、结字具有装饰性,适合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但篆字与现代通用汉字差别较大,有些篆字字形和用法令人迷惑。林子序先生研习《说文解字》、古诗文、古音韵及历代书法二十余年,在平时研究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例子。其《小篆正形》2020年9月出版,收录88个疑难汉字,引用《说文解字》《广韵》等古籍,分析字形由来和演变的过程,方便篆书学习者掌握字形、理解词义。还配以名家书写的篆字,一目了然,简短有趣,知识性和实用性都很强,适合习字者和古文字爱好者阅读。出版以来广受好评。本书为《小篆正形》续集,收录84个汉字。
-
学人墨迹丛书·端木蕻良钟蕻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红学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交游广泛,兴趣爱好众多,会作画、刻章,更是写了一手好字,其作为学人,墨迹非常珍贵。本书收录了一系列端木蕻良与友人来往的信札、案头诗词、日常小文,正是这些常人未曾见过的宝贵墨迹,更体现了学人光环下的真实,为读者还原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可爱的学人。这套书真正做到了让艺术与书的相遇,让高贵的灵魂与读者相遇。
-
不器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编本书首次以金文发展脉络,汇编10余家国内重量级博物馆藏,完整梳理了良渚到汉代3000年从刻画符号到鋳、凿金文的发展衍变,全面展示了23件商代到汉代的器物铭文,如铭文堪称西周标准字体的代表器物——史墙盘;目前已知最大的商周时期青铜簋——?簋;铭文篇幅最长的青铜簋——兴簋;首次出版的楚怀王时期的鄂君启金节等。全面梳理5000年金文演变、研究、考据、书写的过程,近1800字铭文高清细节,逾3000字青铜铭文完整呈现,铭文笔画形态和鋳凿、凿刻等各方面细节得到充分展现,是一部脉络清晰的高清金文书法图录。此外书中还梳理了自清代青铜器大量出土以来,金石学家对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盘等青铜重器全形拓和铭文拓本,并结合晚清以来著名书家对金文的临摹、创作等图像信息,以金文的角度梳理中国文字的演变之路,让读者了解金文这一中国汉字体系的奠基文字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并能在本图录中欣赏到中国金文的书法之美。
-
中国简帛书体研究陈松长《中国简帛书体研究》:简帛作为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重中之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帛不仅改写了中国的文献史、思想史,也对书法史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书体的历代流变上弥补了很多缺失的链条。同时,正如碑学对于清代书法的冲击一样,简帛书法也正成为新一代书法的取法对象。本书从书法史研究的角度,对已出土或已出版的简帛文字材料予以条分缕析,并借助其进行书体分析和个案研究,展示和描述了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简帛书体的演变轨迹与具体特征,以期给学术界和书法界提供生动翔实的简帛书体分类资料,推动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
里耶秦简书法研究向彬《里耶秦简书法研究》: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户口、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教育、医药等方方面面,是当时官方文书的典型代表。而且其数量庞大,其书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书写面貌,为研究秦代书法提供了丰富的真实书写材料。本书主要从书法层面对里耶秦简书写风格、笔画形态、结字构形、章法布局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梳理和归纳其书写规律,为当今学习秦代简牍书法提供借鉴,为培养擅长书写简牍书风的的书法创作人才提供一定的指导。
-
两汉简牍墨迹研究王晓光《两汉简牍墨迹研究》:本书以两汉简牍墨迹为主要视角,审视两汉书法(手书墨迹)史,试图以简牍墨迹将两汉手书系统进行梳理、串连,使两汉墨迹史能够较为系统、条理。本书借助20年来新出土简牍,分析其书写特色及在汉代手书系统中的位置与特点,并依据简牍特点将两汉分为三个时期(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和东汉),讨论各期简牍书迹及其特征,力图促成较为完整的两汉墨迹史的构建,以进一步梳理两汉墨迹脉络与各期特色,申述两汉墨迹在书史上的位置与价值。此外,本书还对汉代墨迹书法与同时期铭石书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汉代简牍写手进行考辨与分析,兼及汉代文吏制度与简牍书写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