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十八世纪英国美学研究董志刚 著美学在18世纪的英国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新的方法和内容意味着新的社会文化的形成。本书以18世纪英国美学代表人物为脉络,梳理这个时期美学出现和具有独特性质的原因,分析其鲜明特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对未来浪漫主义的深远影响。
-
简明外国美术史李建群 著《简明外国美术史》在以往外国美术史优秀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大部分院校的开课实际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精简,使整合后的内容和结构更符合高校的教学实际,并结合作者三十余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域外研究成果,按编年体撰写而成。《简明外国美术史》一共分为五编,共29章,时间跨度从史前到现代,系统介绍了外国美术在原始、中古、近代、现代艺术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对各时期的主要艺术领域流派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作家以及作品进行了生动的阐述。《简明外国美术史》文风朴实,表达深入浅出,作品内容丰富,且十分具有代表性。《简明外国美术史》适合于中等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公共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使用,亦可作为艺术爱好者的读物。《简明外国美术史》相关章节配备了相关二维码教学视频,大大提升了教材的适用性。
-
10000年中国艺术史王逊 著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写给所有年轻人的中国艺术通史。 作者以其在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的渊博知识和在文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全面、系统而扼要地阐述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各历史阶段的成就和发展规律。在阐述艺术现象的同时,兼论它们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重视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及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文脉络清晰、生动精炼、朴素淡雅而娓娓道来。 本版特别收录高清彩色插图500余幅、艺术关键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悦目、丰富而完备的阅读体验。 上册:原始社会丨商周丨秦汉丨两晋南北朝丨隋唐五代
-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英] 帕德里克·巴德 著,张怡忱 译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艺术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的倡导者。他生活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的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了他创作灵感,同时,他的作品塑造了这座城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我的黄金时代》以克里姆特为主角,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维也纳的城市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艺术家克里姆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历程。书中所说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从19世纪下半叶持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时期是欧洲文化生活大爆发时期,是克里姆特的黄金时代,也是艺术之都维也纳的黄金时代。维也纳的文化艺术发展高峰与克里姆特(1862~1918)生活并保持旺盛创作力的时期大致重叠——克里姆特是这个美好时代的印记,他的作品是维也纳繁荣的文化生活的典型代表和时代缩影。
-
希腊文化艺术史李仲阳,朱蝶 编《希腊文化艺术史》是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编写的一本人文性通识教材,旨在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增进对西方文化艺术的了解。正所谓“江水源于珠玛雪”,要想了解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就绕不开古典希腊,因为那是整个西方文化艺术的起源。《希腊文化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代的拉斐尔的著名画作《雅典学院》引入话题,将古希腊璨如星河的文化与科学巨匠呈现在读者眼前,打开希腊文明的帷幕;进而倒叙进入四千多年前的带有传说性质的克里特文明时代;接着简要介绍希腊的地理和气候,使其对古希腊城邦和各重大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的舞台的有一个地理上的认识,随后介绍希腊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这是西方世界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样渐次地进入到古典希腊时代,将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置身于特定的政治体制以及时空舞台之中。
-
班门 地铁《班门》编委会1.特别设计的纸上博物馆,帝都绘大幅海报展现地铁空间 2.特别设计“地铁极简史”,用信息图的方式展现地铁发展史 3.新增“班门辞典”,极速入门相关主题 4.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 5.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 6. 第四辑全新装帧,裸脊锁线《班门》的结构,一直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学艺;“门”是作品,是“手艺”本身,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与游历。这个结构让我们有了扎实的组稿方法,让《班门》安稳地走到今天。第一辑,“木、砼、铁、石”,以材料构建 “班门”;第二辑,“方、圆、线、角”,以形式勾勒 “班门”;第三辑,“光、声、气、性”,以物性点化 “班门”。第四辑,我们开始新一轮的营造。将日常世界按照经纬两个向度拆分。在经度上,以材料、形式、物性为刻度;将它们汇聚起来,在 “纬度” 上有机生长,形成日常世界的一个个基本单元:家、办公室、商场、车站、广场、公园…… 本期《班门》以地铁为主题,我们关注地铁的日常,更希望以人文主义的眼光重新定义地铁。接受我们邀约的,有北京地铁的资深设计师、有锁定巴黎地铁的人类学者、有将情书写在布拉格地铁上的作家…… “门·内” 继续坚持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内的探讨,只需要稍稍移动角度,站在设计的侧面,甚至是背后看世界。“门·外” 迈出更大步伐,将文学、音乐、电影和生活本身一个个过堂,把地铁看个通通透透!还有UCD公共艺术平台的一群年轻人,将自由的灵魂和鲜活的灵感映射到地铁的冰冷空间上,打出 “地铁是座艺术馆” 的口号,以 “纸上博物馆” 的形式呈现给亲爱的读者。
-
中国古代首饰史李芽 等 著首饰史,即文化史。 本书通过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将首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及相应的典章制度、附着其上的其他文化信息等逐一进行分析和考证,史论结合,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与人的密切关联:首饰与人贴身相伴,是身份、技艺等等的重要象征,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哲学思想、审美标准和文化思潮。通过研究首饰这个物件,我们所要发现和研究的是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中国古代首饰史》的撰写工作耗时四年,体例上以朝代为顺序,以中国古代首饰的五大门类“头饰”“耳饰”“臂饰”“颈(胸)饰”“手(足)饰”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以首饰的文化阐释为线索撰写而成,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等等的综合性图书。 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章的内容安排根据各个朝代的不同略有差异,如原始社会、先秦和两汉三章,关于礼服首饰的介绍并未独立成篇,而是在对头饰的阐述中一并介绍;每一章都挑选一两个同时期的代表性墓葬进行首饰插戴的复原图绘,帮助读者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本书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这段历史时期中的首饰分门别类地予以名物、形制归纳、插戴考证和文化阐释。 因首饰款式繁复、名目众多,首饰名生字居多,书中提供了2226幅高清精致图和143张图表,每张图片详细标注出土地点、收藏机构、尺寸、材质和资料出处,科学清晰,使之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系统的科学依据。 该书填补了中国古代首饰研究的一项空白,具有创新意义和文化积累价值。
-
东瀛之恋曾迎三,万君超 著张大千与山田喜美子的相识大约是在1953年,那时候张大千54岁。1949年以后,张大千移居海外,经常到日本购买绘画用具或装裱字画,下榻偕乐园。山田喜美子小姐便是在此时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生活,二人情愫日笃,甚至约定每周一信。本书即对这些信件进行释读、整理。
-
别无归处是归处朱良志 著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渔夫话题的由来”“梅道人有关渔夫的作品”“超越隐者的思路”“破除终极的价值”四个角度描写吴镇的世界。
-
史前艺术[法] 卡罗尔·弗里兹 著,颜宓 译“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如是说。这部讲述史前艺术的巨著,如同一幅汇集了当代世界史前艺术研究成果的宏伟画卷。全书融合了考古学家、史前艺术史家的视角,内容横贯地球大陆上的史前艺术遗迹,从欧洲、戈布斯坦、印度、中国、非洲南部、撒哈拉、南美洲、北美洲直达澳洲。 《史前艺术》中配有大量高清精美的实景摄影图片,运用符号学、地质学、社会学、图像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等跨学科方法,深入阐释史前艺术图像的潜在含义与创作背景的无尽可能,全力探索史前人类笔下那些关于生计、仪式、交流等场景中的原始的艺术创造。 《史前艺术》堪称是当今研究史前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但梳理了不同地区史前文明遗址的研究现状,更展望了未来研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跟随《史前艺术》借古知今——也许在人类基因中那些亘古不变的艺术力量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