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艺术史研究向羣 编本书是艺术史研究论文的集结,内容涉及艺术史各领域的学术前沿课题。青铜器艺术方面,苏荣誉和陆晶晶的《宁乡王家坟山出土青铜戈卣及其相类器初探》细致考察了宁乡王家坟山出土的戈卣铜器,并以此为个案研究,深入探讨了有关青铜器类型、风格划分及工艺制造等传统性论题。书画艺术方面,王媛媛的《“圣者传图”:来自宋元禅宗的绘画》通过对三幅宋元绢画作品的详细解读,反驳了其与宋元明教相关涉的研究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其与中日禅宗在宋元时期交际往来的背景存在更大的可能性联系。宗教艺术方面,孟嗣徽的《(护诸童子十六女神)像叶与于阗敦煌地区的护童子信仰》系统梳理了原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汉文于阗文双语《护诸童子十六女神》像叶与新疆和田地区古代于阗寺院遗址壁画中有关“护童子”信仰图像之间的联系,并进而讨论了“护童子”信仰及其图像在中亚西域社会的传播路径及其最终存留在于阗地区的历史因素。王韦韬的《云冈第九、十窟明窗及窟门的空间逻辑》则以云冈石窟第9、10窟中的明窗、窟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二种内部建筑结构与周边图像所形成的空间场景,认为此空间组成具有宗教仪式上的作用,是佛教经典三维空间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还进一步将其建造背景与北魏时期的弥勒信仰和政治决策相互联系起来。八木春生的《云冈石窟第11窟的营建》则对云冈石窟的建造做了梳理。材料丰富,值得重视。吴虹的《飞鸟时期止利造像制作背景的再考——关于传播渠道对于图像认知的影响》通过对日本早期九件佛教造像的细致分析,肯定了小像对日本早期止利派造像的绝对影响,并且指出止利造像在有限佛教知识背景之下在视觉效果、建造工艺上的独特成就。孟霜桥的《从印度到中国——中心对称式佛座雕刻的演变》在更为宏观的时空框架之下,通过对从印度到中国的中心对称式佛座雕刻的动态观察,重新梳理了中心对称式佛座雕刻的构图结构和内容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变化背后的文化逻辑。
-
色彩列传(法)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著这是一部颜色的历史——红色的文化史。西方人很早就能制造出红色颜料和染料,比其他任何色彩都要早得多。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红色一直是色彩中的“王者”。从材质、社会、艺术、文学和符号象征意义等各方面看,红色的内涵都是最丰富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红色曾是权力、财富和尊严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到了中世纪,红色的宗教意义有所加强,既象征基督之血,又代表地狱之火。类似的两面性也体现在世俗社会里,红色既象征爱情、光辉与美,又代表傲慢、暴躁与纵欲。16世纪兴起的新教伦理对红色非常敌视,认为它是不道德、不体面的色彩,而且认为它体现了天主教会的奢华与浮夸。从这时起,在欧洲各地,包括天主教国家在内,红色的地位都有所衰落。在整个近代时期,这样的衰落一直在持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既体现在世俗文化领域,也体现在符号象征领域。尽管如此,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红色又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获得了新的意义。它象征着某种激进和颠覆的力量,后来又作为左派政党的标志,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红色的重要功能。《色彩列传:红色》是色彩列传的第四部,配有丰富、精彩的插图。这套系列丛书旨在从欧洲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一门色彩历史学。该系列的前三部分别是《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和《色彩列传:绿色》。
-
积微致著沈颖 编《积微致著: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毕业论文撷英录(套装全二册)》共收录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2005级至2014级本科毕业论文76篇。这是美术学(史论)专业10年教学成果的呈现,从一个侧而反映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理论教学的水平。美术史论系成立于1992年,1993年招收首届美术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首届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入校,2005年美术批评专业首次招生。2010年成为开展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史论)被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目前设有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外国美术史论研究、美术批评与中国当代美术研究、美术考古研究、美术文献研究、绘画形态研究六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刘曦林、尚辉、李翎、高天民等全国知名学者担任本专业研究生导师。
-
艺术旅行漫步卢浮宫博物馆胡毅涵 著巴黎是什么,我不敢说,因为所有尝试定义她的文人学士都掉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沼。我只知道她藏在街头音乐家的手风琴里,嵌在红磨坊卡巴莱女郎的舞裙里,栖在蒙马特美术家的画布上,飘在塞纳河头相拥情人的誓言里,躲在拉丁区若即若离的霓虹灯里,最后化作了无数个小精灵,翻滚跳跃在卢浮宫浩瀚无垠的艺术汪洋里……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巴黎,我想这才是主观相对而言,她真正的面貌。那么巴黎在你心里是什么样子?回答前可要考虑好,因为巴黎早已跳出作为“城市”的所指,她在你心中有多美好,能折射出你对现世有多怜爱。讲真,不要着急找人带你去巴黎,因为巴黎就是你自己。
-
艺术社会史[匈] 阿诺尔德·豪泽尔 著《艺术社会史》终于和中文读者见面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Hauser)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史和艺术社会学大家。但是读过其著作、了解其思想的人少而又少,他的学术地位也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豪泽尔是卢卡奇和阿多诺的同龄人、同路人,并且基本同属一个学术重量级,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三个并称为“20世纪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如果说卢卡奇和阿多诺的名字在我们的文化圈里已是如雷贯耳,那么豪泽尔就像一个需要被隆重推出的学术“新”人。造成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是对豪泽尔著作的翻译严重滞后。他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此前并未被译成中文,其中包括他的代表作《艺术社会史》。我们也几乎没有引进相关的研究文献。国内学界有关豪泽尔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论述《艺术社会史》一书的文字更是难得一见。但愿这一状况能够随着《艺术社会史(汉译名著17)》的出版有所改变。 《艺术社会史》一书共分八章,作者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的各种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诗歌、戏剧和电影等。他在考证艺术品与艺术家之前,总是先考证时代的社会分层、阶级关系、经济发展,然后在矛盾中寻找艺术变化的原因。在本书中,作者尝试把艺术史放在社会学范畴中来解释和探讨,并梳理了当时比较新的艺术史研究成果,从受众角度谈论了艺术批评的问题。
-
乔治亚·欧姬芙[美] 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 著,夏莹 译乔治亚.欧姬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被公认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是美国偶像级艺术家,她创作的具有隐含意义的花朵、风景及动物骨骼成为其典型的艺术符号。本书以欧姬芙不同时期的作品为章节,讲述她在不同的家——实际的家庭、精神的家园的经历,以及这些“家”给予她创作的灵感。除了她的艺术作品,她的穿着、她的特立独行,不但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与时尚偶像,也反映了20世纪乃至当今女性精神与个体独立的风貌。书中附有大量精美作品图片,使读者在了解艺术家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
-
浑沌里放出光明朱良志 著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浑”“序”“真”“全”“淡”五个角度描写黄公望的世界。
-
艺术与文明范景中 著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我们想要触摸、感受它,只能通过艺术史。本书聚焦西方艺术与西方文明,通过梳理两万年西方艺术脉络,直击艺术品背后的文明现场。书中不光涉及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甚至还经常穿插中国美术以此对比。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著名美术史家范景中教授通过三百余件世界艺术名作、一百余位艺术大师,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以时间为序,却非艺术品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全局视角的切入;以西方艺术品为主角,却不止步于西方世界,还渗入了东方的审美与智慧。讲授的不单是概念、流派、风格等“硬知识”,更立足于提升眼力和审美直觉;解析的不只是色彩、构图、题材等“图绘语言”,更揭示了美的发展逻辑,带有历史与哲学的审思。
-
源上桃花无处无朱良志 著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幽深”“幽远”“幽静”“幽秀”“绝对空间的概念”“泛泛”“萧散”“寂寞”“苔影”“小景”十个角度描写倪瓒的世界。
-
中外美术史彭伟哲 著,桑任新 编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西方美术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对美术发展历史中的整体美术风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全方位地探讨了不同流派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书中还列出了不同流派的多幅作品,帮助读者欣赏和体会不同流派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