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美的常识周清毅 著本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美是什么”。 九个讲座分为六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为“美在神奇的古希腊”,讲了古希腊美的起源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巨头”关于美的思想。第二个专题为“两条美的线索”,从西方转到中国,梳理了中国美的两条线索,即儒家的秩序美和道家的自由美。第三个专题为“魏晋风骨”,以酒色、生死和书画三个切入点,道尽魏晋风骨之美。第四个专题又由东方转向西方,通过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论述,深入剖析“美到底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第五个专题论述中西方“三人游”、美育代宗教、美育消除异化这三个关于美育的问题,讲清了美育的本质和实现路径。第六个专题则通过中西美的对比,论述“中华之美美在哪里”,利落收尾。 九个讲座穿越时空而来,中西贯通,古今融汇,在古老灵魂与现代思潮碰撞之间、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中,展现了3000年来中国和西方美的变迁。
-
洛可可[德] 克劳斯·H.卡尔,[德] 维多利亚·查尔斯 著,吴涛 编,刘静 译20世纪,“洛可可”一词来源于法语rocaille,指的是贝壳般弯曲的造型,也指意大利式的巴洛克。法国人创造了“洛可可”这个词,它出现于18世纪初,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洛可可艺术是耀眼的,它完美地回应了当时贵族生活的自发性。这种艺术在很多方面都与它的前身———巴洛克艺术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也被称为晚期巴洛克风格。虽然提埃波罗、布歇和雷诺兹等艺术家将这种风格推到了高峰,但这种风格经常因其肤浅性而受到谴责。18世纪下半叶,洛可可开始衰落。在18世纪末,面对新古典主义的出现,它陷入了沉寂。一个世纪之后,艺术史学家才将它黄金时代的辉煌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
局部陈丹青 著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
两种文化之间近现代中国绘画暂缺作者本书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金石学的发展与西方绘画传统的交互影响下,对中国绘画的启发与变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纷纷涌入大都会上海,海派职业画家发展出迎合文人复古情趣的金石碑版篆隶书风。1912年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努力引进西方的科技与知识,并在艺术上尝试借取西方的写实再现风格。1949年后,中国画家对苏联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吸纳正是与儒家的艺术教化观相呼应的。有关现代中国画的研究为理解现代世界中跨文化影响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画与西方画根植于再现性绘画两种对立的传统。本书希望通过关注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证据,并且将它们置入中国艺术史和比较文化价值的背景中,更好地理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时期的重要现代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生涯。
-
中国美术的逻辑发展刘道广 著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自身的逻辑关系。如果从“技术”(美术技法也是一种技术)和“科学”两个层面看,西方在美术创作经验积累之初时就开始向“科学”的方向进展,中国则不同。 中国美术在技法经验初期积累阶段,因为有完整的血统宗法体系,所以很早就确定了“文以载道”“成教化、助人伦”的任务,但同时也确认了绘画具有个人意趣表现和情绪抒发的功能,此功能的展示则需借助不同的材料与工具才能实现。 本书上溯新石器时期的原始艺术,直至当代艺术家。按照画材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演进,技法随之移植创新的规律,梳理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派生、独立的逻辑关系,旨在展示艺术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表现形态。书中选配重要历史作品加以诠释,并力图使之系统化,从而展现艺术风格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以及此消彼长的轨迹。文图配合,直观性强,为读者展示了艺术历史发展规律的清晰蓝图。
-
电影海报艺术史[英] 伊恩·海顿·史密斯 著,杜盈 译《电影海报艺术史》以110个专题和579幅图片从创意和商业的角度介绍了海报的设计、风格的发展、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商业在电影海报发展中的作用等,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一个多世纪的电影海报发展史。这部结合了电影、艺术和商业的图文书,以经典海报串起电影史的图像记忆,以经典案例为设计师展现海报设计潮流,对电影主题、电影类型、地区电影、艺术潮流等进行专题呈现,并对设计师、导演、演员等具体案例进行专项研究。翻开本书犹如走进赏心悦目的画廊,大开本和全彩印刷呈现出的绝佳视觉效果将为读者开启一段迷人的艺术之旅。
-
中国绘画史导论[英] 赫尔伯特.翟理斯 著,赵成清 译本书是有关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其内容钩沉史实、趣味十足,写作视角独特,既涉及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又特别介绍了女性和少数民族画家群体,还对中国古画中的创作理论与技法进行了探析,生动展现了早期西方汉学家对中国艺术的审美观,也为世界打开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
-
局部陈丹青 著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无法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此所以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
-
新古典主义林何 著《新古典主义》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驱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重点介绍了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如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让-安托万·乌东和巴特尔·托瓦尔森,画家安格尔、雅克-路易斯·大卫和安东·拉斐尔·门斯,并对这些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短小精悍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史,为读者展示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精髓。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想要了解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读者。
-
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田本相 编《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是田本相先生主编的一本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料著作。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六编。《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主要讲述了西方戏剧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五四新剧在表演艺术上的开拓、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阶段、新时期的话剧艺术等。《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有案例、有议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的其他撰稿人在话剧研究界也有很高的威望,保证了《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的非常不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