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解读艺术[澳] 芭芭拉·波尔特(Barbara Bolt) 著海德格尔的文章一向都令人觉得艰涩难懂,但芭芭拉·波尔特在本书中却认为,海德格尔的作品清楚地体现了对艺术的引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本书围绕海德格尔的作品,用批判性眼光来评论当代艺术和艺术从业者。芭芭拉·波尔特在本书中大量引用了海德格尔的文章,其中包括著名的作品《存在与时间》,并提出了艺术在数字时代、技术官僚时代和后人类时代的思维方式。同时,作者还研究了国际艺术家作品的脉络,其中包括苏菲·卡尔、安尼施·卡普尔和安塞尔姆·基弗等。同艰涩难懂的海德格尔作品相比,本书更像一本海德格尔作品的指南手册。
-
艺术学理论前沿梁晓萍 编本书为山西大学多位学者近年所撰的论文集,收录了针对山西本土的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3篇,以及超越山西本土艺术的研究文章15篇。 这些文章既有针对具体艺术门类的研究,如园林、书法、国画、乐论、文学等,又有超越具体艺术门类的宏观研究,如哲学、美学、艺术史等,反映出山大学人们宏阔的学术视野;其中既有老一辈教授的研究成果,又有中青年教授的研究成果,多以新的视角或材料突破传统研究话题,资料翔实,富有见地,无不折射出山大学者们的学术精见。
-
中西艺术文化背景比较刘道广 著中国艺术是人类艺术的一部分,本书着重考察中西艺术文化背景的差异现象,客观重现其形成原因和发展演进,由经济地理和生产生活方式对艺术形态的影响切入,从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神话等方面引述史料数据,在扑朔迷离的历史尘烟中梳理出中西艺术差异的清晰脉络,思考在全球化格局下中国艺术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全书以时代顺序,分为七个章节,在同一时间轴中展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文化背景,分析当时发生的中西艺术大事件,配以历史遗迹、经典艺术品图片,形成直观对比,勾勒出中西艺术文化各自的轮廓。
-
二十世纪中西美术交流中的中国化诉求成瓅本书从美术思想史的角度,探讨20世纪中西美术交流的背景中出现的“中国化”诉求。所谓“中国化”诉求,指在中西文化(文明)交流中对中华民族之应具有的独立主体身份的意识、认同和要求。本书认为,“中国化”诉求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因受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挤压而产生的一种反应。这一“诉求”在美术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对传统美术的持守。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化诉求可以被理解为对中国美术之主体地位的主张,对传统美术独特价值的肯认、对传统美术之发展前途的自信等。二是对西洋美术如何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本土特色或“中国化”艺术形式的讨论和探索。本书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中西美术交流中“中国化”诉求的梳理,考察这一思想发生、发展及演化的轨迹,分析其在各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及内在同一性,由此对这一思想本身作出某些理论上的反思。
-
铁骑·农耕·交融陈建平 著《铁骑·农耕·交融:元曲的精神世界》主要探讨元曲(包含元杂剧和元散曲)独特的精神面貌及其与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文人心态的关系。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大幕拉开》主要讲述元曲诞生的社会温床,包含政治、经济、宗教、文人、审美风尚等方面。第二章《伤悼与反思》和第三章《怀古与咏史》,分别论述了金源亡国和南宋灭亡使得白朴、杨果、马致远、睢景臣、卢挚、刘因、倪瓒、关汉卿、纪君祥等一代儒生的元曲创作充满了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感伤与反思之情。第四章《希冀与幻灭》探讨元代长期不开科举的举措,使得马致远、王伯成、钟嗣成等文人的杂剧与散曲创作充满了对科举时代的憧憬和对怀才不遇的感慨。第五章《愤世与救世》阐述铁骑与农耕的碰撞,使得关汉卿、王和卿、杨显之、石君宝、郑廷玉等人的元曲创作或嬉笑怒骂或慨然愤世或曲笔救世。第六章《人欲与天理》论述由于文人与艺人的联袂,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郑光祖等剧作家遂塑造了一大批神采奕奕的女性形象。第七章《公平与正义》从元代清官不忽木和张养浩的散曲经典与元代包公戏、水浒戏的经典之作两方面,论述了元代民众对公正理想的期盼。尾声《南北合套永流传》阐述南北统一的政治格局带来了南、北曲交融互渗的局面,北杂剧和南戏在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中,共同推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车轮滚滚向前。
-
印度佛像服饰史费泳“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佛像艺术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贯通佛像艺术的流变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也是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本书旨在厘清中国乃至亚洲佛教服饰的历史传播脉络与交流痕迹,以宏观视野对佛教艺术当中的服饰造像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利用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专业领域研究的空白,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海内外希望了解佛教艺术的人士提供集艺术性、资料性、文献性于一体的优质文本,是具有史学意义的出版延伸,也有助于当代中国重新发现佛像艺术之美。
-
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胡珂 著本书紧紧围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提出的“东方设计学”的学科发展特色,延续并融合了我系的图形图标、符号语意、装饰图案学等教学内容。这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引导。在保留本土精神与传统课程结构的同时,本课程努力创造一个新的范式,同时丰富东方设计学的建设内涵。本书结合传统手工艺活化、非遗产品推广、民俗活动宣传、节庆文化传播等专题设计案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设计渗透。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进一步打开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通道;启发并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综合素养,传播传统手工艺,弘扬东方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为核心,坚持以文传道、以美育人,从而建立特有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识。书中围绕着东方文化的视觉呈现、历史发展的视觉演变、风土人情的视觉特征、物以致用的视觉差异等内容,从图形演绎的现代性、话题语义的时代性、材料工艺的转化性、器物活化的当代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结合东方的民间故事、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历史典故等,搜集详尽的背景知识为设计素材,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视觉表达,从文创产品、文创IP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去挖掘产品形态和功能。从新媒介、新科技和新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衍生设计。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传统东方文化的视觉表达,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与传播媒介进行应用设计。
-
爱德华·霍珀[德] 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 编,金黎晅 译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美国现实主义绘画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在1924年与约瑟芬·尼维森-霍珀结婚之后,他在廉价的账簿中对自己的每一幅作品进行一丝不苟的记录。时至今日,霍珀的大量账簿都归属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账簿中的每一篇记录都附有成品的素描以及约瑟芬·尼维森-霍珀风格多变的描述和评论。约瑟芬·尼维森-霍珀Josephine Nivison Hopper美国画家,婚前名为约瑟芬·沃什蒂尔·尼维森。她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爱德华·霍珀的妻子、代言人与职业管理人。随着爱德华·霍珀的绘画事业和声誉快速上升,约瑟芬几乎把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和培养她丈夫的工作中。在霍珀的账簿中,约瑟芬严谨而丰富的文字贯穿始终,尽其所能地提供霍珀所有作品的总览:每幅作品画于何时何地,采用了何种材料,销售情况如何,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在廉价的账簿本中,爱德华·霍珀对自己的所有油画作品进行了复制和记录。谁与他一起进行这项工作?他记录的目的是? 他为何用钢笔素描的形式重绘自己的作品?对霍珀而言,复制作品不仅为了记录,更是与过去、未来的自己进行对话……在爱德华·霍珀绘画时,他自始至终都只是在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周围世界进行再创作。他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的画是否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满溢着寂寞、孤独、忧郁,他只想挥舞画笔,在画布上画下空旷的世界和无助的人物,通过绘画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在他眼中,情绪不需被解释,也无需被言说,只需被感受。即使在如日记一般的账簿中,霍珀依旧沉默寡言,鲜少留下文字。他用钢笔和墨水精确描画,重新构图,对已完成的油画进行重绘。账簿中的大部分文字则来自其总是滔滔不绝的妻子约瑟芬。蕴含着强烈情感的素描搭配富于雄辩和想象力的文字,构成了一件关于霍珀的珍贵艺术品,使我们能够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外踮起脚尖,越过人们未曾得见的东西,瞥见这位在美国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其私人,务实的一面。霍珀的账簿远远超越了一个艺术家普通的“记账”行为,因为它们不仅让世人得以了解夫妻二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分工,更可以让我们了解霍珀的创作过程——他沉默寡言,用绘画表现平常之物,却很少公开谈论这一过程。本书将账簿的一些页面和相关的绘画作品的复制品对应地呈现在跨页上,以此来展示爱德华·霍珀的毕生之作是如何创作的。书中的前言和引文由霍珀研究专家、纽约州居民德博拉·莱昂斯以及知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布赖恩·奥多尔蒂(别名帕特里克·爱尔兰)撰写,奥多尔蒂本身就是一位艺术家,也是霍珀夫妇交往已久的友人。
-
2021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优秀论文集郭春方 编为聚集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业界及学界人才,推动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2020年3月,经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批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视协电视舞台视觉艺术委员会、中国视协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创研基地和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承办,中国高校电视艺委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优秀论文征集推选活动历时1年时间,共收到专业论文二百余篇,并经过多轮评审,择优集结成《2021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优秀论文集》。《2021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优秀论文集》充分整合近期新国内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创作资源和学术研究成果,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学界、业界在动态影像视觉艺术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态势和新高度。论文集的出版将发挥行业协会的示范性和引领力,对总结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引导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健康发展,探讨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今后的走向和发展道路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中国曲艺生态研究贾振鑫 著本书运用跨学科、田野调查、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以曲艺文献提供的有效信息及当代曲艺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为依据,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中国曲艺表现形态的理论内涵、审美特征、内部构建因子、表现与传播形态的历史演进、外部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及当代生态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论述,并结合曲种生态案例深入解读了曲艺的生存、发展与其外部环境及生态因子间能量转换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