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如何观看(美) 大卫·萨利 著艺术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感动我们,知会我们,挑战我们的?作为国际知名画家大卫·萨利的首部艺术随笔集,本书介绍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批艺术家的作品,从画家到观念艺术家,包括萨利的朋友和同代人,杰夫·昆斯、约翰·巴尔德萨里、罗伊·利希滕斯坦、亚历克斯·卡茨等。本书不仅探索了艺术家本身特性的多重性,同样揭示了他们作品的特别之处。萨利摆脱艺术理论的行话,以幽默和热情的行文,精确和深具缅怀的描述,带领读者奔赴一场诉诸直觉的艺术之约。这是一堂讲述如何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看艺术的大师课。
-
兰亭学探论毛万宝《兰亭学探论》书稿是毛万宝先生在其所辑《兰亭学文献汇览》基础上完成的。书稿分五编,编为《兰亭序》研究,第二编为兰亭雅集研究,第三编为兰亭诗研究,第四编为兰亭接收研究,第五编为兰亭学回望。上述五编基本涵盖了兰亭作为研究学科的主要方面。资料丰富,思路清晰,体系完备。行文中处处彰显问题意识,时有新见。如第二编兰亭雅集研究中对兰亭雅集遗址的断定,第三编兰亭诗研究中对兰亭诗为“玄言山水诗”性质的界定,等等。其对兰亭学的倡导,无疑对绍兴先贤文化乃至国内外书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
指墨般若邵盈午本书是崔如琢先生指墨艺术研究系列中的第二部,共分为灵感篇与妙悟篇两部分。部分探讨崔先生指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无意于佳乃佳”,并具体分析了“灵感”“技法”“境界”三者是如何在崔先生创作的卓越文本中融会贯通的。第二部分解读了崔先生所一贯强调的“悟”字的具体意涵,并从崔先生与传统文化、与古代与近现代画坛大师的关系等不同层面进行考察,力图揭示出“妙悟”对崔先生指墨艺术创作取得空前成就的重要意义。
-
美育简本·中国古代妆容100问镜子本书用“从《诗经》《楚辞》中遇见先秦时期的美人”“从乐府诗中认识两汉至南北朝的美人”“从唐诗中迷恋唐代的美人”“从婉约词中爱上晚唐至两宋的美人”“从戏曲中爱怜元至清代的美人”五个篇章来介绍中国古代妆容,精选100个与中国古代妆容相关的问题并一一解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中国古代妆容的文化。希望普通大众能通过本书,了解中国历朝历代各个年龄段女子与男子的面妆、眉妆及发式;了解中国古代一些妆容、发式的含义;了解中国古代化妆的工具;了解各种发髻的名称、各种妆容的名称……
-
民族歌剧四十年李梓郡 著本书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表演史论梳理,以文化自信视域和角度来探索结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及相关理论。在借用“文化碰撞理论模式”分析中西歌剧(戏剧曲艺)艺术的结构关系中,可以看出“文化碰撞论”在概括、揭示民族歌剧生成的文化背景,分析艺术家在表演实践中形成的写实与写意辩证统一和多元演唱技法兼备兼善等问题上,所具有的阐释优势和理论意义。为民族歌剧的表演者和学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理论视角和可资参考的艺术思路。
-
戏曲创作的新样态与新趋势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 著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于2021年10月1—7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自2017年起共同主办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学术论文之优劣不在长短,而在独立之见解。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着眼,表达了作者对戏曲艺术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戏曲研究队伍的不断传承与成长。
-
美之哲思马菁汝 著本书汇集了笔者多年来在美术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分为社会美育理念与实践研究、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现当代艺术文化研究三大板块来呈现。笔者早期学术研究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教育史与中西美术教育比较两个板块。在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运用比前言较的方法,深入透彻地研究了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尤其对在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影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ctor Lowenfeld)和艾斯纳(Elliot Eisner)的思想体系展开系统性分析,从这两种教育思想的贡献和弊端问题上,加以比较甄别和论证,以找到适合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方法路径,充实我国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立足当下,根据中国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问题与形势,以社会学介入,根据不同族群、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群体美术教育特征,从社会、政治、经济、心理、道德认知五个维度来研究社区、博物馆、家庭等不同板块的美术教育,总结归纳社会审美规律,建构新的学科领域——社会美术教育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美育体系。
-
论颜色维特根斯坦本书是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人生最后十五个月里做的关于颜色的笔记。如何得当地言说颜色?这是本书的根本追问。维特根斯坦背后有他反对的本质主义的传统颜色理论,特别是牛顿的颜色理论,更有让他欣赏又令他不满的歌德及其友人伦格的颜色学说;他尝试颜色探讨的第三条道路,可谓“现象学-语言哲学的颜色论”。这种颜色探讨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它力图超越科学还原论,也想与文艺的和神秘的色彩言说保持距离,而首先是要唤醒一种敏感的颜色感觉力。因此,本书没有告诉我们颜色是什么,而是留下了一个不定的结论,即颜色和颜色感知的不确定性。诚如作者所言:“在每一个比较严肃的哲学问题中,不可靠性直抵根底。我们不得不总是准备好去学某种全新的东西。”
-
中外美术经典论著选读编者 王付银,刘娅萍本书稿分中国部分和外国部分,以中国为主线,选编中国美术史上对美术观点的流变起到重大影响的关键论著,基本涵盖了美术学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重要传统美术文献。书稿以节选的方式,以点带面,选取了东晋至晚明期间重要的中国古代画论,重点阐释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译文重在意译,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译,以帮助读者领会古代文人的绘画思想,思考著名画家的绘画技巧和绘画风格。外国部分遴选古罗马至现代西方重要美术文献,文献的选择注重其重要性和可借鉴性,以期通过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对比,加深读者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国传统画论认识水平。
-
吴趣吴趣:沈周绘画与文官鉴藏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出现了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人物的重要画派——吴门画派。沈周是吴门绘画崛起的关键人物。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剖析了沈周的绘画、吴门的趣味是如何从苏州传播到全国各地,其背后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