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跨界的中国美术史赖毓芝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美术史中的中西交流,主要注重其中之图像即视觉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本书分为三个主题,其一是什么是异域?作者通过对卷轴画、钱币等物质性材料上的异域图像,试图解答当时民众眼中的异域形象。其二是新选择的出现。异域图像的传入,自然刺激了本土的艺术家,并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其三是图像的全球流动。图像的不断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知识之间的融合,这一变化首先体现于本土图像的变化之中。本书从全球视角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观察美术史的视角。
-
卢前教授纪念集苗怀明卢冀野为近现代词曲研究大家吴梅的学生,他能诗善文,颇负才名,有“江南才子”之称,亦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抗战中期,卢冀野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国史馆编篡。抗战胜利后,他回故乡南京,除执教外还担任过南京通志馆馆长,主持出版《南京文献》多卷,为南京文史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卢冀野著有《中国散曲概论》、《明清戏曲史》等,白话诗《春雨》、《绿帘》等,小说集《三弦》等。本书稿精选了四五十篇学术论文,从多方面展现了卢冀野教授的学术成果,对认识卢冀野教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0世纪中国水浒戏研究焦欣波 著在世纪中国戏剧发程中,作为一个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影响甚远的历史现象,“水浒戏”创作及其改编具有重要而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书在扎实而雄厚的文献史料基础上,立足于构建“水浒戏”在世纪以及新世纪的知识谱系,关注“水浒戏”在历史重要时期或戏剧文学关捩点上的积极表现与身份变革,力图发掘“水浒戏”隐藏的文化内涵、内在动力与外在机制结其创作规律与艺术经验,追问中国古典文学、戏曲在世纪的“现代性转化”及其生产逻辑与演化过程。同时,将“水浒戏”与社会、政治、思潮之间的关联性作为主要研究面向,揭示“水浒戏”在世纪国家历史形态下的特殊地位、社会思想与人文精神,为中国戏剧打开更多的考察维度与探索空间。
-
综合艺术形式语言张碧云本书从形式语言的角度,通过色彩、形式、线条各个方面的展示,阐述了各种艺术语言形式,力图从肌理效果、点线面的研究来探索艺术本质的语言。书中重点探寻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目前的形式语言研究现状和案例,深入分析其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发展脉络,将艺术历史与现实中的艺术实践结合,并与传统美学相比较,以中西融合的比较方式进行形式语言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艺术家的经典案例,分析现代艺术形式语言在现实表达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帮助开拓不同的学习视角。
-
梵语戏剧概论毛小雨本书约25万字,是研究梵语戏剧起源、发展以及梵语戏剧学理论著作《舞论》的一部专著,内容分成三部分:一、梵语戏剧作品赏析(1-9章),以历史时序为经,详细介绍了印度历代著名剧作家的作品,如马鸣、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戒日王、薄婆菩提、跋吒·那罗延等,总结了印度历代戏剧创作的成就;二、《舞论》导读(第10章)及部分章节选译(第11章),以梵语戏剧的实践为基础,对梵剧起源、发展、类型、功能、表演、观赏、剧场结构等进行综述和总结,并翻译了部分章节;三、《弥勒会见记》的翻译及《梵汉译名对照表》(附录)。《弥勒会见记》被认为是梵语戏剧的遗存,其对中国戏剧的起源、宗教来历、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均有研究价值。笔者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英文本进行翻译,使读者对梵语戏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由于梵语是印度古老的语言,有些术语的翻译是古代先哲确立下来的。因此,附录中还加入了《梵汉译名对照表》,将梵语用拉丁字母转写并加上汉语翻译,便于读者查阅。
-
戏曲文化与当代剧场审美颜全毅本书是一本论文集。论文集收录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观察传统戏曲在现代语境下传承与转型各种现象的思考,特别是戏曲文学创作以及一些文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考察。全书有文章近40篇,都是作者这么多年对戏曲艺术和当代剧场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成果,从诸多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戏曲文化和当代剧场审美的观点和认知。本书包括对中国戏迷文化的研究、对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的研究、对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特性的研究、对当代“新都市戏曲”的研究、对越剧的独特审美特点的研究、对戏曲文学创作的思考等众多内容。
-
设计系统发展研究张湛本书将对我国设计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出我国设计系统结构框架,同时将框架扩展到部分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并以案例为基础进行各自的国家设计系统发展经验调查与分析;通过国际比较总结设计系统的基础运行机制。利用定量方法对我国设计系统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针对我国现有设计系统的构成,参考现有设计系统理论、设计指数和竞争力理论,从各主体对设计产业的支持和活动状况进行分类,建构我国设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分析设计系统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机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设计系统协助国家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可行性措施。本书适合设计管理研究者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
花语Debra N. Mancoff浪漫化的花束汇集了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前拉斐尔派运动和花的语言。很少有艺术运动捕捉美的古典观念像前拉斐尔派这般,一群19世纪的画家和诗人,旨在恢复中世纪晚期的纯粹艺术的浪漫。在本卷中,作者提出了40个例子,阐明了花在维多利亚文化各个方面的意义。她提供了关于个人绘画的评论,以及该时期的领先艺术家及其模型的传记。
-
刘海粟辞典陈天白 著,刘伟冬 编刘海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上那颗固定于主要位置的螺母,是贯穿整个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重要部件,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其艺术人生不仅是中国美术界的范例,更是艺术界独特的象征,是中国艺术史上难得的财富。他在中华民国时代的重重阴霾包围中,独具胆识,在深刻考察东西方绘画的基础上,俯瞰东西方绘画发展的潮流,掌握艺术的普遍规律,扬弃糟粕、取精用宏、融会中西,成为我国画坛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推陈出新的早觉悟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胆识和力量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正确道路。在构建这条充满各种零部件的道路上,以刘海粟为中心所搭建的庞大美术界,便是本书的蓝图。本书主要分为十个部分,为刘海粟的生平史迹、著作文论、诗词序跋、社交信函、相关人物、重要会议、有关报刊与社团、名流题词、刘海粟研究、传世美术作品,并附有刘海粟艺术年表、刘海粟常用印鉴;刘海粟款识演变;主要传世作品一览表、报刊研究文论一览表,对刘海粟及其所涉及的文艺、社会圈作全面的阐释。
-
四川戏剧评论年度选编·2021四川省剧目工作室 著《四川戏剧年度选编·21》是一本关于当代戏剧的多人论文集。其中既有对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对纷繁艺术现象的评述;既有对艺术现状的调查研究,也有针对艺术作品精准、独到的;既有对表导演、创演的思考,也有对艺术科研成果的评价等,兼顾宏观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剧目。这些文章由四川省剧目工作室收集,作者多来自于四川高校和戏剧研究、表演院团,从事戏剧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其中有几篇书稿作者为戏剧界有名编剧和学者,文章很有分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戏剧舞台的创作情况,代表了四川戏剧的整体水平和创作倾向,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当代舞台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