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书画艺术系列讲座1苏士澍、冯远、许钦松、范迪安、吴为山本书为全国政协书画室举办的“书画艺术系列讲座”整理稿,主讲人均为全国顶级书画名家,有苏士澍、冯远、许钦松、范迪安、吴为山五人。讲座内容涉及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围绕这些艺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这一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上述艺术学科的艺术简史和艺术鉴赏方法。 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传统经典的时代价值,由苏士澍、冯远、许钦松主讲。第二部分为:西方艺术的中国写意,由范迪安、吴为山主讲。名家们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达方式诉说中国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文化进程、演变和发展,介绍中西方经典画作,让读者欣赏经典作品同时还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了解作品读懂作品。部分作品还加入了创作经典作品时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
艺术学界龙迪勇主编《艺术学界》是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大型艺术理论学术集刊,每年出版2期,每期约25万字,分别于每年6月、12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著以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艺术学其他一级学科,力求站在学术前沿,集中反映观点新颖、资料性强、较为深入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内容涉及艺术前沿课题、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相关最新成果。《艺术学界》拟团结海内外学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创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学术性格。本书为《艺术学界》第二十六辑,分为艺术叙事研究、艺术跨媒介研究、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史研究、戏剧研究、艺术传播与艺术教育研究六个栏目。
-
艺事写来任天真包立民本书是包立民集二十年之功关于艺苑画家、美术史以及绘画与文学的结合等方面的随笔集结。其随笔有跨文学、艺术史以及艺术家传记的跨界写作风格,追求生动性和可信性的结合,有美育的效能,一直为业内推崇。书中所涉著名画家跨越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为本书的特色之一。
-
新时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报告冯远,卢禹舜,牛克诚,吴洪亮,于洋,金新 著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生动直观的可视可感形象叙事、抒情达意,进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用的独特文艺方式,其传承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每一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书是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系列重大问题的回应与回答。通过回顾、梳理和总结中国画的历史与现状,围绕中国画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历史课题、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时代任务、基本状况、经验概括等,从实践与学理上分析探索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就相关热点问题和前瞻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参照。
-
唐涤生戏剧艺术研究杨毅鸿《唐涤生戏剧艺术研究/珠海文艺评论书系》以唐涤生二十年创作生涯中的400多个粤剧剧本为研究对象,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整理出唐涤生剧本创作艺术逐渐成熟的发展脉络。重点研究其戏剧在几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同时通过对唐涤生与其前辈南海十三郎的对比,探讨唐涤生在粤剧剧本上大力创新的动因,并深入发掘其戏剧艺术背后的百越文化、汉文化、海外文化等岭南地域文化因素以及所体现出的岭南文化精神。
-
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祁志祥佘山脚下有唯一的一座高等学府,这就是上海政法学院。“佘山学人”,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学者人无我有的名片。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现有文学博士4名,影视学博士2名,音乐学博士1名硕士1名,美术学博士1名,文化学博士1名,翻译学硕士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作者作为中心负责人和团队带头人,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起家,拓展到美学的一般原理、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佛教美学及中国佛教美学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完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向“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转换,使“十一五”国家级高教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以落地。出版《乐感美学》,提出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的“乐感美学”学说。在完成学界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古代部分)和《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基础上,又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美学全史》。另在佛教美学这个艰难的交叉领域辛勤跋涉,完成、出版了《佛教美学》《佛教美学新编》《中国佛教美学史》。除佛教美学由于有很强的专业性,别人很难置评外,《乐感美学》《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反响。而这一切,大多来自佘山脚下的艰苦劳作。曾嵘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博士,目前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纪录片学院担任副教授。她以特有的音乐学素养研究南方越剧的审美特征有所成就,曾经拿到过上海市哲社项目。肖进博士师从南京大学名师吴俊,侧重于现当代文学时代特征及个案的研究,成果迭出。本书收有他的相关成果四篇,可窥一斑。徐红、马婷均为影视学博士,纪录片学院副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红侧重于当下影视美学一般现象的学理分析,马婷侧重于热点影视作品的追踪评论。论文发表的刊物品级都比较高,有理由唤起人们对其未来学术前景的期待。高翔博士受学于创意写作,致力于创意写作,是网红诗人。他源于创作经验的创意写作研究颇有特色。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谢彩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她提交了一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探讨佛教艺术的论文。王珏是年轻的美术学博士,杨浦区滨江的空间美学设计体现了他的美术学背景。青年教师郭丽娟是音乐学硕士,承担着艺术公共课教学,同时在纪录片学院任教。她关于大学生音乐教学及音乐在纪录片中如何运用的思考,靠船下篙,给人颇多启示。于是就有了这部“佘山学人”的美学成果集。
-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虚与实黄滟 著“虚”与“实”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从中衍生出许多对审美和艺术本质及特征的理解。而中国园林美学中的虚实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园林作品的呈现图示和园林意境的生成方式,从而成就了中国园林的特色。本书从中国传统哲学和园林作品出发,在当代语境中阐发“虚实”于中国园林的作用和意义。当我们在解读中国园林美学中的虚实问题时,应该看到:作为“道”的显现的园林世界,虽然是对园林现实之物的否定和超越,它强调的是人自身存在和“道”的存在的真实,但其中物的世界和道的世界并不是二种不同的存在,它们只是园林这一个世界的不同的呈现方式。而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虚无”,因为“虚无”就是的“存在”。
-
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王廷信本书编集了有关艺术学理论学科从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玛克斯·德索、埃米尔·乌提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提倡,日本学者黑田鹏信和中国学者宗白华、马采在20世纪上半叶的响应,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构性经典文献,集中体现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本历史、基本特征、基本体系、基本方法、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也涉及艺术学理论分支学科的重要文献,是理解艺术学理论学科历史、特征、方法的基础性文献,充分反映了艺术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旨在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学者以及热爱这门学科的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周宪 著《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七辑)》所设专栏,一方面继续对之前关注的重要艺术史论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有所深化;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一个相对开放的跨学科视域,努力追踪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动向、新问题和新方法,希望藉此为艺术学科的当代发展提供更具理论潜能的思想火花。《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七辑)》“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专题共刊发8篇论文,其中周宪的《再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献建设》从不同角度对艺术学理论的疆域及其相关学科进行了颇具启示性的说明。本期还以“艺术心理学:学科与方法”为题,精选编辑了一组专题稿件。该专题由实验美学和艺术心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杰拉尔德?C.库布奇克(Gerald C.Cupchik)作为主持人,共组织编选了四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库布奇克教授还以“建造一座中国美学与西方心理学美学的桥梁”为题,专门撰写了一篇极具学科与理论启示意义的导言。所选论文不仅从多个维度对艺术心理学的学科历史、研究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均以其开阔而丰富的文献运用,为我们展示了该研究领域重要文献的基本面貌。因此,与前一专题相呼应,本组论文同样可以在文献层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其他栏目收集了多篇文献论著,对艺术心理学、艺术史论等进行了极具思辨色彩的精彩阐述,启发良多。
-
读懂现代艺术[英] 萨姆·菲利普斯 (Sam Phillips)探究艺术源流,网络关键概念。本书系原版由拥有46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出版集团Quarto出品。其图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系列书带你阅尽经典绘画艺术、现代艺术、建筑、摄影和电影中的代表风格与流派。书系中的每一册都梳理了该艺术门类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风格,以及垂名青史的名家、名作,是厘清艺术中关键概念的绝妙读本。 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诞生到21世纪的街头艺术和新形式主义,本书介绍了塑造现代艺术史的所有重要流派,是一部轻松了解现代艺术的指南。书中的每一种流派介绍都有着明确的定义、主题、关键艺术家、关键词和关键作品,以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关联性和对立性流派与概念。书中收录的代表作品的精美图片,皆来自于世界知名美术馆或博物馆,令读者在了解流派、风格等概念的同时,还能收获直观和生动的视觉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