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姬宇晴 著暂缺简介...
-
贡布里希文集偏爰原始性贡布里希 著本书研究视觉艺术趣味变化史上反复发生的一个现象:古老而单纯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审美上要优于后来变得柔弱、颓废的作品。贡布里希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古典时代,既把它与西塞罗关于放纵感官会导致厌恶的观察联系起来,又把它与艺术发展像生命体一样会生长、会成熟、会腐败以至死亡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比喻联系起来。一代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更偏爱早期风格所具有的力量、高贵和真诚,而厌恶精致的风格,因为它以腐败和俗气诉诸人们的感官。本书稿总结了作者四十多里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索,他论证严密,旁征博引,讨论了相关作者、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塑造和改变这些观念时所起的作用。
-
一加一可以不等于二李爽 著本书是一本演讲录,围绕“艺术”主题选稿,稿件以中西方经典艺术形式的解读与评价为主,兼顾宏观与微观,有相关艺术门类的整体介绍,亦有对某种艺术流派甚至某个艺术家的深度剖析,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旨在为读者架起艺术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
叶恭绰鉴藏编年事辑万君超 著《叶恭绰鉴藏编年事辑》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年谱的体例,全面深入地研究叶恭绰一生在古代书画、文物鉴藏、古迹保护以及文人交往等方面的专著。通过记叙叶恭绰一生的鉴藏经历,勾勒出民国时期100多位南北收藏家的人物“群像”。《叶恭绰鉴藏编年事辑》摘录并参考了大量的书信、日记、书厕集、民国报刊、叶恭绰著作,以及研究专著与论文、未刊书稿等,很大可能地保证遐庵先生艺术鉴藏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具有一手文献价值。
-
三生有缘虞吉,邓永利 编“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通过外国青年独特的视角,让世界看到更为丰富、立体、充满文化底蕴并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绽放,在绽放中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的成功开展,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魅力,让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此外,“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开辟的跨学科、跨国界、协同式的影视教学模式,切实促进了中外影视教育的交流,培养了一批批爱华、友华的青年火种。“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作品的立体式传播,形成了研究院发力、广泛撬动中外平台和个人自主传播的“杠杆式”民间推广模式,探索出一条依托高校、依托青年的外宣路径。它既是影像的盛会,也是文化和文明交流的盛会,更是中外青年友谊的盛会。“重庆行”四载,点点滴滴,既是宝贵的工作经验,也是珍贵的情感财富。
-
材料的力量于杰 著本书从材料力量的角度来揭示西方相当代艺术的视觉表达方式以及理解的可能性。整个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章介绍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材料作为被控制的客体出现,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再现艺术家筹谋中的世界,而在现代抽象艺术中,材料甚至被称为一个消解的对象。第二章分析材料力量临现的两种不自觉的方式:时间让材料力量的一些显现以及艺术家不可遏制的情感让材料的力量显现。第三章则分析材料力量在现代艺术中的另外一个表现:艺术家完全让渡自我,让材料野蛮生长,这造成了无序。第四章在前述基础上面,提出材料力量显现的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艺术家对材料力量的追随,还探讨了各类材料的力量及其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并深入地探讨了利用材料力量做出精彩作品的方法论。后结语部分,则展望到西方现当代美术与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融合的可能性。本书对于现当代美术甚至艺术的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美术教育实践者也富有启发价值。
-
美术学思考漫笔唐子越 著本书所选文章皆为作者大学本科期间所作,是对“美术学”课程讲授内容的思考,内容涵盖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史学史等方面的内容,撷要探微,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经典佳作的创作构思、整体风格和文化价值进行鉴赏和解读,并纵向追溯美术遗迹和革命思想
-
广播剧本体论徐伟东,刘国君 著本书在对广播剧历史进行实证考察和对大量广播剧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广播剧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特点及规律、美学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广播剧艺术创作发展的认识和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广播剧理论,并从广播剧本体论的角度对广播剧的振兴路径、前提、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广播剧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
刘天华二胡作品十首王峥 著“蒋派”是蒋风之先生在继承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中西弦乐器演奏精华,融会贯通,经过长期的演奏实践而形成的。它在二胡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特征。系统性、独特性、时代性、创新性是蒋派形成及发展过程中一贯秉承的艺术理念。蒋派演奏艺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独到的审美追求,二是细致的演奏技法。两个特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审美追求决定了演奏技法,演奏技法成就了艺术风格。从审美角度讲,蒋派回归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讲究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寻求各种不同意境的表达。艺术追求中既能体现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不乏蕴含“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老庄哲学观,在“有声”和“无声”之间去寻求音乐表达的真谛,是蒋派二胡演奏艺术的精华所在。同时,蒋派演奏也不失传统音乐的固有属性,戏曲、曲艺音乐的影子在演奏中也不难寻见。从演奏方法角度讲,蒋派为了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大胆借鉴姊妹艺术的演奏技法,创造性地将其应用在二胡演奏上。在原有二胡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增添了压弦、虚按音、提弓、松弓等技法。对揉弦、音高变化(倾向音)、装饰音都进行了量化处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细致入微的演奏处理铸就了蒋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天华二胡作品十首:安如砺演奏普及述要》的出版,为蒋派二胡演奏艺术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胡珂 著本书紧紧围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提出的“东方设计学”的学科发展特色,延续并融合了我系的图形图标、符号语意、装饰图案学等教学内容。这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需求,更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引导。在保留本土精神与传统课程结构的同时,本课程努力创造一个新的范式,同时丰富东方设计学的建设内涵。本书结合传统手工艺活化、非遗产品推广、民俗活动宣传、节庆文化传播等专题设计案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设计渗透。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进一步打开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通道;启发并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综合素养,传播传统手工艺,弘扬东方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为核心,坚持以文传道、以美育人,从而建立特有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识。书中围绕着东方文化的视觉呈现、历史发展的视觉演变、风土人情的视觉特征、物以致用的视觉差异等内容,从图形演绎的现代性、话题语义的时代性、材料工艺的转化性、器物活化的当代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结合东方的民间故事、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历史典故等,搜集详尽的背景知识为设计素材,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视觉表达,从文创产品、文创IP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去挖掘产品形态和功能。从新媒介、新科技和新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衍生设计。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传统东方文化的视觉表达,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与传播媒介进行应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