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如何成为艺术家(美) 杰里·萨尔茨没上过艺术院校、已经结婚生子、严重社恐……这样还能当艺术家吗?毫无头绪开始怎么办?陷人瓶颈期怎么办?怎么知道作品是不是对的?自我怀疑怎么办?拖延症怎么办?从创作前需要思考的事情、如何真正开始创作,到学习如何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再到踏入艺术世界并在其中生存,来自普利策艺术评论奖得主杰里·萨尔茨的63条建议和12项练习,帮助你破除畏惧和迷茫,带你一步步走上一条持续进阶之路。
-
中国美术史傅抱石本书是中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中国美术理论著作,该书以时间为顺序,系统总结和阐释了自上古至六朝时期,中国美术(建筑、雕刻、工艺、书法、绘画等)的形成及各时期美术的重要概况、代表人物、作品等。傅抱石在书中列举大量画论经典,并对相关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编排;他还注意到美术现象(如画家、画作等)和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时代精神等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以自身所学所感反映传统绘画的演变历程。本书体现了傅抱石先生对这一时期绘画史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美术者具有指导和研究意义。
-
图文小百科[法] 让-诺埃尔·拉法格 编,[法] 玛丽昂·蒙台涅 绘,王晨雪 译超人类学家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拯救人类这个种族,甚至消除死亡;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斯蒂芬•霍金都坚信,智能信息实体的来临将意味着人类的消亡……这种种观点导致从来没有一门科学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人类应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超人类主义吗,高级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会是人类的灾难吗。本书通过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史、现状和展望,试图带领读者思考这些问题。
-
爱情艺术时代的小诗人[法]龚古尔兄弟(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著;陈旻 译除了自然主义小说和特具社会史意义的日记,龚古尔兄弟在艺术评论领域也颇有建树,这方面的代表作是《18世纪艺术》。《爱情艺术时代的小诗人: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即编选自此。弗拉戈纳尔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善于在画作中营造梦幻的氛围、炮制诙谐的意趣,大大拓展了爱情等世俗题材的表现方式。他生前享有盛名,但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遗忘,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他才被世人重新发现。龚古尔兄弟创作此书的年代恰是弗拉戈纳尔重新为人重视的年代,且距弗拉戈纳尔生活的时代不算遥远,这使得他们可以更贴近地感受到18世纪至19世纪的艺术脉动,而这些生命体验也让本书在展示弗拉戈纳尔艺术风采方面个性独具。全书由十二章和一篇附记构成。这些篇章夹叙夹议,既生动地讲述了弗拉戈纳尔的生平,又精准地剖析了弗拉戈纳尔的作品。在本书中,龚古尔兄弟对弗拉戈纳尔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给出了准确的评定:爱情艺术时代的小诗人。本书配有近100幅弗拉戈纳尔和其他艺术家的高清画作,便于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弗拉戈纳尔其人其作的魅力。
-
纯粹·人书俱老邱振中 纯粹pura出品“人书俱老”,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为书法大家、艺术理论家邱振中先生所著,其以《书谱》为基础,以书法理论领域的重要命题“人书俱老”为基点展开学术讨论,采用图形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将古人的理论与当下的书法学习、人生体验结合在一起,既是学术探讨,又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美]安妮特·米切尔森 等著;黄兆杰 主编;黄兆杰 译本书是20世纪先锋影人电影理论与批判文献精选集,收录了包括曼·雷、让·爱泼斯坦、居伊·德波、饭村隆彦等近40位影人44篇论述先锋电影的经典文章,包括演讲稿、采访、论文、座谈等。并特别收录纳森纳尔·朵尔斯基《虔诚的电影》这本小书的全译本。这些文章展现了先锋影人在探索电影与视觉、文学、音乐、政治、空间、文字(字幕)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争鸣。从思考镜头语言的审美哲思,到回应好莱坞、工业电影对先锋与实验电影的冲击;从骋辩诗意的抽象与再现,到深研镜头的存在与节制,全面呈现电影思考跟随时代的更迭与发展,勾勒出20世纪先锋电影作为视觉语言的全景图卷。
-
心灵的解放者[法]艾黎·福尔 著;陈旻 译;谢诗 校本书系法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艾黎·福尔的代表作之一,是至为重要的塞尚研究著作。全书由三篇文章构成:《保罗·塞尚(I)》发表于1910年,这篇长文夹叙夹议,既生动地讲述了塞尚的生平,又精准地剖析了塞尚的作品。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此文中揭示了塞尚艺术生涯的几大核心议题,比如塞尚“取自主题”创作方式、塞尚对“层次”的执着、塞尚对“色彩”和“形式”的思考。而这些议题也是塞尚从其早期的古典主义研究到后来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探索这些转变历程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深刻地改变了整个现代艺术史的走向。《保罗·塞尚(II)》发表于1911年,与第一篇有些异曲同工,但也提供了诸多新观点。《再谈塞尚》发表于1920年,在此文中,作者主要对比分析了塞尚和雷诺阿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并再次阐述了塞尚之于艺术史的重要性。此外,本书收录了130余幅塞尚和其他艺术家的高清画作,便于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塞尚其人其作的魅力。
-
语言的艺术李森这本书里有一个“批评即创作”的信条,涌动着一种语言艺术漂移迁流的诗-蕴能量,以期文辞藻绘出尘,向“以诗证诗”的诗话传统致敬。这本书里不相信死亡的艺术概念、观念或理论成规,不相信逻辑程式能框成诗-思,而相信自由自在的人性中自然显露的天赋凝姿,以期赋日月星辰之行,观昭昭离离之美。这本书是作者孤心无住,以种植语词自渡的流年悲歌。
-
跨界的中国美术史赖毓芝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美术史中的中西交流,主要注重其中之图像即视觉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本书分为三个主题,其一是什么是异域?作者通过对卷轴画、钱币等物质性材料上的异域图像,试图解答当时民众眼中的异域形象。其二是新选择的出现。异域图像的传入,自然刺激了本土的艺术家,并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其三是图像的全球流动。图像的不断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知识之间的融合,这一变化首先体现于本土图像的变化之中。本书从全球视角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观察美术史的视角。
-
凝视死亡秋鹭子美人、英雄、圣贤、天选之子;恶人、凶手、复仇者……无论是谁,都逃不过“终有一死”的命运。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反抗、接受和迷恋,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最神秘、深刻的话题,也是无数艺术作品的母题。在《凝视死亡》中,艺术史学者秋鹭子将以众多亡者汇聚出“另一个文艺复兴”。 我无意写一部巨著,我想做且能做的,是透过我所熟悉的艺术——具体说,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艺术——去认识文艺复兴。在那个“重生”的时代,艺术家从未停止对死亡的凝视和沉思;形形色色的人,乃至一切众生,都在他们的画笔和刻刀下死过了。一切艺术皆是虚构,也是建构,借这虚构的死亡,文艺复兴艺术家建构了古代与现代、自身与世界的联系,以及各自的真实的生命体验。我尝试了一种有别于学术常规的写法,为的是更自如地将我对这类作品的切身经验表达出来,并传递给那些仍保存着“自然”状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读者。当然,必要时我也会借用艺术史及相关领域的知识,而前提是这些知识我已领会。——秋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