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看山马刚,马乐乐 著《看山》以艺术家马刚的个案文本进行探讨与评估。从“仁者乐山”“山岳沉静”“隐游证道”三个层级,深度解读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心路历程的反思,以及其对艺术与文化的探求、对艺术与生活的态度。开篇以父亲与女儿的对话,引发父亲从艺四十年创作历程的回望,一篇篇学术的讨论和图像,唤起了女儿对父亲艺术人生的审视与追问,还原了艺术本身发生和存在的场域。本书收录作者艺术创作风格转变过程中重要的创作手稿与艺术随笔,在文字与图像的交织中,呈现为一本艺术思考的历史记录和生活感受的旅程笔记。那些个人记忆里真情实感的精神诉求、生命自处的探索体悟、个人视角的深度评析贯穿其间。13篇批评文本与100幅艺术佳作相互印证,表现出那些源自西北地域的美学特征和西部人生活烙印的样式。父女两代人的合作,充满着血脉温情和文脉传承。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知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学理价值,也让广大艺术爱好者从纸间窥见艺术家的人生哲学与艺术,理念。
-
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任初轩 著本书收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的,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主题的文章40余篇,按照时间顺序辑录成册。所选文章的作者均为文艺领域一线工作者,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文章内容贴近现实,有很强的指导性。本书有助于帮助领导干部加深对文艺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有助于帮助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
绘本艺术国天依 著在欧美发达国家,绘本的地位和价值很高,已被视为儿童启蒙阶段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人世界的精神食粮。绘本是艺术留学中的热门专业,市场创造的价值也在持续增长。而在国内,绘本的概念还相对模糊。尤其在绘本教学中,多停留在去探讨绘本的风格,而较少推敲创作技巧。可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技巧,绘本的创作始终不能提高。绘本的奥秘不经过讲解不明白。如果,我们不从制作者的角度解析思考,就永远体会不到微妙之道。本书详细讲解了绘本的编绘原理与创作技巧,主要内容包括绘本简史、绘本创作构思、媒材与技法、角色的创造、故事的创作、绘本文本与分镜、封面与字体排版设计等。
-
绘画反对图像汪民安 著当代艺术的材料、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为艺术作品呈现和表达意义提供了多元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尝试蕴含着深刻的反思,他们的作品不再聚焦于对个人娴熟技法的炫耀,而是更加关注时间、空间、人和物,更加关注它们之间的多重关系,更加关注艺术家自身的感觉的逻辑。本书以尚扬、陈丹青、刘小东、丁乙等当代著名艺术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与思考,深刻揭示当代艺术内部的逻辑和张力。
-
彩色艺术经典图书馆30[英] 马丁·贝利 著约翰内斯·维米尔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大师。他几乎在代尔夫特度过了一生,在画布上精心描绘了比他的日常更有诗意的世界。他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到40幅,但蕴含着永恒的气质,混合着宁静与张力,三百年后仍鲜活如初。他笔下宁静而精致的室内场景为我们展现了17世纪的荷兰日常生活,画中角色全神贯注,宛如静止在时间中,带着一种神秘的静谧感。 本书配有48幅精美的大幅彩色图版、详细的评注以及对比插图,为读者了解维米尔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完美指引。
-
彩色艺术经典图书馆36[美] 帕特里夏·埃米森 著,王西颖 译达·芬奇开辟了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数世纪以来,这一时期的艺术作为优美风格的典范同古典风格相竞争;在不经意间,达·芬奇也逐渐发展出“文艺复兴人”的最初范本,即一个人无须成为专才亦可达致卓越。作为制图师、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解剖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所做的工作值得被持续关注。 本书沿着达·芬奇的生平线索,简练而全面地介绍他在艺术领域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特色;精选48幅代表性作品彩图,辅以分析性讲解,让读者通过认识作品了解达·芬奇。
-
我的策展之道[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著《我的策展之道》是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当代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经典之作。本书是小汉斯对自己多年策展经验的非凡汇编,包括启发他的艺术家、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创新、他个人的策展实践和对未来策展的展望。小汉斯跨越了时间、国界、文化和学科的界限,重新定义了“策展”一词——不仅是小汉斯对个人策展经历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策展行业的思考,更是其策展思维的凝结。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时代,阅读本书,让策展思维成为打开未知、看待未来的新方式。
-
埃及众神[英]理查德· H.威尔金森这是一本有关古埃及神祇的全面指南,囊括了从起源到社会作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宗教生活是古埃及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庞杂的神祇体系。本书考察了埃及众神——从伟大的奥赛里斯,到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神——的发展、崇拜乃至*终的衰落,以及他们与王权、政治、风俗等世俗领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各色各样、特点鲜明的埃及神祇,也可对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的古埃及社会做一次饶有趣味的鸟瞰。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数百幅相关插图,引导读者进入一场更加多彩直观的古埃及之旅。
-
天真与自由翟进中国古代艺术与哲学血肉相连,天真是其本心,自由是其追求。本书尝试从诗性与哲学的“美的联结”这一结点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探索中国古代艺术及其背后时代精神与象征,以及中国艺术何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读全书,可以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可以自足的中国古代艺术脉络,并对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有所启发。书中涉及的时间跨度极大,全书共12章,上启初民时代,下至明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工艺品、艺术品200余件,其中唐代之前多以工艺艺术为主,如贾湖骨笛、后母戊大方鼎、秦之兵马俑、汉之舞乐俑等,唐及以后多以文人艺术为主,如《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及书法,等等。注释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延展,本书插图所配文物照片均由百万粉丝大V动脉影操刀拍摄,正文、注释、插图三者构成了极其立体的阅读体系,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多维度的阅读体验。
-
元图像[美]W. J. T. 米切尔元图像是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是普桑的《金牛犊》,是我们熟稔的“鸭兔图”,也是任何一张对根本性问题发问的图画:图像到底是什么?它们与语言的关系怎样?它们如何被创造、生产、复制?又如何影响观者?在将形象主体化的进程中,元图像是一座里程碑。它将图像自身作为方法,作为窥探意义及理论建构的窗口。当代图像理论研究泰斗米切尔在新作《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中开宗明义,回顾并梳理了创生于20世纪早期的图像学的生长轨迹,探寻其在突破艺术史的限制,走向更为开阔的一般性图像科学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类媒介中的图像,尤其关注语言之为媒介。米切尔以图像学1.0及2.0锚定并命名了图像制作的发展历程中,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两次转向。在图像学3.0的框架背景下,米切尔以人类经验中最具表现力、最具力量却也是最小的图像单元——面孔——为研究对象,并在福柯有关疯癫的历史之论述中重新思索“愚人船”这一古老的政治哲学隐喻。这些讨论不光涉及图像如何成为一种偶像、图腾甚至是物恋对象,更涵盖了图像如何作用于历史,作用于我们。尾声中,米切尔回归艺术品的范畴,将视线集中于雕塑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限性和物质性的代名词,探究单一的、特定的、物质性的艺术作品如何超越自身的物质性,指示无限性和非物质性。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第四辑,为中英双语读物,由四个章节及附录部分的三讲讲座问答构成。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作者近三十年来对那些能够审思自身存在的图像之追索的高潮。这不仅是一次横向拓宽其视觉文化研究维度,发掘吸纳当代社会现象和公共事件中案例的旅程,也是一部纵向挖掘其图像及媒介理论源头,辐射统筹诸如哲学、语言学、政治学、美学所提供的解释路径的奥德赛之书。在这个图像占据注意力中心的时代,在我们逐渐被图像焦虑所淹没的当下,这本跨越多个学科的著作既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种实验,关涉从人类学到艺术史,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它如同元图像一样,在探索模糊不定的边界的同时,试图捕捉历史瞬间的某种本质。“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是致力于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也是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核心项目。年度讲座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位重要学者,邀请其面向中国观众做原创性的系列演讲,介绍其最新研究成果或学术反思,在中国产生知识。该项目旨在帮助国内思想界和艺术界直面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互动平台,也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在广泛的人文学科基础上进行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理念。每年的年度讲座结束后,研究中心会将年度讲座,以及围绕年度讲座举办的启动讲座、研讨班等内容进行整合出版,形成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