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印度佛像服饰史费泳“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佛像艺术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贯通佛像艺术的流变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也是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本书旨在厘清中国乃至亚洲佛教服饰的历史传播脉络与交流痕迹,以宏观视野对佛教艺术当中的服饰造像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利用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专业领域研究的空白,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海内外希望了解佛教艺术的人士提供集艺术性、资料性、文献性于一体的优质文本,是具有史学意义的出版延伸,也有助于当代中国重新发现佛像艺术之美。
-
九成宫概论许思豪本书是有关于“九成宫碑”的一本技法与理论结合的工具书。《九成宫醴泉铭》简称《九成宫》,是欧阳询的之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楷书艺术领域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九成宫》自诞生以来,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进入《九成宫》殿堂学习,历代研究《九成宫》的笔法、偏旁、结字的技法和理论书籍汗牛充栋。“九成宫”概论试图从技法、审美、秘笈、释读、选本五方面来做出新的梳理,提出新的见解,或可拾遗补缺。本书还将探讨比现行“李琪本”更好的拓本的影印出版问题。
-
认知艺术学导论支宇 等 著“认知艺术研究”是西方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认知转向”之后的理论热点,也是当代艺术批评的基本理论范式。本书以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阿恩海姆、奥尼恩斯、塞缪尔•泽基、查特吉、莱考夫、伊夫兰、侯世达、约翰逊、舒斯特曼、夏皮罗、克拉里、达弥施、朗西埃等西方认知艺术研究学者的经典文本为分析对象,全面论述认知艺术研究的视野、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汉语学界首次提出“认知艺术学”和“认知艺术研究”术语与概念,对于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和诸门类艺术研究的“认知转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走进贝多芬的四重奏郑炜珉,刘洪 译《走进贝多芬的四重奏:历史、表演和诠释》试图把音乐学与音乐表演联结到一起。该书的缘起要回溯到1990年。当时作者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音乐史,常年致力于对贝多芬作品及生活的研究。1989年秋,一份来自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邀请不期而至,希望作者和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乐团(重奏组)合作,举行有关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公开系列讲座。当时这组四重奏仍由其组建之初的小提琴罗伯特·曼(Robert Mann,20世纪出类拔萃的重奏领袖之一)领导。其他成员有第二小提琴乔尔·斯米尔诺夫(Joel Smirnoff),中提琴塞缪尔·罗德斯(Samuel Rhodes),以及大提琴乔尔·克罗斯尼克(Joel Krosnick)。在与重奏组热忱友好的首次会面中,作者们决定举行三场公开讲座,每场两小时,分别以贝多芬早、中、晚期的一部四重奏为主题。同时,作者建议聚焦于Op.18 no.1、Op.59 no.1和Op.130(及其两个终曲,即“大赋格”和贝多芬后来写的替代赋格的“小”终曲,而原来的赋格被贝多芬作为一首单独作品出版了)。作者希望重奏组的成员除了演奏谱例(他们自然当仁不让),还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他们对作品的想法,尽可能地使讲座充满互动性。对此,作者们真是不谋而合!在首场关于早期贝多芬的讲座中,作者以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评论开场(因为他们是贝多芬非常重要的两位前辈),然后介绍了Op.18 no.1,并简短地比较了该作品现存的两个版本(一份完整的初稿幸运地流传到作者们手里),同时观众还可以看到该作品的***总谱。茱莉亚重奏组则对两个版本进行了评论,并完整演奏了早期版本。
-
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教程 第1-5级陈再峰,李昕,邢媛媛,何轶,陈方方 等 编《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数程》集合了几十部适合演奏及教学的中国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作品难度循序渐进,适于教学。《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数程》还在每部作品后增加了简明扼要的教学提示,如乐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等,有助于使用者多层面、全方位地了解音乐作品。
-
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教程 第6-8级陈再峰,李昕 编《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数程》集合了几十部适合演奏及教学的中国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作品难度循序渐进,适于教学。《中国精选钢琴作品分级数程》还在每部作品后增加了简明扼要的教学提示,如乐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等,有助于使用者多层面、全方位地了解音乐作品。
-
打击乐考级教程天津音乐学院暂缺简介...
-
歌起瀛洲 崇明山歌杨忠兵 编暂缺简介...
-
抽象艺术[英]安妮·莫辛斯卡自20世纪初,西方抽象艺术一直令观众们困惑、愤怒却又有些着迷。这种颠覆性和复杂性交织,一度导致其在主流艺术中的被接受速度缓慢。但今天,当我们观看和讨论现当代艺术时,抽象艺术早已成为不可避开的主题。作为介绍西方抽象艺术的经典之作,这本重新修订的发展简史保留了将艺术流派置身于旷阔的文化背景中的叙述基础,从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开创性工作,梳理至俄国构成主义、风格派和包豪斯,其中还对比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欧洲几何抽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表现主义之间的区别。本版新增的内容还将时间轴拉进20世纪80年代,探讨了女性艺术家、东亚地区的艺术家以及新材料的延展与抽象艺术所面临的危机等当代画题。本书的首版曾受到读者们的广泛好评,相信该修订版会成为向新一代读者介绍抽象艺术的最佳读物。
-
20世纪西方艺术社会学精粹周计武主编艺术的社会学研究是一种以社会学为主要取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社会学取向的艺术研究主要包括艺术社会学(sociology of art)与艺术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art)两个分支领域。前者属于艺术理论与批评的分支学科,致力于在静态的社会结构中辨析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的社会生产、传播与消费的规律;后者属于艺术史的分支学科,致力于在动态的历史语境与社会变迁中探索艺术变化与发展的规律。不过,二者之间同大于异。两者都受到各种社会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影响,都反对形而上学的艺术观念与形式主义批评的单一取向,都承认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相互冲突的各种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在此意义上,艺术社会史可以理解为艺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艺术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本书集中收录了20世纪西方艺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文献并做了导读,是艺术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