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图文小百科[法] 克里斯蒂安·罗塞 后浪如今,极简主义已成为一个前卫、时尚的概念,它要求删繁就简,直击本质,给观者或听者带来或舒适或强烈的感受。本书的侧重点并不在于风靡一时的极简生活方式,而是追本溯源,从极简主义的鼻祖——不用小节线谱曲的19世纪作曲家埃里克•萨蒂开始,从音乐、艺术、文学、工业设计、广告、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介绍极简主义,梳理在20世纪这一蓬勃发展且具有古老根源的艺术运动的发展脉络。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史凌继尧本书研究了中国艺术批评思想的发展历程,时间跨度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从音乐批评、美术批评、戏剧戏曲批评、舞蹈批评中提炼。其中归纳、总结了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的艺术批评思想,从《周易》《乐记》《淮南子》《论衡》等典籍中抽取文献资料整理。对于魏晋时期艺术家的批评思想,如阮籍、嵇康的音乐批评,顾恺之、宗炳、谢赫的绘画批评,王羲之、王僧虔、萧衍、庾肩吾的书法批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易懂。
-
新时代的艺术学朱恒夫 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开办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之后,又先后设置了戏剧、影视、动画、设计、建筑等学科。七八十年间,形成了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人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在海内外高等教育界和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同行与广大的读者分享该校新世纪以来的艺术学研究成果,上海师范大学决定从2000年以来全校教师发表在CSSCI级别期刊上的682篇艺术学论文中,遴选出质量较高、影响广泛的150多篇优秀论文,分为艺术理论、艺术史、音乐、舞蹈、艺术教育、戏剧、影视、曲艺、动画、摄影、数字、绘画、书法、雕刻、设计、建筑等16个部分,汇编成3卷,结集出版。每篇论文设题目、作者小传、论文摘要及正文等部分。
-
传承与潜变李桂生在中国美术史上,清初'四王'遭遇尊崇与诋毁两个,这是美术史上的一桩公案,但也为现当代研究'四王'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在'革王画的命'的挞伐鞭声之下,温肇桐先生在1945年个对'四王'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蔡星仪先生发表《'四王'论辩》,成为新时期对'四王'绘画进行正确分析和科学研究的人.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举办'四王'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集大成之特色,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四王'的绘画艺术,其后的研究在沿袭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综观近十年有关'四王'的研究,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成为不可忽视的成果.
-
山谷书画论译注〔宋〕黄庭坚 撰 徐新韵 译注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兼工诗、词、散文,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其文艺理论虽受苏轼影响,但在书画创作与书画理论方面亦有卓越的建树,并对后世书画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庭坚书画理论多见于后人辑录的《山谷题跋》中,本书即以毛晋刊辑的津逮秘书本《山谷题跋》为底本,并从《豫章黄先生文集》《宋黄山谷先生全集》中选取蕴含黄庭坚重要书画理论的文章、诗篇进行点校、译注,旨在通过详细的注释、精炼的翻译,形象地展示黄庭坚丰富而深刻的书画理论精髓。
-
从亚瑟王到霍比特人(加)JOHN HOWE(约翰·豪)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概念设计总监约翰·豪从业40年的绘画灵感、方法和技巧感悟。书中介绍了通用创作思路、工具的应用以及绘画技法,结合典型的奇幻世界里的野兽及生物实例演示,介绍了完整的角色、背景、文字与图片的转换创作等具体的概念设计创作过程,并展示了从梅林到甘道夫的创作速写过程,为读者解锁了中洲概念设计的核心技法和逻辑,这本书将吸引各类艺术家和约翰·豪作品的粉丝们,通过向读者展示从草图到最终作品的创作步骤,展示了约翰的中洲幻想艺术创作手法,以及背后的技术和故事。特里·吉列姆作序,艾伦·李撰写后记。这是一本结合行业应用的初级入门图书,通过本书的学习,让读者能快速入门并融入真正的CG角色设计创作。
-
口袋美术馆[英]斯蒂芬妮·斯特赖恩 著,樊雪媛 译抽象艺术兴起于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西方艺术运动,迅速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改变了现当代艺术的面貌。本书揭开了抽象艺术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踏上跨越全球的纸上旅程,追溯了抽象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的发展历程。从瓦西里·康定斯基、艾玛·昆兹到赵无极、拉娜·贝格姆,作者讲解了70多位创新艺术家的作品,使读者更易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同时充分展示了全球艺术家的多样性,以及形成这一基本艺术形式的哲学、政治和视觉理论。
-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民族服装设计及国潮趋势发展研究许奕春《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民族服装设计及国潮趋势发展研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的高度,对服装文化的诸多范畴进行了解读,探讨了我国民族服装的发展。本书章内容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探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民族民间文化的分析。第二章内容为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解读,主要从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分别为服装设计的相关概述与历史沿革、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容分析、民族服饰与时尚服装设计。第三章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的融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解读、现代中国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第四章内容为民族服装的设计实践,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民族风格服装设计的过程、民族风格服装设计的工艺。第五章内容为国潮趋势的展望,从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民族服装设计对于国潮趋势的引领、国潮趋势下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建设。
-
舞蹈社会学研究王阳文 著内容提要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在一定时空内运动着的身体动作构成舞蹈的本体。在日常变化的生活经验中,身体的性质具有极大的差异,社会习俗、阶级地位、职业群体及时代风尚都会带来身体体现出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舞蹈实践,形成了丰富各异的舞蹈形态。“舞蹈社会学研究”把舞蹈视为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把舞蹈置于社会体系内部探讨人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舞蹈现象,以及各种舞蹈实践的社会文化表征。“舞蹈社会学研究”以一切舞蹈实践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中的舞蹈”与“舞蹈中的社会”这两个不同且相关的基本方面展开,其研究重点是对舞蹈社会文化的探讨。首先,以社会为单位探讨舞蹈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其次,探讨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舞蹈实践和文化表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多元、和谐、互生的舞蹈社会文化生态。全书共分导论与四个章节。导论部分概述了舞蹈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章《舞蹈社会学的提出》。从舞蹈的存在形式、舞蹈学科史、艺术社会学理论结构、舞蹈面临的诸多现象等方面论证了舞蹈社会学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必要性,并提出舞蹈社会学研究的空间与边界、视角与方法。第二章《社会中的舞蹈》。从整体观视角出发,把舞蹈看成社会构成中的一部分,探讨舞蹈的社会发生与演变和社会文化的舞蹈实践。舞蹈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通过手舞足蹈的身体实践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同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舞蹈实践的参与。个人—舞蹈—社会在每一次的舞蹈实践中被有机的统合在一起,为舞蹈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第三章《舞蹈中的社会》。本章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概念,把所有从事舞蹈活动的人看作一个社会集合体。通过舞蹈的方式参与社会互动的个人在实践过程中被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形成自身的社会结构,称为“舞蹈社会”。本章对舞蹈社会、舞蹈场域进行解释,分析舞蹈社会的层级与组织、舞蹈场域的构成与运行,并提出“异质同构”“互置”“互融”等特征与现状。第四章在总结全书的基础上提出建构舞蹈社会学的愿景与展望。本书的意义:其一,提出建构舞蹈社会学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合理性,拓展舞蹈理论和艺术学理论,充实舞蹈学科发展。其二,探索性地展开和落实舞蹈社会学研究,为充权舞蹈社会学提供思路与空间。其三,该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期望能够集合更多的思想和精神共同攻关,建构舞蹈社会学,为舞蹈的发展贡献力量。德国艺术理论家、思想家格罗塞曾在《艺术的起源》中写道:“艺术科学的问题就是描述并解释被包含在艺术这个概念中的许多现象,这个问题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种形式。” a“艺术科学课题的个形式是心理学的, 第二个形式却是社会学的。”b其实在此之前,艺术科学的社会形式的课题已经被提出并研究很久了。自古希腊艺术诞生起,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艺术现象得以产生的时代精神、社会环境、社会风俗等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艺术理论家把社会学的观点运用于艺术研究中,“艺术科学的社会形式”这一课题被深入和广泛地探讨,艺术社会学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就存在方式而言,艺术是一个抽象概念,具体实践中要通过不同媒介与载体来呈现,这就出现了美术、音乐、舞蹈等具体的艺术形式,随着艺术研究的科学化,这些艺术形式的研究也进入了科学范式,从而出现了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在众多艺术的研究中舞蹈学相对比较年轻,同时由于以人体动作为媒介的表现方式,使得舞蹈的本体更为突出也更加被强调。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媒介载体,使得舞蹈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得研究舞蹈社会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
综合艺术形式语言张碧云本书从形式语言的角度,通过色彩、形式、线条各个方面的展示,阐述了各种艺术语言形式,力图从肌理效果、点线面的研究来探索艺术本质的语言。书中重点探寻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目前的形式语言研究现状和案例,深入分析其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发展脉络,将艺术历史与现实中的艺术实践结合,并与传统美学相比较,以中西融合的比较方式进行形式语言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艺术家的经典案例,分析现代艺术形式语言在现实表达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帮助开拓不同的学习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