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思远道中国 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编“思远道”学术论坛经过三届的举办,已经成长为中国美术学院学院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邀请优秀硕、博士进行年度研究成果分享,并由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评议。2022年的“思远道”学术论坛评出优秀论文19篇,涉及卷轴、文献、美术史、视觉文化、金石考古等多个方向,入选今年的《思远道》论文集。
-
潘鲁生文稿潘鲁生暂缺简介...
-
行为主义视域下的纳博科夫研究徐晗 李腾本书在行为主义视域下对纳博科夫本人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纳博科夫生平”,介绍了纳博科夫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情况;第二章深入探讨了行为主义视域下的纳博科夫文学作品,其中包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看,那些小丑!》《洛丽塔》《魔法师》《黑暗中的笑声》等作品;第三章分析研究了根据纳博科夫小说改编的电影中的行为主义,以及小说与电影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其中包含《洛丽塔》《黑暗中的笑声》《卢仁的防守》等电影。
-
艺术当代 2020年合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艺术当代》2020年合订本是包括了《艺术当代》2020年全六期杂志,其中有关于纤维艺术、今日文献展、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疗愈等专题研究文章。主要栏目有视点、个案、现场等。视点栏目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汇聚研究高水平成果,刊发具有新问题、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的研究性论文;个案栏目推介当代优秀艺术家及其原创性、探索性作品,讨论创作经验,刊发高质量研究性文章;现场栏目呈现国内外当代艺术新近展览动向,刊发高质量评论性文章。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周宪,李健主编本书收录了五个栏目,包括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美国艺术史专题研究;艺术符号学专题研究;艺术史论新视野;门类艺术的历史眼光,本期所选文章均具有各自侧重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中国美术研究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编《中国美术研究:书画理论》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创办,集结了中国美术各种领域研究成果的论文集,收录来自全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并有专业的外审团队审查论文内容,以确保收录的论文质量。所收集论文涉及美术考古研究、书画理论研究、古代绘画史研究、近现代美术研究、艺术设计研究等方面的课题。本书稿是立足于对中国美术学科开展全面研究,介绍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中国艺术研究发展与交流。
-
前海学派新论贾志刚 毛小雨 王馗这一册《前海学派新论》所选文章分别是《“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作者:贾志刚)、《“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作者:毛小雨)、《“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从董健“脸谱主义”的误断说起》(作者:王馗)。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自然也应被视为“前海学派”中人。而从标题不难看出,三篇文章无一例外,属于辩驳、商榷之文,且有着集中的“对手”——对包括“前海学派”核心人物张庚“剧诗”说在内的若干观点的质疑。以三篇文章重提上述“公案”,并提示读者检索阅读与此三篇有密切针对性的另外三篇,既为记载一段论争,也为戏曲研究展示一个继续研讨的场域。同时,对“前海学派”的学术贡献给予集中阐发,以期引发更多的学术成果于“可商”之中陆续出现。
-
艺术当代 2019年合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艺术当代》2019年合订本是包括了《艺术当代》2019年全六期杂志,其中有关于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当代雕塑、当代艺术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等专题研究。主要栏目有视点、个案、现场等。视点栏目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汇聚研究高水平成果,刊发具有新问题、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的研究性论文;个案栏目推介当代优秀艺术家及其原创性、探索性作品,讨论创作经验,刊发高质量研究性文章;现场栏目呈现国内外当代艺术新近展览动向,刊发高质量评论性文章。
-
艺术的末法时代徐薇这是一本为当代艺术开出的“确诊书”。作者徐薇与常见的艺术史写作或艺术哲学写作不同,从时代灵魂角度解析中西方当代艺术,透过艺术看本质,让人真正理解当代艺术。作者借由艺术现象分析媚俗(Kitsch)、虚拟现实、钱权至上等社会问题,让人真正理解艺术目的为何,而又是什么成就了艺术,充满人性的温度和深彻的洞见,无论是专业学术读者还是大众爱好者皆能从中获得全新了悟。作者从对时代弊病的观察出发,在共情的体验中,帮助读者抛下知识体系的桎梏直接进入艺术本质,不仅看懂中西方当代艺术,更在这些案例中反省个体灵魂的自身问题,为时代中的每个灵魂寻求治愈与解答的药方。
-
世界范围公共艺术最新发展趋势研究王鹤 著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艺术形态,发挥着传统上城市地标、环境雕塑的作用,在活跃城市人文氛围、繁荣旅游及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地位日益重要。 学者对以美国“百分比艺术”为代表的欧美公共艺术策划理论及其社会学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实践成果。2012年公共艺术也进入 《本科招生目录》,成为设计学下9个专业之一。但是,公共艺术本身是动态的实践,其形态与边界一直在不断演化 与拓展中,这对我们认识以及借鉴公共艺术精髓产生困难。公共艺术又是高度个性化的实践,不同案例之间存在共性,但 多是个性,单纯从宏观视角统而论之未必有益。基于上述背景,本书着重分析的八种主要公共艺术环境类型和八种主要公共艺术设计创新类型,集中反映了世界各国近年来在此领域不断探索并借鉴新科技的成果,简要梳理了基于类型学分类后各类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历程,初步总结出各专项的发展规律与可能的趋势。这一研究可以为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