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20世纪美国钢琴教学理念变迁研究王晨 著本书对20世纪美国钢琴教学理念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选取20世纪美国钢琴教育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教学理念为研究对象,遵循美国社会变革和钢琴教学理念转变的历史发展线索,将钢琴教学理念置于20世纪美国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展开研究。本书重点研究了各个时期美国钢琴教学理念的特征、思想基础、影响因素以及变迁过程,总结了整个20世纪美国钢琴教学理念变迁的总体规律及特征。
-
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 瓦尔特·本雅明XR、NFT、ChatGPT、AI绘画……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冲击,使得当代艺术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地追问:AI会不会毁灭艺术?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严重冲击了当时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令艺术界出现了恐慌。为此,本雅明写作本书,指出:复制技术的飞跃进步不过是将传统艺术“拖下了神坛”,它虽然抹去了艺术品的“气场”,令人们不再拘泥于艺术品的原作,但也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人触手可及之物,还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让全新的艺术类型——电影得以诞生。读客《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特邀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直译、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解析难点和重要信息点,伴读者从头读到尾!翻开本书,看艺术如何在技术冲击下重获新生!
-
艺术真的无用吗?[日]三浦俊彦在普通读者眼中,当代艺术令人难以理解,毫无实际效用,却日渐成为网络和社会中的流行词语。人们说的艺术修养是什么?如何欣赏艺术?艺术能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本对谈集收录了这些大众好奇的问题,并对此一一进行解答。本书的作者之一——东京大学教授三浦俊彦,站在专业的角度,用逻辑解读艺术,在带领读者欣赏20世纪以来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打破生活经验带来的固有观念,启发艺术思维,指引读者进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现代社会中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
营造乌托邦艾欣 著本书聚焦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中的“纯抽象”审美现象,从美学内因、神秘主义观念和造型形式等多个层面对纯抽象艺术发生的动机和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发掘被西方中心主义艺术史叙事边缘化的欧洲抽象艺术先驱,并对纯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抽象理念的萌生缘由、创作实践的美学策略及其理论写作的核心观点展开详尽分析,全方位梳理和总结纯抽象艺术的形而上学维度和超然的乌托邦思想。
-
艺术改变你的生活[英]苏茜·霍奇本书堪称超级畅销书《艺术的慰藉》姊妹篇,作者苏茜·霍奇是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她认为艺术不但能够赋予人们美的享受,还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获新生的感觉!与文字相比,视觉艺术被认为有着更多的功能,它可以提供见解、分享记忆、提出新的观念,帮助观赏者解决情感、行为或者心理上的各种问题。本书精选72件由凡·高、莫奈、夏加尔、毕加索、康定斯基、草间弥生等大师创作的世界知名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门类,带领读者发现艺术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困境,以及艺术向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类展现的新视角以及它具有的情感疗愈的功能。让我们换个视角观赏艺术,获取解开自己内心谜团的钥匙,破解生活难题、收获心灵能量。
-
美学、科学与信仰[意]傅马利从西方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视角出发,西方意义上的“图书馆”从成立之初便兼具多项功能。昂布罗修图书馆,虽然冠以“图书馆”之名,但其实质内涵比狭义的“图书馆”丰富得多,职能涵盖图书馆、画廊、学院、博物馆。究其实质,其功能更加接近中国古代的“书院”,兼具收藏、传道、研究学问之用。昂布罗修图书馆何以具有这么多职能?这一切都源于其创始人的理想——实现美、真理及信仰的和谐与共鸣。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di一部分围绕昂布罗修图书馆展开:di一章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的代表性收藏品,如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马可·波罗游记》众多版本的手稿、卡拉瓦乔的《水果篮》等及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第三章介绍了图书馆为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著名来华传教士交往的记录。第二部分基于昂布罗修图书馆的藏品和研究,阐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及作者对跨文化交流的一些思考。目前,市场上没有同类书介绍这种类型的图书馆(职能涵盖图书馆、画廊、学院、博物馆),本书稿的出版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西方同类型的图书馆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
艺术与争斗[英国][英]克莱顿·舒斯特尔艺术史上的“神仙打架”究竟有多精彩?为什么米开朗基罗在拉斐尔去世几十年后仍对他耿耿于怀?毕加索和马蒂斯是如何平衡他们之间永远的竞争与一生的友谊?伦敦涂鸦界两位传奇巨头班克斯和罗伯国王之间的纷争为何最终以悲剧收场?本书精选艺术史上18对知名“劲敌”,以深刻而犀利的笔触勾勒出这些伟大艺术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友谊与敌意,讲述他们如何相互启发,又如何争夺艺术史的重要地位。那些动人心魄的传记,让艺术家不再是冰冷的名字和作品,而是饱含人性与激情的灵魂。同时,书中展现的艺术创作过程和技巧也是一场视觉盛宴,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艺术家所在的那个充满创意和激情的时代。
-
奥赛博物馆代小海奥赛博物馆,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一段激荡的艺术史,一座璀璨的艺术圣殿。它是欧洲独特的视觉艺术空间,是全球印象派作品的聚藏地。如果说欣赏古典美学首选卢浮宫的话,欣赏欧洲近代艺术则必选奥赛。奥赛博物馆以1848年至1914年间的欧洲艺术作品为收藏对象,开馆仅三十余年,便跃升为观赏欧洲近代艺术极为重要的圣地。其馆藏名画鲜活地展现了世纪之交,发生在巴黎、伦敦等大都会的艺术变革与艺术实验。云集于此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主义画作,再现了古典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本书是“西方经典艺术巡礼”系列的第二部,囊括安格尔、德拉克洛瓦、米勒、库尔贝、马奈、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等大师的重要作品,彰显出他们蓬勃的艺术生命和深邃的艺术思想,向我们揭示艺术多样性的奥秘,展示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文学、绘画与工业的融合,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艺术史上那段璀璨的时光。
-
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研究汪笑楠著本书立足于楚国原初社会情境,以设计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设计的四重重要属性——“实用性”“适用性”“审美性”“伦理性”为递进脉络,渐次深入的推进对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研究。研究认为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造物智慧集中体现为“用”—“美”—“善”,它寓于日用常行之中,又超越于日用常行之上,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最终成就了楚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对楚国日用漆器的设计学研究,不仅是楚漆器设计史研究内容拓展和深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楚式漆器设计发展的理论需要。
-
人物、史案与思潮李圣传20世纪中国美学的话语建构不仅在论争与热潮中交缠演进,更在中国传统与现代以及欧美、日本与俄苏等多元复杂话语背景中杂糅性生成。本书将20世纪中国美学的话语建构聚焦到现代以来重要的人物与思潮中,透过历史文化语境和文献细读的把握予以“学案”性质的考察,力图微显阐幽、以小观大。与此同时,将现代以来的人物、史案与思潮重置于世界美学的整体性视域内,尝试在比较视野中揭示美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话语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