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路径与方法何桂彦《路径与方法》是由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系列学术活动的集锦。全书分为“讲座卷”和“研讨会卷”两部分,共计30万字,图片300余张。邀请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观念等)最具代表性的12位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12场“讲座 研讨会”,从“路径”——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轨迹与心路历程,以及“方法”——语言、媒介、操作等层面的观念表达与创作逻辑两个维度,与批评家、艺术史家和川美师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萃编陈宁主编本书以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科技文献《天工开物》收录的农业与手工业门类为基础和选录依据,精选萃编了中国古代20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科技文献,包括《齐民要术》《农书·农器图谱》《熬波图》《糖霜谱》《梦溪笔谈》《阳羡茗壶系》《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髹饰录》《滇南矿厂图略》等,分为“综论篇”“农业篇”“手工业篇”三篇进行编排。其内容涵盖农业技术、农业器具、陶瓷技术、漆器技术、冶金技术等。这些收录的文献均以传世较好的善本为底本。为方便今人阅览,该书均采用现代规范简体字排录,并加以句读点校,为今人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提供参考。
-
颜色科学和视觉艺术(美)罗伊·S.伯恩斯 著;张文元 译本书旨在理解和解决艺术品在展示、保存、成像或复制时出现的颜色技术问题。共分两部分:基本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部分涵盖了光谱测量、颜色与空间视觉、视觉和数值颜色描述,以及同色异谱和颜色不恒常性的主题。应用部分讨论了艺术品展示、绘画材料和颜色再现。本书视角独特并具有深度,特色之一是利用颜色物理学、色觉和成像科学使图像作为主要的交流媒介。
-
视界造境张燕根全书共16讲,包含线之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线的价值与应用)、公共艺术空间意向联想、公共艺术中的形态探索、有形和无形之间、前瞻性是引导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公共艺术中抽象形态的表达、壁画创作、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公共艺术的形式美、空间的导演、游国权谈艺术、旅加艺术家黄博视访谈等内容。其中有教与学之间的链接和延伸关系,有公共艺术教学的公开课程与梳理,也有同行交流对话的形态语言,更是一条纽带,连接关注、关心、热爱和从事公共艺术的人来共同探究公共艺术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价值,共同推进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为中国公共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设计批评研究郑巨欣本书关注当下设计现象和设计理论研究发展,探索设计批评研究的新范式,具有从方法到路径的敏锐性和前瞻性。集结多篇对设计探索和设计批评有深刻理解的学者思考,旨在通过关注当下国内外重要设计事件,以开展设计批评,促进设计研究的发展,具有融通实践与理论的优势。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计回望中的批评之维度”,学者们从设计深远的历史维度中寻求设计批评的根源,探索设计批评的历史发展与理论积累;第二部分是“当下设计的批评性思考”,学者们从设计批评的本体概念、设计批评研究的实践出发,探索设计批评研究当下以及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第三部分是“批评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汇聚了设计界新锐设计师的思考,将设计实践作为设计批评的方法,提倡“批评”性设计思维的应用;第四部分是“设计批评译丛”,择取了学界重要的设计理论与批评研究者的文章加以翻译解读,拓宽对于设计批评可能性的认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收集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征集的关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届的103篇剧目评论文章,涉及的剧目既有获得文化大奖的15个剧目,也有参评和参选的剧目,专家分析准确生动、深入浅出,配以各剧目的海报,图文并茂,艺术节盛况如在眼前。这本评论集既是一个中国舞台精品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未来中国舞台艺术的指导方向。
-
艺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苏欣、谢兴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以优异的文化建设成果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围绕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等问题,辽宁省艺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于2022年11月组织举办了第二届艺术创新发展论坛,本届论坛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参与学术研讨,这本论文集正是专家学者们的智慧结晶。论文集分为“专家特稿”“文化强国与守正创新”和“新时代辽宁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三个部分,既包括了专家们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对主题性美术创作、艺术传播管理、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以及国际艺术教育与交流等诸多问题的讨论,也包括了中青年学者们对文化的守正创新以及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等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本论文集的作者们主要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或综合型高校的艺术院系,他们不仅具有精彩深刻的理论创见,大多也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使得收录本论文集的文章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
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孙豪《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一书通过借用国内外已有成果和经验, 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试图为目前我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照指标,从而起到有效指导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事业向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作用。
-
潘鲁生文稿潘鲁生 著本丛书是作者近四十年从教为艺生涯学术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整理汇集。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实践思考、艺术□□、文化随笔,涉及艺术学、设计学、民艺学、手艺学等学科范畴。其中,《设计论》《设计的时代》从设计学基础理论出发,揭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民艺学论纲》《民间工艺学》《手艺学导论》,是作者对中国艺术学本位理论研究的“三部曲”,内含以现代学科视野观照工艺文化、审美内涵的学术理路,对于重建中华文化主体性有启发意义。《手艺农村》《美在乡村》《四时工巧》是作者长期从事□□□□保护实践的观察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学术研究路径。
-
潘鲁生文稿潘鲁生 著《美在乡村》是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的专题论集,主要记述了近年来在调研考察乡村文化生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说是以民间艺术为起点,观照其赖以依存的乡村生产生计、乡风民俗,考察有形的乡土建筑、村落形态和无形的乡愁记忆、文化传承,调研乡村的文化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情况,以纪实笔录和专题论述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认识乡村中个体与文化的生存状态,理解乡村生命的社会价值,认识乡村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