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贾科梅蒂[摩洛哥]塔哈尔·本·杰伦 著,尉光吉 译贾科梅蒂(Giacometti,1901—1966)是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代表作品有《超现实表》《笼》《鼻子》等,集中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心理上普遍存在的恐惧与孤独。本书是法国作家本·杰伦为著名艺术家贾科梅蒂所写的评论。本·杰伦结合其关于单人道的童年记忆来理解贾科梅蒂雕塑作品的形式特征,并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细致观察来体悟贾科梅蒂雕塑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关怀。此外,本·杰伦还对贾科梅蒂的画室进行了探访,在展示艺术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揭示了其精神深处的孤独与创作理念。
-
马格利特[法]贝尔纳·诺埃尔 著,尉光吉 译“守望者·形视“系列:凝视图形,思辨艺术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利特是比利时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本书是马格利特的艺术评论集,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对马格利特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评论、赏析,同时也对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清晰有力的阐释。
-
艺术与文明范景中 著“没有艺术,文明几乎苍白一片。”——范景中艺术,作为人类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人类文明精神气象的建构。著名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的《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是凝聚其五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通史性艺术专著。全书将绵延几万年的西方艺术置于人类历史文明语境,以宏阔的文化视野,沿着艺术的价值学与形态学这两条互为交织的主线,对艺术主体特征的变迁、艺术价值内涵的演化、艺术图式与趣味相匹配的历程,以及艺术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历史环境、与其他文艺思潮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等等,作出了全新观照和系统梳理。本书为《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收官之作,共30万字、235张图片,讲述风云变幻、流派纷呈的19世纪前后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走向自由的精彩历程。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面面俱到的美术通史,而是作者有选择性地探讨美术史中一些重要的、容易被忽略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问题。作者摒弃当下流行的各种崭新术语,以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和贡布里希“自然—秩序的协调”的理论为出发点,深度阐释艺术这一独特的人类视觉创造成果,涉及历史、宗教、建筑、科技、哲学等多个不同领域,并且处处体现东方的审美与哲思。本书还收录了贡布里希未刊手稿《欧洲接受远东美术的历史纲要》,由范景中教授翻译,国内首次出版。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艺术是门径,带领我们进入的是文明的广阔世界。
-
蒙古世纪[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 著,赖星睿 译《蒙古世纪》是在欧亚史和中国史中对元代(1271—1368)艺术进行再定位的研究产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种文化模式并置、充满矛盾和复杂互动的时代。 马啸鸿在本书中广泛检视多种艺术媒介和物质载体,从城市建筑、墓室壁画等考古材料,到瓷器、雕塑、书画等传世作品,乃至印刷纸币等实物材料,都有涉及。他将元代的器物特征总结为三点:展示性、便携性、跨文化性,并强调看待蒙古帝国视觉艺术的整体方法:一是跨文化的视野;二是对生产工艺的关注。通过这些研究,作者考察了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怎样的具体挑战,以及这些社会现实如何反映在元代的视觉文化领域中。在他笔下,这一短暂而迷人的时代所创造出的视觉文化,拥有一种能够跨越不同社会等级的凝聚力。 全书以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对元代文化展开探讨。每章均选择了某一特定事件或某种变革,以此出发,对当时的艺术态势和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共有图版159帧,许多为稀见材料。
-
与时相偶吴丹妮 著这是一部个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深耕戏剧演出市场管理与研究的论文共四篇,这四篇专业论文聚焦长三角话剧艺术产业发展的困境、儿童剧演出市场现状、沉浸式戏剧发展路径等问题,对上海近十年话剧市场作了回顾与总结。如《上海儿童剧演出市场现况调查》独辟蹊径,以票房数据展开分析;《沉浸式戏剧发展路径研究》,详细掌握相关资料,在调查基础上开展案例研究;《上海近十年话剧发展回望》是宏观综述性专题报告,收录于《上海艺术发展报告》。本书对于戏剧产业相关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入世泰康美术馆 编本书为泰康美术馆开馆展的同名出版物。按照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主题进行编排,展现了泰康美术馆学术研究的体系化和历史性。本书回顾了20世纪至今一百年的历史,呈现了不同时期中国现代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各种国际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形成的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和媒介特征,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影像、装置等,反映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在表达个人和社会问题上的探索和创新。本书每个章节配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和专业的学术解读,不仅展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也注重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
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文选2021王德胜 胡疆锋 主编本书为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系列图书之一,以逐年选编的方式,遴选2021年度各艺术门类(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网络文艺等)的32篇优秀评论文章。
-
书啊书李小光 著本稿为李小光的藏书票作品集。本稿收录作者自2008年起至2022年创作的百余件藏书票作品,其中有用心满意的,也有草率遗憾之作,本着求全貌不藏拙,一并呈现给读者。“有意思”是作者藏书票创作中想要着力体现的,同时,作者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藏书票中的情节,借此能够带给读者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希望这种幽默除了能够让人会心一笑外,还能引发读者对于书籍与阅读更多的思考。在藏书票的内容表现上作者喜欢追求一种或明或暗的冲突感 ,冲突感可以让平淡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和引人遐想。本稿收录作者自2008年起至2022年创作的百余件藏书票作品,其中有用心满意的,也有草率遗憾之作,本着求全貌不藏拙,一并呈现给读者。
-
万壑过眼傅申 著《万壑过眼: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研究》集结了傅申历年来发表于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关于中国古代书画鉴藏方面的研究论文26篇,其中有四篇文章为英语,首次翻译为中文版。所涉内容上至唐宋,下及明清,既有对古代书画真伪判断的个案研究,也有对鉴藏史的梳理。作者对董源、张即之、江参、钱选、邓文原、马琬、沈周、石溪、石涛、唐岱等重要书画家及他们的名作均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分辨出多件长久以来标为早期名家的作品实为时代较晚者所作,又为一些原无名款的作品辨认出实际的作者,不但展现了具体鉴定的结论,更反映出作者长久以来对鉴定方法与理论的思考,即如何运用包括图像、题跋、印章、文献等在内的各种材料综合比对分析,从而剖析真伪。
-
岭南腰鼓文化史李富强著腰鼓的渊源上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自北魏至隋唐时期,受到西域传入双面细腰形鼓影响,逐渐为中国多民族继承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自唐代传入岭南后,腰鼓扎根于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上成长和发展,延绵至今。岭南腰鼓文化是中华文化沧海之一粟,一部岭南腰鼓史,不过是恢弘的中华文化史的惊鸿一瞥,但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到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图景,看到中华文化的浩瀚无垠,更可以领略和体悟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品质和特性。这是造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品质和特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