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设计创新思维王昀课程,教学传授之进程。艺术的课程,既要手眼的精微,又在心胸的广大。陈宝生部长倡导:打造金课,杜绝水课。艺课的铸炼,正要施施而行,久久为功!中华民族,文化悠久,艺创宏博。虽岁月不居,江山有异,其文却深根固蒂,代代薪传。此根源在文字的摹写天地,在诗词的律歌绝唱,在草木的寄寓人心,在山水的万化冥合:,“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如是无穷之根源,横渠纵灌,如何湍流以新民,首要者信念。人心为信,器物为念。吾土吾族的信念均根植于此。艺课广袤,无论在营或在野,无论劳作或沉思,都必要树根源,承使命,判清浊,定高下。进而,居敬承经典,行健铸栋梁。
-
如水的社群高世名,郑波这几年,学院里的同事们对当前的艺术和媒体状况有着强烈的不满和不安。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媒体艺术、实验艺术、科技艺术都已经迅速成为一种新型号的FineArt(艺术),新媒体本身的媒介能量被迅速置换为一种新的美学。现行的新媒体艺术、实验艺术不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特殊化的门类、学科化的专业,而且已经逐渐沦为一种过气的时髦、一种不恰当的商品、一种吸引眼球的科技艺术杂耍。更重要的是,非但现行的“新媒体艺术”“实验艺术”已经被全球艺术景观系统收编,而且现行的新媒体和艺术也已经成为了资本再生产的手段。
-
表演性媒介高世名,石可这套丛书是跨媒体艺术学院自我建构的一部分。2010年,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的时候,我跟同事们怀抱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未来媒体的知识实验室,不但包含影像、声音、表演、网络等不同形式的媒体艺术,而且涉及视觉批判、策展研究以及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我们希望建立一所“没有学院派的学院”,一所“无墙的学院”。这要求学院形成内外双向打通的机制,在媒介与观念的深度融合中达到艺术能量的增值。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做到。我们所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地激发出学院体制中的一种活力。
-
费纳奇镜国际动态艺术联展舒霄此书是关于2019年国际五校动态艺术联展的回顾,共分为“联展”“活动”“费纳奇镜奖”三个部分,包含展览、活动、参展作品的详细情况。甄选世界大学生先锋动态视觉作品,对当代动画艺术主题、先锋动画技术应用、动态视觉设计趋向进行剖析和展示。
-
农耕的远去与非遗的诞生崔锁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本书共分六章,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为视角,分别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策依据、现状调查、现实价值等,其目的是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力度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一份力量。
-
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2017》包括总述、特辑、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期刊、出版、纪事等内容,全面、系统地呈现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各项工作,特别是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
-
组块教学智慧教师研修书系唐琴,杨春华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唐琴领衔的历史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鉴于历史意蕴,领衔人改“琴”为“秦”,故名“唐秦”。工作室定位于“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成长规划、课堂建构、项目推进成为工作室建设的有力抓手。工作室基于“学术视野”和“价值立意”,以时代性价值取向为视角,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和通融。刻录一段独特的拔节成长的记忆,收获一股感人的提携鼓励的帮持,肩负一份历史教育的责任和担当——这成为每个“唐秦人’,的价值诉求!《组块教学·智慧教师研修书系(套装共2册)》是唐秦工作室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历史学科素养的普通高中学术型教师培养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
纵横张展欣杨之光选择的从一而终的职业——美术教育和书画创作,同中国当代美术史有着血与肉难以割舍的关联。他求学探道,选择的是中国画坛的先驱和艺术大师高剑父、徐悲鸿。杨之光几十年墨耕不辍,毫不动摇地高擎着师辈们的旗帜,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抒写时代现实。杨之光从当初在艺坛前苦闷徘徊的青年,历经六十载人生苦旅,艺术洗礼,成为当代美术史都不敢绕开的杰出的人物画大家。
-
林林的百宝箱林欣,郑达,汪杨珊《林林的百宝箱》是林欣的自传体绘本,用漫画的分镜头描述了艺术家的成长小故事,奇幻色彩的经历和小女生天马心空的奇思妙想是一代人的生存体验,也是艺术家和机器之间的秘密。书中文与图相得益彰,具有一种迷人的美感,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属于林欣的“工厂女孩”形象。
-
互补与契合蔡彭城,谢晋宇本书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以周春芽、苏笑柏、朱庆生、邓国源、许江等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通过对艺术本源的哲学思考,将两种文化互补、契合,创造了新的东方艺术并且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劈了一条新的道路。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留学德国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作品和经历,资料详实,语言生动,可供准备留学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青年学子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