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如烟往事(俄)列宾 著,殷涵,田彬 译这是一本诗意的回忆录,列宾曾说:“受到爱护、赞扬,受到内心甚至感到过分的荣誉而不安的隆重接待的时候,我出版了用文字写成的这部书。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勾画了生活的整个范围——从孩提直到老年。”“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只能和女孩一起玩,为了引起女孩的兴趣,给她们画各种画。”但是在回忆录里,除了母亲,列宾并没有写和他关系亲密的女人,除了绘画就是和绘画有关的事情,“人好像是没有性别的动物”。在回忆录中,他用生动的文笔描绘“醉人的童年”,“甜美”的少年,刻苦的青年,回忆了美术学院的精神导师、同学以及交往的艺术家,书中还附录了其对欧洲绘画的评论及信件10余篇。这是一本充满诗意、文笔优美、境界高迈、不可多得的名著。本书可供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俄国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俄罗斯精神”之研究家,绘画艺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俄罗斯绘画艺术研究家或爱好者,中俄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
情画未了刘振夏 著水墨是一种十分敏感而又很难,控制的艺术技巧,如果不让它像野马一样狂奔,它就不可能出奇的璀璨……但,刘振夏成功地驾双了它。他笔下的人物,不但意态无尽,而且水墨淋漓。方增先·上海美术馆馆长在他每一幅画的背后,都隐藏为艺术献身的狂喜和激情。时代的磨练非但没有让他对生命失望,反而将他对情义的执着锤炼得更加坚定。透过这本书,你将获得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陈若曦·旅外作家刘振夏是个奇人。也许我这样说有点言过其实,因为他是校长,又是全国政协委员,该是比较“规范”的一类人。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中所表达出来的气质,真的很出奇,而这种出奇,我是很赞赏的。刘振夏的新的绘画作品赏未揭开面纱,而提前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这部他倾注了许多心血的《情画未了》。这是一部画家的自述,一个画家的人生故事和他的心路经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的真诚之作。在这部书里,画家坦坦荡荡把自己和盘托出。内中有对身世的娓娓讲述,有对恋情的深情忆念,有对十年噩梦惊悚再现,也有对自己被称为“画坛奇人”、“姑苏一怪”的种种剖白。有笑有泪,敢爱敢恨,一如他的水墨画作,在平实中显激情,在淡雅中求深意。令人捧读则不忍离手,掩卷则百感交集。喜欢刘振夏绘画的人,读懂这部书,有助于读懂他的艺术世界;未曾看过刘振夏画作的读者,定会因为这部书而对他的绘画充满神往和期待。
-
中国油画家陈子劲 著继《中国油画家》罗中立辑、刘彦辑和曹力辑之后,又一次推出重量级的中国油画艺术家罗发辉先生的油画专辑,以飨读者。古人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罗发辉的油画艺术作品同样需要欣赏者能够随着他的20余年心路历程一起在画布中成长。鉴于画集学术性、文献性的宗旨,我们将罗发辉的作品、名家评论、艺术回顾等作了相应的调整,力求使画集更能体现出画家原创的艺术水平和艺术精神。罗发辉先生的作品主要是从静物风景、人物写真、“玫瑰”系列等三个方面来逐步探释他的艺术轨迹和心灵轨迹的。中国油画的发展在逐渐由具象转向意象,罗发辉先生的油画作品也逐渐在展现着社会颓废和沉沦的阴暗面。他的静物风景多是在技艺的磨合上,而他的人物写真和“玫瑰”系列更多地则是侧重在人性的思考了。社会的巨大变化、物欲横流撞击着他内心的传统观念,他内心的人性的挣扎在画布上一览无余,给了欣赏者巨大的视觉冲击。社会文化的概念往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标尺,社会生活则是艺术家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艺术素材,再加上对中西方油画的“西学东渐”和中国古今绘画艺术的历史传承的艺术技巧掌握,让世界形于内、让心灵形于外的熟稔就不难在绘画上表达得充裕自如了。如此,罗发辉先生的艺术作品能不是中国百年油画艺术不可或缺的彩色标点吗?
-
一生守候马季《一生守候》叙述了马季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在峥嵘岁月里品尝的酸甜苦辣,着重讲述了马季与师徒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为珍贵的是,马季还在自传中吐露了他对相声艺术发展的肺腑之言和对家人、对儿子的殷殷之情。据《一生守候》的责任编辑赵广林介绍,《一生守候》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的是马季在粉碎“四人帮”前的经历,包括如何走上相声道路,以及在“五七”干校的经历,下部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结尾部分还收集了马季对人生和事业的一些感悟。《一生守候》一书是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以自传形式撰写的。此书在马季先生逝世之前不到一个月才得以定稿。书中叙述了解放初期的相声发展,马季先生和同行在中南海里的演出,相声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等等 ;还着重讲述了与老师和徒弟之间的情谊以及艺友之间、搭档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书中揭示了马季先生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先生在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
-
厦门音乐名家彭一万20世纪的厦门,出现了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音乐家。但长期以来,有关这些音乐家及其活动的档案资料,或比较缺乏,或没有系统整理。后来,《鼓浪屿文史资料》虽有过比较全面的忆述,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今,《厦门音乐名家》一书的付梓,较好地填补丁这一空白。本书30 余万字,从厦门众多的音乐家当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21人人传。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或在国际上最顶尖的音乐厅举行过专题或专场音乐会,或在音乐领域的某一方面,有过开创性的、至今尚无人超越的贡献。在这些音乐家中,最高龄92岁,最低龄9岁,他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家乡也作过重要贡献。他们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厦门音乐,主要是新音乐,是在西洋音乐传人之后受到启蒙而萌生和发展的,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但本书的主人公,其活动时间延续了整整一个世纪,活动空间不仅局限于厦门,而是活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为了搜集有关资料,作者l0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也到过欧美日、东南亚、港澳台,或访问当事人及其家属,或到音乐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寻找资料。文稿写成,则大部分由当事人或其亲属审阅订正。因此,本书资料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书在音乐家传略之后,还附录了《厦门音乐大事志》(1830—2006年)、《厦门音乐世家》、《厦门音乐之旅》、《厦门音乐社团》、《20世纪厦门音乐名人录》、《队歌,在炮火中诞生》、《百载校歌皆宝箴》、《厦台闽南语歌曲缘份深》、《揭秘厦门音乐DNA》等9篇文章,并附100多幅照片。这些资料有的是首次发表,尤其弥足珍贵,这也为日后撰写厦门音乐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格罗奇·马克斯的幽默世界(美)戴维·布朗“我老到这个岁数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懂。”《格罗奇。马克斯的幽默世界》以生动、诙谐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格罗奇——一位世界顶尖喜剧演员的精彩人生,涉及他在纽约贫穷又快乐的童年时光,他们兄弟五个的关系,他在演艺界崭露头角的历程,他作为“马克斯兄弟”组合成员之一在舞台和电影方面的巨大成功,他自己在广播、电视业界的辉煌业绩,以及他与众多女友、几任妻子和孩子们的关系演变。本书不但引人入胜地描述了格罗奇的人生历程,还容纳了格罗奇睿智、犀利的话语,揭示出他对自己的早年岁月、电影业、年龄、女人、婚姻、性、金钱和政治等各方面的独到见解。《格罗奇.马克斯的幽默世界》不但展现了作为公众人物的格罗奇,更是呈现了作为普通个体的格罗奇,从多角度描绘了格罗奇特立独行的风格、与众不同的魅力,是走人格罗奇喜剧世界的必读之物。
-
易卜生海默尔易卜生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他的戏剧在全世界各地的剧院历演不衰,他的睿智和深刻为人津津乐道,他对人性的理解和讽刺入木三分。然而人们对他本人的生活却知之甚少。比约恩·海默尔所著《易卜生——艺术家之路》一书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易卜生生平传记,而是一部心灵史,它追随易卜生踏进文学和剧院的世界并且陪伴他一起走完这段漫长的人生。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广博而深入地论述易卜生写作生涯的一部著作,征引浩博、见解独到、文笔豪放。作者对易卜生的每一部作品均了如指掌,既一气呵成地反映出易卜生的写作生涯和作为艺术家的成长道路,又对易卜生复杂多变而富有挑战性的戏剧作品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将他作品中的迷人魅力和大家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
赵之谦传王家诚 著赵之谦,是清朝咸丰到光绪年间书法家和篆刻家,更是我国金石画派的前卫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步其后尘,使我国近代艺术出现新奇的面貌。金石画派,在中国近代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延续雍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的传统,显示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特色。吴昌硕和齐白石,是家喻户晓的金石画派骨干,在诗、书、画、篆刻各类艺术上,开出奇异的花朵,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赵之谦这位金石画派的前卫大师,辉煌的成就为吴、齐所景仰,却较少为一般人所了解。推测原因是,他所遭逢的战乱,远过于吴、齐,大半生在漂泊中度过,经历过的生死危难,使他创作的时间和环境,都受到影响。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
往事如乐吕思清 著1977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自豪地说:“我们有个8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这个8岁的娃娃就是吕思清。这个人们眼中曾经的音乐神童,是如何荣获帕格尼尼金奖的?如何成长为今天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是谁出现在他的音乐人生的不同阶段,令他感悟音乐与人生的真谛?走下舞台的他,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欢喜忧愁,他的快意人生……相信,无论是爱音乐的人、吕思清的乐迷,还是学小提琴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和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会随着吕思清在书中的娓娓讲述,有所收获。
-
周思聪马文蔚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 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 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这些年来,每次出国访问, 总要买上一些图书。在它们中间,我特别喜欢文字简练、图片丰富并且两者相得益彰的人物图书,如《凡高兄弟》、《弗吉丽亚•伍尔芙》等。这些图书,在结构、编排、开本诸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受到这些图书的启发,我产生了编辑一套人物画传类型的丛书的想法。非常幸运的是,我的这一想法,得到大象出版社诸位朋友的热情支持,这便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的由来。说“聚焦”而非“传记”,是因为严格地讲,书系中的作品并不是完全按照传记的方式来写人物,而是尽量以人物一生为背景,来扫描、来透视作者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几年前在“沧桑看云系列”中,我曾采用过这种写法。这样的文字假如能与历史照片、图片找到合适的形式结合起来,当然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画传。同时,在正文之外,本书系还特意以“补白”方式选摘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等文字。图片的说明也改变通常的模式,尽量使之较为活泼,更具内涵。我想,这样的编排,能够使一个人物的一生,在较小的篇幅中多层次、多侧面、更生动地呈现出来。任何形式的聚焦,都是为了凸现历史场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审视他们,实际上也就是在审视现实中的知识分子本身。这便是我对这套描述历史人物的书系情有独钟、乐此不疲的原因。2000年、2001年两年里,我先后完成了对巴金、梁思成、丁聪等十位人物图书的出版。我很高兴这一图文并茂的形式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行家的好评,为此,自2002年起,我将广邀新的作者加盟,“书系”不再仅限于我个人的创作,而是由更多的作者来描述更多的人物。我的设想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该书系能够以它特有的形式,构成百年中国历史人物的斑斓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