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柴可夫斯基李怀东编著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年)俄罗斯作曲家。1863-186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鲁宾斯坦,1866年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声教授,并结识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课余从事创作,兼写音乐评论。1874-1875年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此曲使他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真正走向世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抒情性的美丽旋律与强烈的情感宣泄的结合而见长,他吸收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德国交响曲的创作特色,使其作品色彩异常丰富。柴科夫斯基最优秀的作品为第四、第五、和第六3首交响曲、3部芭蕾音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小夜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委托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创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作品于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时,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及乐曲末段的钟、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还动用了大炮。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誊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序曲《一八一二年》的历史内容是:法国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拿破仑的军队由于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结果惨遭失败,拿破仑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的对军队的文告:“勇敢和胜利的军队!你们终于站在帝国主义的边疆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救星,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不平凡的功绩,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惊奇,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舞剧《胡桃夹子》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舞剧《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歌剧《黑桃皇后》三幕歌剧,剧本由作者之兄 穆·柴科夫斯基 根据普希金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1890年首演于彼得堡玛林剧院。本剧是柴科夫斯基的歌剧代表作之一。 本剧的剧情大致为: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与上流社会美丽小姐丽莎相爱,但阶级地位的悬殊是他们美满结合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格尔曼偶然从朋友口中得知丽莎的祖母、年老的伯爵夫人掌握着赌博致胜的三张牌,于是他决心探出其中的奥秘,并幻想借赌博发财来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最后荣耀地娶丽莎为妻。其实关于三张牌的奇闻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谣传。尽管格尔曼为此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伯爵夫人,而且使得知真情的丽莎深感爱情的幻灭而自杀,但他本人也在赌场上输个精光,最后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自尽。
-
米开朗琪罗丁言模编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震惊世界的伟大雕刻家、画家、建筑家米开朗琪罗(1475-1564),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甚至超过了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从他的天才创造被十几位罗马教皇垄断之后,他也被迫卷入了宫廷内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感情漩涡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从基兰达约(Ghirlandaio)学画一年,后从多那太罗的学生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支配下,并受到萨伏那罗拉(Savonorol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国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中年的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又在西斯廷教堂八百玉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晚年所作美第奇陵墓雕像《晨》、《幕》、《昼》、《夜》,具有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质,显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动与意志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重要作品尚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建筑设计有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柄和加必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并有辑本诗集传世。
-
校园明星孙天达李建树孙天达,外号“缺德斜眼”,是位很有抱负的人,一心想当个好孩子,可偏偏总是给人家留下坏印象。小学六年,能一字形容就是“霉”。刚刚告别童年,上了中学,他就想“一鸣惊人”,岂料“出事不利”,才上了几天课,就在上官老师的办公室里惹祸了;作文课上,李天亮在“我最熟悉的人”中,无意把孙天达“自古华山一条道”的生理缺陷暴露无疑。眼看“达达和亮亮”这一对最佳拍档就要解体啦!同学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首“好了歌”引发了“继母风波”,达达这回聪明了:采用了阿Q精神胜利法,任凭对方叫哑了嗓,子他也稳如泰山不理不睬!达达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过要不是从头听起,你可就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缺德斜眼”这个外号是怎么得来的? “自古华山一条道”又是什么吗? “继母风波”是怎么回事儿吗?想知道,就看书吧!不过千万不要笑破了肚子哟!
-
米开朗琪罗传(法))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著;傅雷译;傅敏编《米开朗琪罗传》系罗曼·罗兰名著,亦是傅译五大传记之一,与《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世称“三大英雄传”。罗曼·罗兰所谓英雄,并非以思想和武力称雄者,只不过是能够倾心为公众服务的“人类的忠仆”。他着重描述伟大的天才如何在人类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创作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毕生的精力。今将这一传记名著配以插图百五十余帧,图文并彰,以飨广大艺术爱好者。
-
达·芬奇手记(意)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著;(美)爱德华·麦考迪编译;张舒平译达·芬奇的手稿影响最大也较有系统者,当首推他的绘画论、解剖手稿、论鸟的飞翔等。这些论著不胫而走,差不多各国都有不同规模与类型的译本,而达芬奇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的这一方面为人知之者较少。本书原编译者麦考迪正是考虑到这一方面而编选这本书的。他在序言中说,“我编译此书的目的在于体现列奥那多是一位作家的这一方面,因而在本书中选进了手稿中具有哲学与文学意义的篇章。”从这些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达·芬奇运用语言修辞和形象思维的巨大才华,使这些篇章成为后世百读不厌的优美随笔。
-
五体不满足(日)乙武洋匡著;郅颙译在《五体不满足》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可爱的小伙子,虽然他的身体严重残缺,可他依然活泼,充 满激情,什么都敢去尝试。他用残臂和脸颊夹着笔写字作画,他还去跑步,游泳,爬山,打 球, 拍电影,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有一点很可贵,乙武在重残之下没有封闭自己,而是开 放自己的心灵,释放出蓬勃的创造力,他以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很多人,他有很多朋 友,甚至还有女朋友……读了这本书,人们也许会发现,一个人原来有这么大的潜能,能做 这么多事情。
-
舒曼(英)蒂姆·道雷(Tim Dowley)著;朱健慧译有一种艺术家永远鄙视流行艺术,他永远面向自我的心灵吟唱,不去理会众人的需求。他为艺术而艺术,为自我的灵魂而写作。舒曼的音乐正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纯粹表露。舒曼的想像力曲黄昏、黑夜和一切神秘、令人迷惑不解、鬼魂般的东西引起。他是乐坛中的霍夫曼和让·保尔。他像一位哲人用最精练的语言传述着宇宙的奥秘,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和深邃的审美体验。以这本舒曼传记为例,作者蒂姆·道雷(TimDowley)是位历史学家出身的音乐家与作用,他从各家研究舒曼的成果入手,并以原始资料为根据,客观地整理出舒曼的全貌,让人读了觉得清晰而富于趣味,实在是一本爱乐者可读的好书。
-
康维勒(法)彼埃尔·阿苏林著;韦德福,唐珍译康维勒(D.H.Kahnweiler 1884~1979)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生活优裕的金融世家。1900年,康维勒中学毕业,第二年被送往法兰克福的银行学习商务。1902年,被家人送往巴黎进修金融业务,但这个艺术之都,却使他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7年,康维勒在巴黎的维农街开设了“康维勒画廊”,开始致力于当他“同代”人的画商和作品发现者的事业。1907至1914年,陆续与弗拉孟克、德兰以及立体派的“四剑客”——毕加索、布拉克、格拉斯、莱歇建立了良好的作关系,并不遗余力地保卫、宣传这个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的流派。1915至1920年,因为德国人的身份,一战期间流亡瑞士,在此期间依然热切关注着立体派的发展,并出版了关于立体主义的经典著作——《通向立体主义之路》一书。1920至1940年,康维勒一战前的私人收藏品被法国政府作为敌产拍卖。他重新创业,开拓新的不熟悉的市场。尽管受到1929年经济危机的侵害以及同行间剧烈竞争的影响,康维勒依然坚决维护自己不可动摇的原则:专营权、与画家长期真诚合作、始终为保卫和阐发现代艺术的革命而努力。1940至1944年,由于康维勒的犹太人身份,在二战期间流亡于法国的偏远小镇。1945至1979年,在经历了二战结束之喜以及亡妻之痛后,继续自己的事业,重返艺术世界,经营绘画市场终生。同时致力于著书立说,被公认为:欧洲画商元老、立体主义总主管、毕加索在全世界范围的私人代表。
-
马勒(英)爱德华·谢克森(Edward Seckerson)著;白裕承译马勒的音乐是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总结。在他那里,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神秘主义、民间艺术、文学、哲学以及对复杂的配器、独特的音色、多变的色彩、庞大的乐队的偏爱显露无遗。同时,他的音乐也是对人类生存状态以及新的音乐形式的预言。1897-1907年间,马勒在维也纳歌剧院创下了永垂史册的业绩。他以满腔的热情、毫不动摇的理想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置身于他力图完美的事业中。他使歌剧院不仅流光溢彩,而且充满了狂风暴雨般的气氛。他所确立的指挥和演奏标准至今无人超越。马勒对人类理想的幻灭、对死亡深刻的恐惧、对命运不安的预感,常常地吸引了20世纪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他崭新的音乐语言——配器的变异效果、奇异色彩、特殊组合,大小调之间不息的变动,调性的含糊隐晦,不和谐音的运用和保留等等——使他成为新一代更前卫的音乐家的偶像。马勒的音乐在当时令年轻人耳目一新,而对现代人来说,其动荡不安、纷繁复杂的特性更具说服力。他在思想和艺术上承前启后,犹如19世纪的贝多芬,是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
-
真情好男人基国,子心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