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梦室大卫·林奇,克里斯汀·麦肯纳 著,胡阳潇潇 译在好莱坞梦工厂,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 他34岁即凭借《象人》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后的《蓝丝绒》《穆赫兰道》,亦入围奥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称他为“鬼才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我们已经无法绕过林奇。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再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大卫·林奇的人生经历可谓嘈杂,每个领域都像梦境中的蒙太奇。 恐怕,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写大卫·林奇传记,那就是大卫·林奇。 《梦室:大卫·林奇传》是一部回忆录与自传“合璧”的传记,由克里斯汀·麦肯纳与大卫·林奇合作完成:克里斯汀先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法完成一个章节,林奇则在通读后做出补充和修改。为了写作此书,克里斯汀采访了与大卫·林奇有关的一百多位人士,包括他的前妻、家庭成员,以及合作过的演员、经纪人、音乐人、同事等。借用他们的回忆,勾勒出林奇人生的不同阶段。林奇通读后,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和补充。 人生中的重要抉择,经典作品《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等的拍摄历程,影像背后的人世沉浮,丰富曲折的感情生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跨界实践……大卫·林奇首次敞开心扉,以轻松、坦诚的语言,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 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电影幕后的精彩故事,跨界创作的趣味人生。《梦室:大卫·林奇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一生,一个天才导演从籍籍无名到走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一生,一个艺术家为梦想信念而执着勤奋、与困难抗争的非凡一生。
-
壮暮堂谢稚柳郑重 著“与大师谈艺”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旁白”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在今天被人们忽略”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
大石斋唐云郑重 著“与大师谈艺”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旁白”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在今天被人们忽略”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
钢的交响李瑞骅 著本书是共和国钢结构事业的开创者李瑞骅先生的回忆录。 李瑞骅先生20世纪20年代出身上海中产阶级家庭。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后赴多伦多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主修的是钢结构设计;1952年回国。因抗美援朝之故,不得不绕道欧亚,历时1月有余,方达到上海。在华东工业设计院任副主任工程师。 1954年,李瑞骅奉调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后又调建工部金属结构总局设计室任主任工程师,负责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工程中的军用和民用重点工程。在他的主持下,承担了数以千计的纲结构设计项目。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仅塔桅杆结构一项,就有如输电塔、电视塔等1000多座,我国的广电事业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李瑞骅先生所做的设计 大多是开创性的,涉及面广泛。例如有大型公共建筑、有水利工程建筑、有施工机械方面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的钢结构设计。他所主持的数千项钢结构设计,没有一张错图。他也成为在十大建筑庆功宴上,被周恩来总理点名表扬的W一的工程师。 规范是钢结构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除了设计,李瑞骅先生还是我国钢结构规范的编制组织者和最后定稿人。在大跃进中,李瑞骅先生坚持钢结构设计的强度技术标准,避免了无数的隐患。 除了事业,回忆录还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他的家庭出身,包括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朋友的记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般中产阶级大家庭的生活情状。其中涉及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在记述出国工作和留学的章节里,他让读者看到了上世纪一些西方的生活习俗,如怎么发工资、对女士应有的礼貌,以及如何和不认识的女孩“盲约”等。反映出一个兴趣广泛、富有生活情趣的“工作狂”。书后附有李先生的妻子张珑先生后记以及新整理的李瑞骅先生年表,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到李瑞骅先生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他的高尚品德、处事魄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张伯驹十五讲张恩岭 著张伯驹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个极具魅力的名字。他是词人、收藏家、戏剧家和书画家,1982年逝世至今的30多年里,怀念和评价他的文章、讲话不断见诸报刊,记录其生平的书籍更是频频问世。《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纪念张伯驹诞辰120周年的文章称他是“百代高标,千秋丛碧”。除却他的文化成就和人格魅力之外,张伯驹先生还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物。正是抱着这样的认识,作者张恩岭决意以实事求是、拒绝戏说的态度来讲一讲张伯驹。《张伯驹十五讲/七里河讲堂》是记录介绍张伯驹生平、文化艺术成就、人格魅力和逸闻等的传记性文学作品。作者以通俗的笔法,流畅的文字,系统、酣畅地展现张伯驹先生思想、学识的博大精深及其一生的绚丽多彩,其中穿插的许多生动故事又让该作品极富可读性,妙趣横生。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 著,朱丽娟 译爱与挣扎的自我袒露之书,二十世纪美国乐坛与激荡岁月见证史, 歌唱自由的民谣女王,坐在六十年代的鲜花荆棘之上。 琼;贝兹以真挚坦诚的笔触回望自己的传奇人生,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少女如何慢慢成为美国民谣的关键人物,进而又成长为以歌声和行动对抗不公和暴力的和平使者。 从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到作为横空出世的民谣少女,面对一夜成名的悸动与挣扎。再到与迪伦的相知相爱、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同行。她穿越了六〇年代的风云悸动,在数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交战中,努力保持着自我和理想主义的并肩成长。她穿越过战地与鲜花,为争取正义与和平积极行动,曾冒着生命危险在空袭中访问越南。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勇气,关于六〇年代的青春,也关于自我挣扎和坚定信仰的回望之书。她写道,“这人世间的挣扎啊,变成了我们的眼泪和笑容。”
-
醉钢琴与地下蓝调[美] 小保罗·马赫 编,业之 译他看起来总心怀深重忧郁,似乎随时准备卖掉灵魂换一杯威士忌; 他着迷于社会下层生活,致力于记载我们所有人心中破产的罗曼史; 他是被碾碎的浪漫主义者,吼出垮掉派与爵士时代的最后一缕青烟; 他是汤姆·威兹——当很多同时代的创作歌手,如鲍勃·迪伦、尼尔·杨等,纷纷迷失于 1980年代,他一爪一爪地剖开自己的灵魂,从中拽出恶魔,以音乐才华炖成沸腾肉汤,填补留下的空洞,用一张又一张专辑,构筑一整个听觉宇宙。 而本书正是以威兹发行过的十八张唱片为先后顺序,收入其四十多年来接受电台、报纸和杂志的逾五十篇采访,以对历史现场的真实还原,向我们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这位传奇音乐家如何从夜总会的门童进入摇滚名人堂,这位垮掉派之子如何在自我毁灭之前通过婚姻获得艺术上的健康,这位现象级演员如何在坦露性情的同时制造谜团,用智慧来绕开问题。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汤姆·威兹人格和音乐的创造性进化史。
-
活得有趣,才不会老去刘一友 著,黄永玉 绘本书叙述了著名画家、湘西奇才“文星街大哥”黄永玉几十年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作者以其老街坊的视角,细数其与黄永玉多年往来间的乐闻趣事,为我们揭示了黄永玉如何从湘西凤凰城文星街的一个小朋友,成长为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展现了一个幽默、通达的黄永玉,讲述了黄永玉的生涯历程,记录了这位大师的艺术行旅,活灵活现地将读者引入黄永玉丰富的艺术人生世界。
-
走向红氍毹刘连群 著《走向红氍毹》是一本写人在路上的书。从艺之路,从台下到台上,由幕后到台前,一路行走留下的瞬间和足迹。《走向红氍毹》中的记述和积累,也一直在“路”上,时“走”时停,断断续续地绵延了二十余个春秋。京剧艺术如诗如画,绚丽多姿。舞台上美的塑造者——演员的从艺和通往成功之路,也是异彩缤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由于内中起作用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往往是后者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引人寻踪觅迹的故事。
-
宫崎骏传何淑蘅 著宫崎骏就是一个传奇。 这是宫崎骏的一本传记。 《宫崎骏传》一书按照动漫大师激荡不已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的第一手料和生动的文字描写,围绕宫崎骏的人生与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启示,告诉我们一代日本动漫大师是如何炼成的。书中还首次揭示了其鲜为人知的恋情和其曲折的成长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魅力无穷、孜孜不倦、奋斗不止的宫崎骏。 读者读《宫崎骏传》可以倾听到他灵魂的呼喊,在茫茫人海中搜寻到他坚实的脚印。 本书还结合宫崎骏的动漫作品解读其人生理念与世界观。《千与千寻》的人物寓意,《龙猫》的动漫形象构造,《天空之城》的超凡想象,《起风了》的青春狂欢,《幽灵公主》中幽鬼的善与恶,《风之谷》中的战争与文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魔咒与女巫、《侧耳倾听》中清纯真挚感人的爱恋……这些作品无不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把宫崎骏对人生和对世界的理解深刻地融入进了电影之中。 《宫崎骏传》的特色是强调了宫崎骏在不同时期内、不同作品之中进行的不同思考。作者以一个全方位的视觉去瞻仰世界动漫大师的养成之路,描绘出了一个贴近生活而又不失传奇的动漫大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