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思想家
-
陶门弟子教育家孙铭勋孙丹年 著《陶门弟子教育家孙铭勋》是其女儿孙丹年编著的本书饱含激情,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孙铭勋如何从边远的贵州,到当时的首都南京投考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压师范学校,成为陶1门弟子,从此长期追随陶行知进行教育改革,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历程。1927年,孙铭勋和戴自俺准备投考晓庄师范时,曾给陶先生写过一封信,陶先生亲自给他们的回信中说:“晓庄学校开办已快一年,贵州的同志一个还没有”,因此对他们准备投考晚压“极表欢迎”。并说“如果将来乡教育有到贵州的一天,两位便是第一位使者。”他们没有辜负陶先生的期望,后来都成为陶先生的得力助手,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贵州和全国传播,作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
学问之道陈引驰《学问之道-中国著名学者自述》曾经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过,此次打算重新策划出版,包括重新取名,重新装帧。《学问之道-中国著名学者自述》遴选20世纪学人言论,反映了那个时代丰富的背景与内容。
-
池田大作李庆 著本书撰写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池田大作,因为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不可能写下每个细节,这里只是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勾勒速写,所以,只 能是一个概略的轮廓。全书原则上按年代的顺序展开,但是,鉴于有些事情前后有关,为了便于叙述和阅读,做了适当的调整。 本书主要是面对一般读者的“教养”性读物。传主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动,都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对谈”,涉及的问题带有深刻性。所以引用了一些资料,包括池田自己的叙述和已经发表的资料,以便读者正确了解传主的思想。
-
科学与人生司卓亚为了铭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弘扬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值此85周年之际,编纂此书,以记载人物传略的形式,展示学院在85年岁月中值得珍藏的一段历史足迹,不仅在于教育和激励后人,也为了纪念那 些曾经在我院学习、工作过的德高望重的师长、学长。希望此书能给后学更多的人生启迪,并从中汲取养分和精神力量,使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勇于创造,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平山郁夫吉人平山郁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的社会活动家,是东方各国人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作为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多年来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从民间的和文化的角度作了大量工作。他主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发起保护南京古城墙工程,又奔走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保护敦煌文化遗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三十周年,为了表示纪念,华龄出版社特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平山郁夫先生出版本传记。
-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刘利民《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7年度)》汇集了荣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100位教授介绍及教学心得、名师寄语、名师名言、名师先进事迹摘录及所在学校、学科介绍等资料,可供高等学校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参考。
-
李白刘春 编在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曾诞生过无数杰出人才,他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灿若夜空繁星,但以对中华文化产生巨人般的影响而论,却是只有屈指可数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人,可立于巅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中华五千的文明史该是多么遗憾!正是因为他们的曾经存在,才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鲜活亮丽起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石之一。他们以非凡的人生实践和杰出的文化功绩,长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 。
-
春风讲席黎红雷、李宗桂、杨海文《春风讲席》取材于萧萐父先生为李锦全先生八十大寿书写的祝寿联:“霁月襟怀仁者寿,春风讲席隽才多。”众所周知,中山大学的中国哲学专业与武汉大学的中国哲学专业几十年来的友好往来,正是李、萧两位先生亲手缔结的。文集的目次之序、三编之分,系由先生手订,足见先生对这些忆旧文字、述学篇章、论理作品的深情厚谊。惟有各编之题名,是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添加的。第一编之题名,典出先生《八十述怀》的“寻诗此际遐思远,咏史当年感慨多”;第二编之题名,典出先生《八十述怀》的“教席半生同砥砺,诗坛一角费寻思”;第三编之题名,典出先生《八十述怀》的“世道沧桑无限感,还当相约待期颐”。古人追求“以意逆志”,但愿我们的这一做法是对先生心愿的“合理诠释”。
-
玄奘大师与玄奘故里董煜焜《玄奘大师与玄奘故里》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收集的资料极为丰富,有来自玄奘及其弟子的译经、撰述;有同时代或后人的记录或评论,以及民间的流传的传说、故事等。作者把这些丰富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去伪存真,对玄奘波澜壮阔的一生做了抒情式的描绘,从玄奘的出生、孤僧万里行、翻越大雪山、巡礼五印度、留学那烂陀等经历中描述了他在印度次大陆的活动和艰苦行程。
-
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五四杨亮功 著《早期三十年教学生活》是杨亮功先生回忆早年读书与教学生活的著作。作者以简洁、平实、生动的笔法,描述了其自光绪二十六年入学直至一九三三年的读书与教学生活。《五四》是杨亮功先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与表兄蔡晓舟当年就合作编写出的记录五四运动的一本书。书中详尽描述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并对起因与影响作了分析,还广泛搜集了史料,为后人作了全景式的记录,是研究与记录五四运动最早的一部书。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教育思想极大转变时期:由私塾转变到学校教育,由传统保守思想转变到接受西洋学术思想,由古典文学转变到提倡白话文;正如美国教育家克柏莱(E.P.Cubberley)所说的:“在复杂方言的中国,正把古老的文化从困难中转到西方性的文明。” 杨亮功先生幼受私塾教育,大学时代正逢五四运动,其后又留美研究教育。《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这一本小书,虽系作者个人的叙述,但却充分反映了这个伟大转变时代学术思想上所表现的一种新生的智慧之火。本书实为中国早期教育蜕变最珍贵的史料。《五四》一书,刊行于1919年9月,是记载五四运动最早出版的一本书。书中所载,皆系编者的第一手资料。读者可以从这一本书,认清五四的真面目,体会五四的真义。亦可以了解到此一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