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十年纪事刘益涛 编著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至今已经过去70年了。如同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一样,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日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开始,一直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其间有10年时间,延安便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中国共产党便开始走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就是延安时代。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伟大的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为我们党和红军在长征中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从遵义会议开始,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到党在延安召开七大。又经过10年努力,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党的领导更加成熟,党的力量成倍壮大,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时代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更加成熟的历史过程,代表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记载了从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时表示“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是要回延安的”经历。想通过毛泽东在延安的活动,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事件为由,既单独成篇,又互相衔接,似涓涓细流汇成大河,讲述建国后收录《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许多文章写作时的环境及历史背景,以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学习党中央在延安的历史,详熟毛泽东在延安的事迹,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与本领,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拿破仑流放日记巴拉特独自一个人站在风雨冲袭的礁石上,远离所有肥沃的土地,迷失在无际的海洋中,拿破仑处于绝望的边缘。他被迫与妻儿分别。他建立的帝国已经瓦解。他们任命的将军、公爵、亲王和国王都离开了他。他只有暗自悲伤,怅然追记。为什么幸运抛弃了他?他犯了何等大错,致使自己从权力之巅跌落到痛苦之渊?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解读了这位帝王的思想奥秘。奥黛特?多西奥?巴拉特是大学教师、总监督员、拿破仑研究成员,索邦大学博士,她在8年间负责圣日耳曼荣誉教育中心,她的历史头衔是“总务长”,这个称号是皇帝专门授予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孤女的负责人的。这也是她对拿破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这部史诗即将呈现在您的眼前。这部书能让您真正理解一些您已了解的史实,使您获益匪浅。荣誉过后的悲壮,英雄末路的凄凉,这是来自一位帝王的反思。生前,他想拥有世界;死后,世界拥有了它!拿破仑已经辞世175年了,他的面容也许已被遗忘,然而他的人格,他非同寻常的命运,他所经历的而且他认为真实的那个世界,我们一直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这些…… 当他独自一人站在风雨冲袭的礁石上,远离所有肥沃的土地,迷失在无际的海洋,处于绝望边缘的时候,拿破仑在日记中扪心自问,在他的经历中哪些是偶然因素,哪些是性格因素,哪些是命运的判决?哪些错误是应该归咎于自己的?并对权力和荣耀进行了深刻思考……实际上,皇帝离开这个世界前所做的感人的反省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每个读者都能从这部拿破仑的“亦真亦假的回忆录”之中得到各自的收获。
-
一生紧随毛泽东陈人康 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 著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他是三个常委之一。毛泽东笑着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在工哩”。邓小平说:“陈士榘,你的名声很响呀,打仗打得好,我们都晓得了!等打败了蒋介石,我再好好犒你!”建国初期,毛泽东说: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文革”中,他初林彪秘密召见,他巧妙应对……他岌岌可危时,毛泽东说:“要说山头,陈士榘和我是一个山头的,都是井冈山的”。戒备森林严的军医大院,发生了枪杀他的好友高级将领谭甫仁的惊天大案。得知详情后,他悲痛地说……中国原子弹爆炸震惊世界,毛泽东对他和张爱萍说:“你们一个做窝,一个下蛋!”“都立了大功”。
-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清秋子十年砍柴倾力推荐,比当年明月更轻松有趣的明史,比易中天更复杂的官场博弈。再现明代官场波谲云诡的斗争,讲述权力倾轧之中的取胜之道。张居正生于承平时代、未逢乱世,不能斩木为兵,起于草泽,痛痛快快地当一把枭雄。他面对的是牢不可破的“祖宗成法”,是老大衰败的帝国机器,是深不可测的官场黑幕。然而,陈规陋习挡不住张居正施展抱负,官场复杂的“梅花桩”,反而练就他超常机敏的拳脚。他也有心计,但却不是那种靠阿谀奉承方能自保的小人,他是堂堂正正当得起“国器”这个评价的人。整个国家,都曾经在张居正的操控之下,皇帝小儿也要看他的脸色战战兢兢,可他又不是心存篡逆的奸恶大蟗,他就是一个臣子,一个盖世无双的权臣,一个在官场凭智慧和谋略扬眉吐气的读书人。张居正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大明帝国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以施政的业绩而论,他不仅在明代政治家中排名第一,即便与诸葛亮和王安石相比也毫不逊色。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知道他的人并不少。但我们对张居正的印象,多半只能将他跟“一条鞭法”挂钩。张居正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功绩?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遗产?他的经历中有哪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传奇?他是怎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大抵都不甚了了。本书以老辣的文字描述了张居正一生的事迹,将明代政坛的几次大风波勾勒得有声有色,全方位地再现了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貌,为我们送来了一席“大历史”的盛宴。相关&prodid=bkbk718869">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皇家读本;&prodid=bkbk714961">张居正讲评《论语》;&prodid=zjbk490268">张居正讲评《孟子》皇家读本(上下);&prodid=zjbk314882">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张居正讲评)
-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徐文明中国历史在王安石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转机——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的转变。王安石似乎看到了这一转机,他的思想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和推进了这个转变,他试图把中国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轨道。他几乎获得成功,但最终功亏一篑。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如果他成功了,中国的命运就会发生重大转变,也许资本主义制度会在中国率先建立,科技与制度文明会战胜马蹄与武力征服,人类历史也许会因此而重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转过一个千年的大弯,时间的洪流从河西冲向河东,中国又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是天地自然的特性,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变化是自然的规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国家的生命之源。历史翻过沉重的一页,前年一个轮回。在十一世纪,中国曾经有过成为第一个具有新体制、新文化、新技术的国家机遇,也有一个伟人似乎看到了。他竭力搬动历史发展的道岔,试图把中国引向这个崭新的轨道。他的努力已经大有成效,却又不得不接受功败垂成的命运。他就是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十一世纪的王安石:一个政治家的进退之路》以王安石为中心,以清新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刚毅的品格、质朴的本色、幽默的情趣、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翻开此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充满胆识的政治家、一位博取独创的思想家、一位出入自在的大圣贤和一位平实亲切的普通人的风采跃然纸上。
-
胡乔木叶永烈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所知甚少。本书第一次详细记述了胡乔木其人其事。他被誉为“中其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化大革命”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夹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其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书作者采访了胡乔木的夫人谷羽及其子女、秘书和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段重要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是一本因流畅的文笔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
见证共和国刘重阳、王占禹新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风雨中孕育了无数个传奇,或轰轰烈烈独领风骚,或平平淡淡鲜为人知。申纪兰就是一个传奇。她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村,是中国惟一的连续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迄今召开过十届。申纪兰能成为大会代表中的惟一,怎么看都是一个传奇。1953年4月15日,北京,中南海。申纪兰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她生活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一个叫西沟的山村,那年24岁,梳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
-
蒋介石日记揭秘张秀章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 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 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 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的广大读者来说仍不过是水月镜花,只能望洋兴叹而已。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年至1949年逐年的日记 1000余则,内容主要涉及军事、政治、党务、外交以及游冶、家事等活动,所谓“揭秘”就是根据日记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的解析、评注、诠释。《蒋介石日记揭秘》中的日记部分,是有选择地辑录而成,但是比手稿本起始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即近年发现的《参谋长日记》13则),而且补阙了手稿本遗失的1924年部分,从而在年代上保持了编排的连续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对手稿本拾遗补缺的作用。一直以来,蒋介石日记被列为与公众无缘的密档。《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的出版,不仅披露了蒋介石日记的真实面目,而且用以揭秘的文字本身也是人们平素难以见到的珍贵资料,因此,这本书可说是公开了双重秘密,从而可以使我们尽量置身于那个日寸代,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了解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鲁彤,冯来刚 著“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面对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他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气势磅礴地写出刘少奇从最辉煌到最悲惨的人生命运,他与共和国那段难忘历史的牵连。更重要的是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如他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读者在惊诧之余会掩卷长思……
-
蒋经国情爱档案(台)翁元 口述、(台)王丰 撰稿他,被人称为台湾经济腾飞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并创造了属于他的时代的辉煌。他经历了许多的人生磨难,也拥有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战乱年代他曾与好几位女子谱下过“神秘地下情”,章亚若不过是其中的一位。晚年他彻悟今是而昨非,而蒋方良也原谅了他的少年风流。蒋氏家族中,蒋经国的人生故事最为坎坷,也最为丰富多彩……本书全面揭示蒋经国早年,尤其是迁台初期其男女私情之内幕,细致勾勒蒋经国一而再再而三“感情他移”的轮廓,具体描绘蒋经国四位儿女鲜为人知之“风花雪月”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