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政治人物
-
香港二十八总督张连兴 著关于香港历史的书传,可谓汗牛充栋。张连兴同志的《香港二十八总督》一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和视点,来阐述百年来香港的历史,迄今尚属仅见。英国占领香港150年中,共派出总督28位。他们在任的时间长短不一,周围环境不同,有重在保护既得利益的,有积极进攻,向中国侵略扩张的。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异,又更有作为殖民统治的共性。《香港二十八总督》书中,对那些总督的生平,按照他们的在任顺序,把不同时间里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政制、生活、律例、风土人情,以至历史掌故综合叙述在一起,横摆着看是一系列人物传,竖起来看,是一部香港通俗史,别具一格。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是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实行的。香港回归后将实行一国两制。两制,一制是香港地区的资本主义,一制是内地的社会主义。它集中反映了香港从沦为英国殖民统治到今日回归祖国的150年间中国真正的桑沧巨变。清政府为什么被迫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就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腐朽,国势衰弱,失去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力量。辛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对于收复香港问题不但没有提出,而且一开始就宣布承认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各项条约。为什么?国家衰微,没有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只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不敢涉及香港岛,但那也无人置理。为什么?中国四分五裂,更加衰弱了。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全民奋起抗战,赢得世界刮目相看。其间,蒋介石也有心乘机收复香港,并一度表示,如果英国不答应归还香港,国民政府就不同它签订修改废除治外法权等条约。尤其是1945年日本投降,身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完全有权派兵赴港接受日本的投降,但终于眼看着英国军队远涉重洋,来港受降,蒋介石也不敢抗争。收回香港,到底落了空。为什么?依然是中国没有力量。英国看准了,蒋介石掌握的军队不少,但反共心切。他不但不会用武力来收复香港,相反,他还必须靠外国的支持,在国内发动反对人民的战争,来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抗日战争中,蒋政权下的中国,所谓“四强之一”,徒然虚语耳。新中国代替旧中国,故国新生,大踏步走上复兴的道路。香港得以收回,就是由于今天中国是在复兴的道路上行进。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本来只是中国人的事情,或者再加上英国的关心。如今是世界上广泛注目,俨然是一件世界性大事。绝大多数人热烈赞扬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少数人心里不痛快,耿耿于怀,但也说不出口。这决非偶然,因为它是由当今中国历史走向起作用的。人们所以要了解历史,是可以从它的演变中得出相应的认识。香港回归可以从各方面去认识,但是归根到底,我以为不外乎几个大字: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上述一些事实,与《香港二十八总督》内容有关。写在这里,或者有可供读者研究参考的地方。
-
梅朝荣品诸葛亮梅朝荣诸葛亮的一生是带有传奇性的一生,他是一个谋士,他是一个儒生,他是一个道士,他是一个忠臣,他是一个贤相。同一人演示了不同的角色,但是中国有句古话:物极必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充满疑问的一生。《梅朝荣品诸葛亮》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诸葛亮的才华、智慧、为人等,认为《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东西经过了作者再加工,骨子里有作者自己个人观点取舍,罗贯中其实是演义了诸葛亮,美化了诸葛亮。《三国演义》中传奇的诸葛亮为世人所推崇,人们往往用诸葛亮的谋略比喻聪明者之智慧。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的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梅朝荣品诸葛亮》用事实向世人证实: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
毛泽东的1949陈也辰,王钦双,著1949年,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还是对毛泽东个人而言,都是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所发生的巨变,犹如一幅波澜状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年,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西柏坡短暂停留之后,率领中共中央赴京“赶考”,入驻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南海。这一年,在经历了无数革命风风雨雨之后,毛泽东实现了人生最伟大的理想。这一年,毛泽东把他的足迹和记忆留给了风景秀丽的香山,留给了恬静的双清别墅,留在了天安门城楼那挥手的瞬间。也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挥戈南下,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划江面治”的梦想,勇追穷寇,致命一击;国民党反动派丢盔弃甲,仓皇而逃,顷刻间,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形势发展如此迅猛,着实有点出乎毛泽东的意料。然而,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军人物毛泽东一方面号召全国人民真诚合作,步调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方面领导全党及各界人士紧张有序地开展新中国的筹建工作。1949年10月1日,人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一天,毛泽东大踏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胜利面前,毛泽东注意保持共产党人虚怀若谷的精神,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已与全党同志:革命取得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脚下的道路还很长。新中国建立伊始,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本书将194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所发生的巨变,写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
改革家是怎样炼成的刘志琴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梁启超明王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能人辈出,群星灿烂,宰辅更是多达一百六十余人,何以在梁启超心目中,要数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同为大政治家的梁启超如此倾倒?北京读书人VIP俱乐部中国文化讲堂主讲人、明史研究专家刘志琴从历史中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居正,重现其万历年间的改革全貌。张居正是个性不凡的政治家,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将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通过修明法度,强化监督,近民便俗,惠农利商,使衰败的王朝一度恢复生机,人称“救时宰相”。在风云际会中,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独断专行,用人不当,以致祸起萧墙。他饱读经书,倜傥豪放,冷峻严酷,威震当朝,却又兼有泼皮样的身手。伟大与渺小,无情与重义,拒贿与好谄集于一身,这就是历代史书中说不尽的张居正。本书正是以十六世纪宏阔的历史为背景,向人们展现了张居正不凡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开创的不朽业绩。
-
萨达姆霸主梦的破灭张维秋在我一生的外交生涯中,可以说是与伊拉克有着不解之缘,也是与萨达姆近距离的接触最多的外交官之一。我在外交部几次任职,从职员到副司长,伊拉克始终是我所分管的国家之一。我到 过不少阿拉伯国家工作,但唯独伊拉克是我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两次长驻的国家……
-
抉择(德)格哈德·施罗德 著;徐静华、李越 译“我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从没人白送我什么。”他以实际努力面对德国的黑暗历史,因为“没有回忆就没有自由”。他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领域大举改革,因为“这是政府首脑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德国屹立于世界的明天”。他上任后每年至少来中国一次,因为“任何重大的全球性挑战,没有中国的参与都不可能”。《明镜》周刊认为,施罗德在任期间干得有声有色,“从来没有让德国人感到无聊”。在回忆录中,施罗德记录了他担任总理七年来的一些重大政治决策,顶住巨大压力坚持改革,不惜付出政治代价坚决反对美国发动伊战等。他还客观地记叙了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如普京、希拉克、布什等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在任期间,他非常重视德中关系,在自传中谈到了他每年一度的中国之行及中国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同时,施罗德还告诉你他如何利用每一个机会,超越卑微的身世,在艰辛中奋斗成为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
-
慈禧外传(英)约翰·奥特维·布兰德、(英)埃特蒙德·白克浩斯 著;张伟红 译1910年,布兰德与白克浩斯两人合著的《慈禧外传》一经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仅在出版后最初的18个月里就重印了8次。当时的《纽约时报》评论《慈禧外传》说:“此书堪称权威之作,因为它所依据的事实,全部出自于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对于这本书即使是匆匆一瞥,也能感受到它卓越的品质……或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中文档案向世界披露过,也没有哪本书对中国宫廷生活的真相有过比这更详尽的反映。”另一家杂志《观察家》评论说“很少有哪一本围绕国家档案所写成的书,能像这本书,如此可靠、如此丰富、如此引人入胜。”
-
我的父亲任弼时任远志 著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有传奇的人生经历,他在很多人的心中是厚道诚恳的长者。任远志是任弼时的长女,15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仅四年而已,感受到的浓浓父爱却温暖着她的一生。
-
蒋介石的文臣武将徐平 主编,陈卫平,高强 副主编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蒋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在其漫长的军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将领成为他所倚重的左辅右弼。作为蒋的心腹和亲信,这些文臣武将屡屡受到重用,是蒋介石起家和维系统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或为军师、智囊,出谋划策;或为高级幕僚,官居要职;或为统兵大将,执掌兵符;或为封疆大吏,镇抚四方。他们与蒋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一方面,他们为蒋所支配、利用,替蒋效力卖命,鞍前马后,跟班跑堂,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他们仰仗蒋的提携,封官加爵,出将入相,飞黄腾达。有的有分歧,但始终未离开蒋介石集团;有的最后走向光明,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中;有的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大陆解放前夕;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迅速瓦解,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也在大厦将倾时走上了不同的归宿:(1)阵亡或自尽。如嫡系将领邱清泉等死于战场;“文胆”陈布雷则选择弃世而去。(2)被俘。主要是一些在前线厮杀的嫡系将领如王耀武、廖耀湘、杜聿明、宋希濂等。(3)起义、投诚。如张治中、郑洞国(投诚)。(4)流亡海外。如宋子文、陈立夫、孙科、卫立煌(后回国)。(5)随蒋介石逃至台湾。这部分人又分两类,一类是到台后继续受到重用,如陈诚、顾祝同、周至柔、胡琏等;另一类则未被起用,郁郁而终,如陈果夫、胡宗南、汤恩伯、薛岳等。应该说,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早年大都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推翻封建的辛亥革命、铲除军阀、东征北伐和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也追随蒋介石参与了“剿共”和内战,甘为蒋家主朝的鹰犬,充当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成为战争罪犯。当然,一部分人后来树起反蒋大旗,投向人民怀抱;而当了解放军俘虏的,经过长期的教育、改造,最终都被人民政府特赦释放,获得了新生。 由于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所处的重要位置,他们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了解这些文臣武将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本书选收了其中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50余人。
-
蒋介石刘艳宇这是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传记文学。溪口,老蒋的出生地;慈湖,老蒋灵柩暂厝处。一个“到”字,连接了老蒋一生的88年。方永刚是一个善于把研究成果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地表述出来的语言高手。在《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蒋介石传)》中,作者用40万字、分六个篇章,把一个逝去卅余载的老蒋活灵活现地重塑出来。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担任北伐军总司令,为结束分裂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中国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作出了贡献;八年抗战,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直至抗战胜利。这不仅对中国是救亡图存的壮举,而且对二战东方战场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已为举世所公认;蒋介石晚年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一大贡献,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及时地、严厉地打击台独势力。蒋在台湾27年,台湾始终没有落入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