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水浒全传(明)施耐庵集撰;(明)罗贯中纂修《水浒全传(套装上下册)》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
彭公案(清)贪梦道人著彭公,是我国古代的清官之一为广大人民广为传颂。他断案的故事也留传千古而不衰,他断过的案,大到人命关天,小到鸡毛蒜皮断过之后时人无不怕手称快,至今人们还不忘这位“包青天”。本书所辑就是他断案的一些故事,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和裨益。《彭公案》以彭朋出知三河县、升绍兴知府、擢河南巡抚、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叙述李七侯、黄三太、杨香武、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除盗平叛的故事,结局无非是清官邀得圣宠,侠客受到奖赏。民国初艺人尤少台据清贪梦道人同名小说改编演出。述清代绍兴府侠士黄三太闻清帝康熙貌丑,欲一睹。赴京,得九门提督飞天豹武七之助,于康熙出猎时假充武弁随行。康熙遇虎,三太金镖打虎相救,得钦赐黄马褂。三太返乡,邀江湖好汉庆赏。杨香武闻而不服,夜入皇宫盗得九龙杯,欲持往绍兴与黄争誉,不料在茂州客栈为神偷王伯燕窃去。王将杯售与一卸任官员,二郎山盗袁龙、袁虎劫杯,送给扬州避药庄庄主周应龙。康熙失杯,命钦差彭朋访缉。彭至三太处邀各路江湖好汉查询,杨、王道出实情,众好汉至扬州劝周应龙交出九龙杯,周拒之,杨香武二盗九龙杯,众好汉大破避药在,周应龙逃往河南紫金山。彭、黄伴杨香武回京送杯请罪,肃亲王不信杨有盗杯技能,令杨入王府盗杯。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得以免罪。为追查周应龙拒交九龙杯之罪,众好汉破紫金山擒周归案。河南北星庄庄主花得雨为害地方,彭朋率众好汉破庄除花,花弟得雷逃往大同,盘踞溪皇庄。彭朋至大同私访,被得雷识破押禁。得雷欲杀彭为兄报仇,众好汉乔扮戏人混入溪皇庄,杀死得雷,救出彭朋。女盗九花娘设迷人馆诱惑少年,彭朋遣入前往探访,并破之,九花娘逃往剑峰山,嫁寨主焦振远第五子焦信。黄三太、诸彪等劝焦振远献出九花娘,不从,遂破剑峰山,擒焦氏父子和九花娘。飞龙岛盗韩登劫彭朋,禁于岛中。众好汉破飞龙岛救出彭朋,复又破清水滩、连环寨。贺兰山白起戈摆木羊阵,众好汉中伏,死伤过半,后经探明阵图,打破木羊阵。彭朋功成回京,向帝复命。此书目传人有朱耀良、胡天如等。又潘伯英早期亦曾据小说编演此书目,传徒唐骏麟。《彭公案》在叙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断案中,不畏权贵阳市,秉公执法,打击、征治贪官赃吏和豪绅恶霸的同时,塑造了许多各具性格特点的人物,像心高气傲、沈稳庄重、武艺超群的侠客黄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鲁莽、不贪财色的绿林豪杰窦二墩,占山为王、老奸巨猾、专干打家劫舍勾当的吴太山等,都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
河汉遥寄王蒙,萧乾等著始终站在文学发展前列,并且一直保持这种态势,是《收获》之所以被公众誉为“文学阵营中成功守望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收获》感应时代脉搏,率先发表一批直面现实的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铺花的歧路》、《人到中年》……一篇篇震聋发聩的作品,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文学探索热潮中,《收获》更是以引领时代的姿态,推出了一系列探索作品。由此,马原、余华、苏童、莫言、格非……一批今日文坛中坚力量的作家浮出水面。活跃于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张者、李洱、东西、红柯等也都是在《收获》的关注下被推向社会的。散落在各期《收获》杂志上的一些散文专栏,更是以其强烈的人文色彩,推动了散文的发展。从初期的《作家书简》、《朝花夕拾》,到近年的《人生采访》、《河汉遥寄》、《好说歹说》等,每一专栏都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李辉的《沧桑看云》,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文化大散文的时代。其间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辨色彩,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思索。本书收入叶至诚、李子云、王蒙、萧乾等人的回忆亲人故友的文章,真情实感,动人心魂,值得品评一番。本书是“收获丛书”中的一册。
-
六朝小说陈文新编著“文各有体,得体为佳。”各种文体,其职能是并不一样的。不但与传奇小说相比,笔记小说有其独特的文体规范,而且,在笔记小说的领域之内,志怪与轶事的审美追求也是泾渭分明的;更进一步地说,志怪中的“博物”体、“拾遗”体、“搜神”体,轶事中的“琐言”体、“排调”体、“逸事”体,也各有不同的旨趣。为了帮助读者领略和把握六朝笔记小说的审美特性及其演变线索,《前言》将分别对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的文体职能加以探讨、说明。
-
水浒传(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张艳云校点《世说新语》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篇,记载从汉代经魏晋到刘宋初年的士大夫以及其他人士的各种言行。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清谈之风起于汉末,盛于魏晋,所以《世说新语》里收集了大量有关清谈的记事,成为研究我国中古哲学思想的最主要的读物,书中提供的关于当时社会风俗习尚之类资料一向也为史学研究者所珍视。《世说新语》的文章十分出色,常有传神之笔,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世说新语》记述中保存了当时人的口语,语言研究者颇感兴趣,已有《世说新语辞典》问世。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世说新语》确是一部重要的古籍,值得向读者推荐。
-
西厢记(元)王实甫撰;吴书荫校点《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久享盛誉的作品。作者王实甫,名信德,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约是由金入元时期的杰出戏曲大家。所著杂怖十三种,大多散佚,除《西厢记》外,尚存有《丽堂春》一种及《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西厢记》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但它实际上是蓝本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剧写书生张珙宇君瑞赴京应试,在河东普救寺邂逅相国小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爱慕。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他们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终于冲破了崔夫人的重重阻绕,结为夫妇。作吕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热情讴歌张生和萑莺莺追求爱情自由,向往幸福的叛逆精神,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居眷属”的美好理想。全剧五本二十一折,休制宏伟,大早期元杂剧中仅见。情节曲折,跌宕多姿,引人入胜。作者善于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喜剧冲突,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个性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曲词华赡优美,无论是描摹环境,还是渲渲气氛,都呈现出诗情画意,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
七剑十三侠唐芸洲(清);北海,崔大勇,樱珠,祝宏远 校点《七剑十三侠》问世后,续作与仿作纷出,以至于在清末明初形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流派。这种既贯穿惩恶扬善的传统侠义精神,又闪烁着剑光侠影、亦真亦幻的剑侠小说,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笔墨影响了同代人的创作,而且对于五十年代兴起的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
封神演义许仲琳 著;苗壮,王若 校点暂缺简介...
-
白话智囊(明)冯梦龙辑;诸伟奇等译《智囊》辑撰于明天启六年(1626),全书分十部,共二十八卷;崇祯七年(1634),为“补前辑所未备”(《〈智囊补〉自叙》),作者将书做了若干补充、调整和修改后重辑为《智囊补》,部卷数未变。本收首自序,次正文。每部设总序,卷首置识语,文后间系评语。全书广泛洒辑先秦至明末史料近二千余条,堪称一部集历代用智大成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