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
-
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编撰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老残游记·孽海花(清)刘鹗 著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地呆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绝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醒世恒言》中较多的作品谈的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编著者冯梦龙进步的思想观点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卖油郎独占花魁》说明以男女双方互相尊重爱慕为基础的自由婚姻终于战胜只论金钱地位的买卖婚姻,这篇小说几百年来也就流传不衰。此外,如乔太守面对既成事实,把三家纠缠得不可开交的官司,实事求是地判下;吴江县令从男女双方意愿出发,特别是女方一家意愿,判钱青与秋芳为夫妇,打了肇事煽诱的尤辰三十板,训斥了借人骗婚的颜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事。...
-
西游记钱之尚 主编《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题材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露骨的色情描写。许多作品,如《西山观设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奇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等都有猥亵描写。这类作品表现出市民的庸俗情趣。其二是浓厚的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参军冤报生前》、《酒谋财于郊肆恶,鬼对案杨化借尸》、《李克让竞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感神媒张容遇虎,凑吉日裴越客乘龙》等充满了感神遇鬼,善恶报应等的描写……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 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书坊刊行问世。其后凌蒙初又编著《二刻拍案惊奇》,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刊行。二书合称“二拍”。《初刻拍案惊奇》本为四十卷四十篇,原本已失,今所见最早且最为完整的本子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尚友堂刻本,全书存三十九卷(缺二十三卷),即实有小说39篇。...
-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明中叶以后,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从编辑到创作、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转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格调不一、色彩各异的短篇小说集。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标志着这批短篇小说集的最高成就。凌濛初步伍冯氏“三言”编著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思想意蕴大致相同,艺术水准也在伯仲间,故而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言二拍”。...
-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是冯梦龙编纂“三言”中的一种(另二种分别是《喻世明言》与《醒世恒言》),必须结合“三言”编纂的情况才能得到适当的说明;而包括《喻世明言》在内,“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特别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史的一大关键,所以,又最好从“三言”之前中国小说的源流引出才容易说得明白。...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张式铭标点在几千所的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聊斋志异》的地位就如同《红楼梦》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一样,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作者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写就《聊斋志异》,使其如奇峰突起,达到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精力所聚”之书。他自幼便以气节和才华自负,但却命运坎坷,科举失败,内心郁结,不得已,转而创作。所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藉以抒发内心愤懑、寄托生活理想的作品。《聊斋志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魅力的根源,在于它一书而兼两体,鲁迅先生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书中作品构思奇幻委曲,记事诙谲曼妙,行文典雅纯熟,风调寒峭高古。《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贫,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创作的无数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及艺术形象,都有扎根于社会的思想内容基础,并由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及爱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铸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心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此书刊行之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家,脍炙人口。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公认“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它使蒲松龄于在世时就已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
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王太阁注译词,作为一种配乐而歌唱的抒情诗体,她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新诗体。在唐朝得到一定发展,在宋朝则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她由依附于音乐的唱词上升为声情并茂的独立文体,由娱宾遣兴的文字游戏,提高表表现时代命运的重要篇章,由单纯的小令,繁衍为八百余调,二千三百余体的形式,因此呈现出百花竞妍的局面,与唐诗相映成辉。由于宋词在我国古代文苑占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有许多选本流传至今。而《宋词三百首》是目前最流行的宋词选本,为朱孝臧(1857—1931)晚年精心编辑。其选录标准以“浑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
宋词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等 选编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我国词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前人说过“一代有一代文学”,那么词就是最能代表宋文学的种类。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等,它大约起源于唐代中期。成熟于北宋。词的发展与音乐有密切的关和调可以会乐而歌唱,音乐的影响成了决定词的体式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宋词三百首》,本为近代著名词人朱孝臧所编选,虽然笔者对有些选目的处理并不认同,但考虑到这一选本的影响力,还是仍其旧贯,并对其进行简要的注释和评述,同时尝试用韵文的形式复原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