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埃莱娜费兰特作品〔意〕埃莱娜·费兰特套装包含:碎片(埃莱娜·费兰特作品系列) 烦人的爱 被遗弃的日子 偶然的创造 那不勒斯四部曲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那天早上,我忽然想到一件让人无法忍受、同时又很有趣的事:我、维多利亚、我父亲都无法真正摆脱我们共同的根源,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爱的和恨的都是我们自己。」《成年人的谎言生活》(2019)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继“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一部作品,聚焦于出身那不勒斯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的青春和成长。在她父亲离家两年前,十二岁的乔瓦娜偶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自己很丑,越来越像他一直嫌恶的妹妹维多利亚,这句话驱使乔瓦娜次走向那不勒斯下城,面对父亲抛 在身后的卑贱过往。乔瓦娜见证了姑姑维多利亚和恩佐昔日荒诞而悲剧的爱情,也和恩佐的遗孤托尼诺、库拉多和朱莉安娜缔结了古怪的友谊。那片粗鄙和鲁莽的低等社区,逐渐成了乔瓦娜反叛上城的中产阶级伪善生活的工具。她以一种自虐般的激情观察并模仿成人世界的谎言:父母虚伪的婚姻、维多利亚烂俗的情感故事、父亲和姑姑争夺的那只手镯的真相…某一次跟随姑姑去教堂时,乔万邂逅了虔敬而博学的罗伯特,并暗暗介入到朱莉安娜与罗伯特的恋情中间。在对罗伯特的暧昧想象破灭后,乔瓦娜以一种利落而残酷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处子之身。在去威尼斯的火车上,十六岁的乔瓦娜和好友互相许诺,要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进入成年。 《碎片》(2016)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 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全书按年代分为三辑:部分“碎片1991—2003”是作家和出版人的书信往来,重点讨论了《烦人的爱》中母亲的身体与写作的隐秘联系,也收录了她和导演就该小说的电影改编进行的细致商榷,还包含了作家从未被发表过的一些创作片段;第二部分“拼图2003—2007”收录了作家和导演就《被遗弃的日子》的电影改编进行的往来书信,以及她在前三本小说中探寻的不同方向;第三部分“书信2011—2016”收录了自“那不勒斯四部曲”出版以来作家接受的部分书面采访,读者可以窥见作家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历史和任务的犀利看法。本书标题“碎片”(frantumaglia)来自作者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但作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文学理念,并尝试在多年的创作中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作家要利用这种旋涡般的力量,直面失控的风险,抵达令自己、令读者陌生的真实经验。《偶然的创造》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18年在英国《卫报》持续一年的专栏合集,也是作家自1992年出版处女作以来,首次尝试自传性书写。通过五十二篇凝练生动的短文,作家回忆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诸多经历、人和物,阐释了自己对恐惧和嫉妒、成长和衰老、身体与写作、谎言和隐私等主题的看法。这些诚实又节制的文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敏感、羞涩、厌恶感叹号、和烟瘾还有失眠症搏斗多年的作家形象。她肯定童年那些令人振奋的谎言,享受母亲的身份。她怀念英年早逝的友人,赞美植物的扩张和女性身体的生产性。她坚信,写作光凭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她认为,梦想回到过去,是对青春的否定;她也断言,民族特点或者说民族自豪感,是一些简化的东西,需要与之进行抗争。鉴于每篇专栏的主题均由《卫报》编辑指定,她坦诚这段经历既让她恐惧,又给了她很多启发。对于费兰特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除其作品、访谈和书信之外,抵达作家一直拒绝示人的面孔和自我的珍贵文本。 《烦人的爱》(1992)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描述了一段充满痛楚和阴影的母女关系。在黛莉亚四十五岁生日当天,本应该坐上火车来罗马给女儿庆祝生日的母亲阿玛利娅被人发现溺亡,身上只穿着一件精致的内衣。黛莉亚回到故乡那不勒斯,试图查清母亲的死因。身为裁缝的母亲一辈子都被迫掩盖自己的魅力 ,以此逃避好妒的画家丈夫的体罚,却在死前留下了一箱来历不明的高档衣物。黛莉亚对母亲的挖掘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记忆的救赎。她越接近母亲晚年的秘密,关于阿玛利娅的真实就如同尖锐的碎片,将黛莉亚多年来精心构建的谎言彻底击溃。她在迷乱中意识到,阿玛利娅承受的暴力,不止来自专制残忍的丈夫和兄长,抑或是在她身边徘徊多年的商人卡塞尔塔,更来自童年的自己、来自自己对母亲无法平息的占有欲望。黛莉亚终穿上母亲馈赠给自己的衣物,和四十年前的谎言和解。在母亲离世的海边,她将自己的证件照片涂抹成母亲的样子。对她而言,阿玛利娅从未离开,她就是阿玛利娅。等......
-
当代英雄[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贵族出身的年轻军官毕巧林在高加索的经历。他因为无法避免精神上的空虚和道德上的堕落,不满世俗现实,玩世不恭,到处寻找刺激,无事生非,玩弄女性。毕巧林这一艺术人物标志着俄罗斯文学中患有时代病的“多余人”形象的诞生。《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借鉴普希金诗体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经验,经过大胆创新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树起的又一丰碑。它所采用的多渠道,多角度的描写方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对人物心理的深层剖析形成了社会心理与哲理小说的新文体,其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影响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后续伟大作家的创作。如果说《叶夫盖尼·奥涅金》是诗歌中的散文,那么,《当代英雄》便是散文中的诗,两部杰作双双成为俄罗斯长篇小说的源头,连同果戈理的《死魂灵》一起,牢牢地奠定了近代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基础。
-
两次暗杀之间〔印度〕阿拉文德·阿迪加《两次暗杀之间》是阿迪加出版的第二部作品,却创作于斩获布克奖的《白老虎》之前。书里的十四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印度南方小城基图尔。两次暗杀指的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两次政治谋杀事件,即一九八四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与一九九一年拉吉夫·甘地被害。前一事件标志着印度以“紧急状态法”为标志的中央集权时代的结束,后一事件恰逢印度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书中的故事围绕印度不同阶层、种姓与宗教信仰的人物展开,表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严酷现实,逼真地描摹出现代印度的真实面貌与众生百态。
-
离世猫的花园[土耳其]比尔盖·卡拉素内容简介: 《离世猫的花园》是一部童话式小说。贯穿全书的是一项古老的象棋比赛活动,该项比赛在一个地中海城市每十年举办一次,在无名者的叙述中穿插交织十二个寓言式童话故事。 渔夫在海上捕鱼,被捕的鱼吞食了渔夫的胳膊并挂在渔夫身上,胳膊在鱼嘴里的渔夫与嘴里吃着渔夫胳膊的鱼逐渐融为一体,渔夫爱上鱼在吞食他时身体增加的重量,但是没有人能够看见吃了渔夫胳膊、长在渔夫身上的鱼;一周当中的海,水当中的星期二,行走者中的黄貂鱼,游水者中的猫……这是给听话的人的绕口令,每天晚上只有一辆车开往鲤溪,但它已经开走了,这是给永远也到不了鲤溪的旅客的信息;对人类恐惧,却抵挡不了对世界的好奇,经历提心吊胆之后才勇敢起来,这是一只无畏的刺猬的游逛笔记;行走在狭长暗道里的年轻人,在抵达光亮的时刻却失去了视力,在没有光的地方,里里外外他始终独自一人;还有像鼬一样的小动物,安家寄居在托钵僧腰带夹层中,用自己的爪子像弹吉他一样来来回回挠他的皮,咬他的肉,让人体味着时刻会出现的撕扯与洞穿的疼痛;又如一种类似郁金香的植物“红蝾螈”,人们一旦吃了就永远不能撒一个谎,等等。故事背后指向的是人类不可逃脱的不幸、绝望,甚至黑暗,还有幸福的时刻。 说给大人的童话故事,其实更像是童话故事。小说语言如呓语一般,经常被撕裂、颠覆、重组,在一个故事中又讲述另一个故事,相互滋养,元素周期表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又充满了谜题。整部小说就像是一团由梦组成的纱线,在展开的过程中相互纠结缠绕在一起,作者用无法辨认的思想表达无法言说的情感。我们只能一路捡拾作者言语的碎片,试图窥探谜题后隐藏的冰山世界。
-
独抒己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唐建清 译《独抒己见》是《洛丽塔》作者、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的自编文集,以《巴黎评论》《时代》《纽约时报》《花花公子》、BBC电台等知名媒体的采访为主体。22则访谈,11封致编辑的信,14篇文论,勾勒出鲜明而坚定的自我肖像。不同于其他小说作品,《独抒己见》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自述;江湖上流传的独具纳式风格的“毒舌”经典语录,大多出自此书。纳博科夫面对着媒体提出的种种刁钻问题,提出一系列坚定见解,谈及生活、文学、教育、电影以及其他种种主题:“洛丽塔”如何险些付之一炬;对蝴蝶怎样迷恋一生;什么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旅行方式;何为翻译和创作艺术的终极标准……他毫不理会那些读不懂他作品的庸众,乐于宰杀那些他不认同的文坛神牛。读者可以藉由这些火花四溅的文字,读懂纳博科夫,踏上他脑海中那座迷人、险峻而富于挑战的精神岛屿。
-
巴黎伦敦落魄记乔治·奥威尔 著,陈超 译《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巴黎伦敦落魄记》是奥威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纪实性作品,讲述了奥威尔本人在巴黎和伦敦自愿走入贫民窟,体验社会最底层生活的真实经历。对英国殖民体制感到彻底厌恶绝望后,奥威尔的文学梦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终于首度开花结果。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可以看成是奥威尔为自己曾经为殖民体制服务的忏悔和救赎之旅。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体制的忠实信徒,或许奥威尔刻意选择流浪和挨穷是对自己能否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考验。巴黎和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繁华之地,社会底层的贫穷和困顿却令人触目惊心。奥威尔“自甘沉沦”,与劳苦大众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在英国左翼文学作家中实属另类,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巴黎伦敦落魄记》成为一部揭露社会不公的经典纪实作品,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且听风吟村上春树《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青春三部曲”。小说以人称展开。“我”是一个在东京上大学的学生,1970年在家乡度过暑假时,整日与朋友鼠一起在酒吧喝酒聊天。一天,“我”在酒吧卫生间看见一个左手没有小指的女孩醉倒在地。于是护送其回家并守护一夜,反而造成误会。几天后,两人在一家唱片店偶然相遇,开始交往,关系日渐亲密。这段恋情到“我”的暑假结束共持续了18天。之后,“我”回到东京继续学业,等到寒假再次回到家乡时,女孩已经一去无影踪。短暂的恋情开始得偶然,结束得没有头绪。后只有“我”独自坐在海边,且听夏风轻吟。
-
浮云吴菲 著战时雪子为了摆脱亲戚伊庭的情感控制远赴印度支那,却在密林遍布的南国邂逅有妇之夫富冈,陷入又一场不伦之恋。战争结束后雪子与富冈各自返回日本,残破的现实让一切幻梦破碎。雪子浑浑噩噩不知该如何活在世上,她已经看透了富冈的凉薄,几度欲与其分手,但终究难以挣脱……在一次次理性和欲望的纠葛中越是挣扎越是沉沦,清醒着堕入命运的泥沼。《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最后的代表长篇小说,是其文学生涯中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四十余年饱含艰辛的人生经历,让林芙美子的视线触及人的卑劣,也追逐着人的良善,冷彻的笔触晕染出对芸芸众生的深切悲悯。川端康成评价林芙美子:“能如此感叹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见。”传奇小说家、永远的文学少女,林芙美子的魅力横扫文艺界。她凭借对女性经验的自传式书写,成为日本“女流文学”的典范,其独树一帜的“放浪”风格更是扩展了“私小说”的疆域。她是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钟情的作家,其作品先后六度被改编搬上银幕,其中电影《浮云》斩获无数大奖,荣登二十世纪日本百大电影排行榜第二。
-
地球尽头的温室[韩]金草叶由于气候恶化,天气频发,地球进入“落尘时代”,熟悉的动植物一一灭绝。人类的体质也发生改变。一类对粉尘产生抗体,遭到抓捕和买卖。另一类成为半人半机器,被曾经的同胞用过即弃。为隔离粉尘,人类分裂成不同群体。一派在城市里建起巨大玻璃罩保护的“巨蛋城”,少数边缘人和流民则在山区建起“森林村”。“巨蛋城”里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人们为自保不惜相互踩踏。“森林村”却在一位传奇女性知秀的带领下,自给自足,收留来自全球各地因战乱、屠杀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在森林村深处的密林里,隐藏着一座巨大的温室,其中生长着一种人为制造的奇特植物。有人说,在寂静的深夜里,它会发出荧荧绿光……末日时刻,凡人和英雄都面临抉择。选择爱或选择恨,选择通向不同的未来。
-
太冷、太热、太早、太迟【比利时】托马斯·冈兹格一个从没有成功完成任务的杀手,一个前途无量却爱上异国叛逃运动员的钢琴少女,一个为心仪女孩而战的冷门运动冠军竞争者,他们能收获美好未来吗?领取养老金的门房大叔、沮丧的年轻野心家、单身女性和水管工,在他们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本书收录托马斯•冈兹格的二十五篇曾发表在杂志和文集中的中短篇小说。作者用生动的对话、流畅的镜头式场景,描绘了人们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尽管他们试图跟环境妥协,却仍有未曾预想到的命运在前头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