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
-
失语者[韩] 韩江 著人的身体就是悲伤。它由凹陷的地方、柔软的地方、容易受伤的地方填满。手臂、腋下、胸部、大腿间。这副身体为了拥抱人,为了被别人拥抱而诞生。有时候不觉得很奇怪吗? 我们的身体有眼睑和嘴唇。它们偶尔从外面关闭, 也可以从里面紧紧锁上。没有任何原因,也没有预兆,女人就会失语 。第一次是在17岁的冬天,她感觉自己的舌头和手中发射出的句子像白色蜘蛛网一样把自己捆住,非常羞耻。每一个词语都能被她清楚听见也能读懂,但她无法张开嘴发出声来。让失去语言的她的嘴唇再次颤抖的是陌生的外语——一个法语单词。半年前她的母亲去世了,几年前她离了婚,经过三次诉讼女人最终还是失去了九岁儿子的抚养权,送走孩子之后她患上了失眠,难以承受之重的单词的结晶像冰冷的炸药一样被安置在不停跳动的心房中间。她每周都去看一次心理医生。那位年过半百的心理医生判定她是因为近来的生活境遇刺激下的暂时失语,可她只是一遍遍在桌上写着“不是的,没那么简单…………”男人40岁,在命中注定中视力逐渐减弱,被医生断言还有一年将永远失去光明。他把家人都留在德国,十几年后独自返回韩国教授希腊语。 在学院的学员中,她注意到不说话、不笑的女人。当逐渐失去语言的一个女人的沉默和逐渐失去光明的一个男人的光相遇刹那,一切也许都被允许发生改变。
-
丽塔·海华丝的背叛[阿根廷]曼努埃尔·普伊格潘帕斯草原的巴列霍斯镇,一个典型的拉美南方小镇:这里风沙滚滚,生活乏味,却也滋长着各种流言与情事,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孤独与秘密,渴望于庸常中瞥见一抹亮光。小男孩多多生活中的唯一乐趣,是和妈妈去影院看电影。只有当电影开演时,他的生命才开始鲜活,然而,那些璀璨貌美的女明星也成为他内心世界冲突的开始。当生活的真相徐徐展开在这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男孩面前,他逐渐学会游走于现实与大银幕所创造的梦境之间,编织出自己的故事,开启无边的心灵漫游……本书分章节以电话对白、内心独白、日记、作文、随笔及信件等形式展开,以温柔赤诚的笔触,敷上幽默和八卦的色块,描画了围绕多多的诸多人、事、物,勾勒出一幅潘帕斯小镇的生活图景。
-
马可瓦尔多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马小漠 译这个马可瓦尔多,有着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志牌、红绿灯、橱窗、寬虹灯、宣传画,那些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都从来留不住马可瓦尔多的目光,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一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四季流转,马可瓦尔多用自己的巧思,对这个世界进行奇妙观察。他可以和蘑菇,和候鸟互动嬉戏,也会带着孩子们在消费主义的超市里迷惘和叹气。下雪的“那天早上,把他弄醒的是寂静”。这是卡尔维诺献给城市的樶后一首爱情诗,在轻盈与多彩中,我们发现着更多可以期待的东西。
-
简·奥斯丁文集简·奥斯丁 著,孙致礼 译“简·奥斯丁文集”包含英国杰出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六部长篇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以及去世后发表的《诺桑觉寺》和《劝导》。她以非凡的洞察力和精妙的语言,真实展现了周遭世界的小天地。这六部代表作跨越从1795年至1816年的半生时光,是奥斯丁短暂浓烈创作生涯的伟大结晶。她作品中展现的情感态度,时至今日,依然是超越时代的洞见。本版由著名翻译家孙致礼先生根据牛津版倾心翻译,准确生动;特别收入维多利亚时代著名插画师休·汤姆森数十幅经典插图。
-
分成两半的子爵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吴正仪 译中世纪战场上,梅达尔多子爵跃马横刀,却被土耳其大炮轰成两半。一个完整的人就这样被分成了一半恶人和一半圣徒。子爵 说:“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人在与自己的恶斗中体验到了“完整”的世界。虽然分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樶终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但很明显,如果没有那场分裂,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并不足以让全世界变得完整。
-
不存在的骑士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吴正仪 译我们,究竟如何证明自我的存在?阿季卢尔福,一副行走的铠甲,一名不存在的骑士。他由精神力和骑士的高傲灵魂组成,凭借意志的力量效忠查理大帝,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收录卡尔维诺亲笔后记,讲述“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创作历程:《不存在的骑士》远非尾声,而是序曲。
-
树上的男爵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吴正仪 译十二岁的柯希莫,因忍受不了姐姐做的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到了树上。从此,他的双脚再也没有踏上地面:他在树上读书、狩猎、救火、与海盗作战,甚至恋爱、写作。他的墓碑上刻着:“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收录卡尔维诺亲笔后记: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
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张密 译黄昏的御花园暮年的忽必烈大帝凝神倾听来自威尼斯的青年旅人马可·波罗讲述他旅途中的城市,那些记忆的城市欲望的城市符号的城市轻盈的城市连绵的城市所有疆图上亦真亦幻的城市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樶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来的一个梦想”。
-
多谢不阅(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图书市场越发繁荣,装帧越发精致,书店越发引人驻足,作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红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杜布拉夫卡假借一个被英美文学市场冷落的东欧人之口,一一吐槽当今文学世界的诸多乱象: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还是: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薄如晨曦[法] 玛丽斯·孔戴 后浪17世纪的猎巫运动中,数不尽的男人、(尤其是)女人被冠以荒唐的罪名,施以酷刑,剥夺生命,成为资本与权力运作的牺牲品。本书以此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黑人少女蒂图巴历经大半生的流离与苦难,坚韧地追求爱与自由,逐渐认清自我价值、走向觉醒的过程。蒂图巴的母亲在贩奴船上遭白人强暴,她便是这次“仇恨和轻蔑行径的果”,自幼不得母亲的温柔与爱抚。未满7岁时,母亲因反抗种植园里白人男性的侵犯而被吊死,养父在被卖往新买主的路上咬舌自尽,蒂图巴被赶出种植园,靠奴隶同胞时时救济,后由好心的老妇收留,开始学习治病通灵的法术。她以自己的双手愈人无数,却又被无端冠以“女巫”的恶名,抓进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