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高中甫,潘子立 译《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2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而这12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2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
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其中,《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农夫和蛇》这些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一直被公认为人类最珍贵的智能宝库。其语言简洁精练、风格平易近人,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这部《伊索寓言》是根据广为流传的琼斯(V.S.Vernon Jones)的英译版本进行翻译的,部分插图选用的是拉克姆(Arthur Rackham)所作的插图。文图并茂,精美绝伦。
-
寂静的春天[美] 蕾切尔·卡森 著,王晋华 译《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激起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
海底两万里[法] 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 译1866年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类似独角鲸的大怪物,并有船只遭到它的袭击,由此美国派遣出一艘战舰对怪物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与了这次追逐行动。不料战舰反被怪物袭击,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两位同伴落水,幸被怪物所救——原来是一艘潜艇。此后他们便跟随艇长尼摩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三人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终于重新逃回陆地。《海底两万里》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集中了凡尔纳科幻、探险小说的所有特点。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
岐黄医论精粹冯伟勋,黄宗良黄宗良,粤北中医界的名医,197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历任清远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资深委员会委员,清远市名中医。《岐黄医论精粹:广东省名中医黄宗良医学拾慧》就是对黄宗良的从医经历、学术思想和内科医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后世俗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杨慧林 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长期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 CSSCI)数据库。2016年学刊被ESCI期刊索引数据库(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正式收录,2015年以后在本刊刊发的文章均可通过Web of Science期刊数据库检索。《基督教文化学刊》所设栏目,皆得名于基督教初入中土时的景教文典,以示纪念:1.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2.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3.化通玄理:基督教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4.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5.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6.法流十道:汉语基督教研究史料研究7.书殿翻经:书评及新书介绍8.和而不同:学术争鸣与回应9.罄集明宫:学术动态与研究综述
-
返本开新杨慧林 编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们所关注和我们所能论说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积累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续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世人探寻真理的途径却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神信念的分享和文化创造的更新。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西学之东渐,使得百年来的中国文化问题始终离不开西学与国学的相互砥砺,离不开二者在认知方式、社会统序、生存态度、价值体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争论和辩难,往往成为传统或现代、持守或开放的主要标志。而在近年的中国,对历史沉疴的反思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融和,使我们发现自身的文化处境实际上与西方日渐相似。这既使更多的对话成为可能,又使体用之争、优劣之争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过于直接地走向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而是在争论和辨难的途中稍事停留。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讨论基督教文化,便应当是一次这样的停留。在平和的停留之中,应当包含着对西方文化精神的追索,也应当启发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透视;它可以借助基督教文化的理念为参照,却必然是以中国人的生存经验为根据。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切入深层的中西思想对话。《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长期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
-
第四届黄寺论坛寺院历史文化研究王长鱼 编宗教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佛教中国化也是佛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翻阅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佛教自汉代正式传入我国以来,自觉适应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实现中国化的精华资粮,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藏地区与藏族本土宗教信仰积极交融,与藏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不断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教化功能;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社会也得到了不少封建帝王和皇家贵族公权力的支持。因此,佛教自觉适应中国社会,在实现佛教中国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挖掘和弘扬的内容。寺院是佛教传承的主要载体。编辑出版佛教寺院历史文化研究资料集,目的是要推动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研究工作。佛教中国化不仅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不断适应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新的发展。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保护和佛教协会、佛教教育机构的建立,为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奠定了基础,以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就是积极探索。进入新时代,佛教界高僧大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汉传佛教的解经讲经活动和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等,为我国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做出了新探索和实践。
-
佛教文化与和合生态范殷铭将佛教文化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这项研究涉及当代中国的两大现代化建设主题:一是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这一文化建设问题,二是涉及现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这两大建设主题所涉及的是目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是亟待国家和每一个公民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范君殷铭先生的《佛教文化与生态和合》一书可谓恰逢其时,正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中国发挥拯济人心、淳厚道德、和顺秩序、助益生活的正向作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扮演过极其重要的文化角色。佛教文化关于发菩提心、普度众生的广大宏愿,关于明心见性、亲证真如的智慧见地,关于遵守戒律、修习定慧的真切功夫,关于利益众生、积集福德的道德修养,关于了生脱死、圆满生命的追求,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佛教文化的这些内容必将被融入社会主义文化的框架之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
追寻黑暗时代[英] 迈克尔·伍德 著,徐菡 译在罗马人到来之后,在诺曼征服之前,英格兰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次黑暗中的旅程,试图在一个个名字中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印记逐渐消逝,欧陆之风越来越强劲的理由。从布迪卡到亚瑟王,从萨顿胡到麦西亚的奥法、阿尔弗雷德大帝,再从光荣者埃塞尔斯坦、血斧埃里克到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和征服者威廉,这些传奇性的君主串联起了古代英格兰的历史,在看似混沌的黑暗时代薪火相传,让口述传奇与历史血肉相融,写就中世纪之前带有神秘气氛的英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