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镜子的碎片(法)圣艾克絮佩里 著,贾石,陈旻乐 译《镜子的碎片》收录了圣艾克絮佩里的《杂文集》、《写给战争》和《随想录》三部作品。在《杂文集》和《写给战争》中,作者阐述对飞行、战争、革命的种种看法,彰显了独立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随想录》是作者死后才得以发表的私人笔记,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等领域。《杂文集》和《写给战争》是作者以写作“介入”社会,“介入”人生的个体努力,阐述了作者对飞行、战争、革命的种种看法,彰显了圣艾克絮佩里独立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随想录》是作家的私人笔记,死后才得以发表,故而保留了作品所有“未完成”的特征和片断随意的真实原貌,所涉足的领域很广,圣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美)E.B.怀特《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中的主人公突然,他的病似乎不治而愈,他不再眩晕,感觉稳稳当当。在他和路灯之间,冒出一棵小树,生长在那里,浸透了黄错景象,每一片镀上金边的叶子都美轮美奂。美景当前,特雷克斯勒的脊椎里自然有所触动,第一次感到如此轻微的震颤。“我想要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就要它长在那里的样子。”他意识到他想要的,谁都无法给予,这让他有了迟来的自豪感。他不再计较身体不舒服,对心中的害怕不再感到难堪;在他的恐惧丛林中,他瞥见了(就像他以前经常暼见一样)勇气之鸟艳丽的尾羽。
-
姨妈侄女和狗(英)塞缪尔·巴特勒暂缺简介...
-
松尾芭蕉散文(日)松尾芭蕉本书内容包括纪行•日记和俳文两大部分。从艺术表现角度来说,日本的纪行文学就是富有文学意味的游记,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强烈,而所见所闻只是作者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舞台和道具。行文注重结构,语言讲究文采。芭蕉的俳谐纪行,尤其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日本的纪行文学,最早发轫于记录旅程顺序、带有“序”的短歌,芭蕉的纪行最初也缘于此种体式。总起来看,芭蕉的纪行文创作,是由以发旬(俳句)为主体渐次转向以文章为中心的探索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舍弃“歌”的要素,相反,芭蕉的纪行文学始终保持“歌文一体”的风格,洋溢着丰盈的诗意。他明确宣言:诸如“其日降雨,昼转晴。彼处有松。那儿有河水流动”般的记述,只能算是旅行记,不是文学纪行,至少这不是自己所要写的纪行。芭蕉评价自己的纪行文章:“似醉者之妄语,梦者之谵言。”他认为,自己并非常人,而是一个狂人,大可不必局限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具体记述,他写的是“意象的风景”、“山馆野亭的苦愁”。他是为了记下一个“在风雅的世界里徘徊”的自己的影子。元禄三、四年(1690、1691),芭蕉打算在《笈之小文》中贯彻这种理想,但此文半途而废。《笈之小文》所未能表达的风雅的理想图,终于在后来的《奥州小道》里实现了。在这部作品里,出于表达主观意识的需要,芭蕉更改和省略了一些旅途中的客观事实,使得一些章节含有虚构的内容。因此有人说,芭蕉的纪行实际上是借助于纪行文学形式的“私小说”。芭蕉唯一的日记《嵯峨日记》,也和纪行一样,是当做文学作品写成的,和同时出现的纯粹记述旅途经历、气象天候的《曾良旅行日记》迥然各异。
-
康复的家庭大江健三郎 著;竺家荣 译《康复的家庭》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以残疾孩子光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如清澈溪水,自作者笔下缓缓流出。光的智力障碍常使作者感到苦恼,但光的天真又时时给家庭带来微笑与感动。光会因为父亲的不体谅而闹别扭,又会在事后尽量找机会和解,加上其他家庭成员的微笑旁观与适时调解,原本辛苦的生活因此活泼生动起来,充满温暖的亮色。而当光借助鸟鸣走进音乐世界,并终于写出豆芽菜一样的音符,开始音乐创作,那份纯然的情感流露,让人心灵震撼。残疾孩子光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重压,更是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扶持。在逐渐接受现实之后,一家人凝聚起并肩前行的力量,这个康复的家庭让人肃然起敬。作者因此对人生及历史有了特殊的理解,同时反映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上。他以感恩和悲悯的情怀叙述光的主治医生森安信雄博士的真诚,音乐大师小泽征尔先生的高尚,文学大师井上靖先生的精神,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充满人性关怀。所谓生活的极致幸福,正在于平常;所谓人的尊严,正在于承担无可逃脱的责任。
-
瓦尔登湖(美)梭罗 著,王义国 译梭罗除了对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情有独钟之外,还对东方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是印度的古典哲学和中国的儒学。他是真正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读到书中所引用的印度经典,印度文学的魅力让我惊叹,我甚至想,梭罗的优美文笔,该不是师从了印度的古典文学吧。书中多次引用孔孟之道,以佐证他的思想。老实讲,经他一引用,我才发现儒学竟是这样深刻,深感自己对《四书》的理解不过皮毛,真是惭愧之至。为什么读书?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增长知识。读这本《瓦尔登湖》,就可接触到大量的动植物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欣赏到在优美的散文中阐发出来的人生哲理,体会到作者在行文之中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来的振聋发聩的思想,这样也就在不同程度上向身为作家、哲学家和博物学家的梭罗看齐了。读懂这《瓦尔登湖》,就可以如赫胥黎所说,我们的生活也就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
谦庐随笔(日)矢原谦吉矢原谦吉(笔名谦庐)原籍日本,早年留德习医,学成之后即在中国北京悬壶济世。由于医术湛深,留居北京之达官贵人及其眷属有病皆求诊于矢原大夫,矢原因此遍识政海红员、失意官僚。其所见所闻,皆近代史料。本书所记即抗战前北京的军政界逸事,兼记民国年间种种杂事,饶有趣味。 迨中日大战爆发,日军占领北京后即逼矢原离开北京,不得在中国行医。但他个性坚强,不为世屈,移居德国,及希特勒上台后再迁美国,二次大战时病逝于美国。
-
在自己的树下大江健三郎 著;竺家荣 译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自传性随笔集,收文章16篇,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是作者在“漫长的作家生涯中”,第一次为孩子们写的书。年幼时奇特的生命经历,母亲关于再生的讲述,祖母口中“自己的树”的故事,对战争创伤的亲身体验与深刻反省,在树上的小屋中再等待一段时间的信念,森林中的小海豹,一百年的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树为什么会笔直地向上生长?从森林环绕的山村走出来的文学巨匠,以他特有的笔触,为年轻人展现自己的成长道路与生活体验,宽容中的犀利,温厚中的锋芒,一切,都在提醒读者正视自己,正视人类自身。作者说:当他渐入老境,总期望能在“自己的树”下与过去的自己相逢。相信翻开《在自己的树下》,你也会在这里与一位智者、一位朋友相逢,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火与玫瑰(意)葛兰西 著,田时纲 译《火与玫瑰》收集葛兰西自1908年至1926年被捕前,从卡利亚里、都灵、莫斯科、维也纳和罗马写给家人、恋人、战友的189封书信。它们是火——一位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成长历程的生动写照:艰难困苦的学生生活,积极参加并领导工人运动,同法西斯作艰苦卓绝斗争。它们是玫瑰——一位撒丁青年丰富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的自然抒发;尤其是写给朱丽娅的50余封情书情真意切、动人心弦:初恋的羞怯,热恋的激情,离别的忧伤,企盼团圆的急切。
-
泰戈乐感悟人生(印度)泰戈尔 著爱情若被锁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着向前。爱情的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在崇高爱情的影响下,渺小爱情的绳索断裂;世界得以运动,否则会被本身的重量压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