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觅刘心武 著《觅》是刘心武继《润》《恕》《悯》之后的又一散文集,书名取“觅”字,表达作者在知天命之年仍致力文学创作道路的开拓、探索的志向。全文收录了包括“大甜桃儿”“春季腰鼓”在内的记叙刘心武人生经历的散文作品二十余则,围绕冯梦龙的“三言”展开的文艺批评小品“彩鸾灯”“信物一箩筐”等五十余则,以及新创《雷雨》之剧本续集——四幕话剧《大海》。全书囊括三种文体,内涵丰富,展现了刘心武全面的文字驾驭能力,亦是其文学创作的延展性与生命力的力证。
-
荆公新学研究刘成国 著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
李浩学术文集 流声李浩本书作者从汉语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构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价值等几个侧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微妙变化,将人们习焉不察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学理性考察,遂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
李浩学术文集 濡羽编李浩本书分为“通识视野”“专题讲纲”“悠悠河汾”三部分。既有针对学生和一般读者的经典阅读解说,也有与唐代文学与文化相关的话题,以及对学术师承的致意,和对出版家的感怀。
-
徒步丝绸之路Ⅱ[法]贝尔纳·奥利维耶法国记者贝尔纳·奥利维耶在退休之后,决意开启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独自步行到中国西安。他将旅途分为三段,利用每年合适的季节徒步:第一段是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到达伊朗边境,第二段横跨伊朗徒步到丝绸之路重镇撒马尔罕,第三段从撒马尔罕步行到西安。在完成这一万两千公里的“丝路长征”之后,在伴侣的“怂恿”和陪同下,又从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完成最后的三千公里,也最终形成了这部蜚声世界的旅行记“徒步丝绸之路”四部曲。第二部《奔赴撒马尔罕》分十六章,讲述了他从土耳其和伊朗边境出发,步行穿越伊朗高原直到撒马尔罕的各种见闻和经历。
-
徒步丝绸之路Ⅰ[法]贝尔纳·奥利维耶法国记者贝尔纳·奥利维耶在退休之后,决意开启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独自步行到中国西安。他将旅途分为三段,利用每年合适的季节徒步:第一段是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到达伊朗边境,第二段横跨伊朗徒步到丝绸之路重镇撒马尔罕,第三段从撒马尔罕步行到西安。在完成这一万两千公里的“丝路长征”之后,在伴侣的“怂恿”和陪同下,又从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完成最后的三千公里,也最终形成了这部蜚声世界的旅行记“徒步丝绸之路”四部曲。第一部《穿越安纳托利亚》分十三章,讲述了他从伊斯坦布尔出发,步行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直到土耳其和伊朗边境的各种见闻和经历。
-
沙苑子文史论稿张维慎《沙苑子文史论稿》是作者10年间(2013—2022年)学术论文的汇总,包括文物研究、古代礼俗研究、唐人疾病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读书札记、书评7个部分,尤其是前四类的多篇论文具有一孔之见,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
木心遗稿木心 著翻开《木心遗稿》丛书(第二辑),共三册,发现木心默默留言——“像哈代一样, 厌恶别人为我写传记,嘿,你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木心说——“李叔同先生还是一个谜,留言‘悲欣交集’是个钥匙孔,但没有钥匙……” ,如何理解木心“ 的时刻还是要安排在乌镇”?也“没有钥匙”吗?“我还看不到我的结局哩。”幸好,我们还有木心遗稿——在木心辞世十年后,开始披露世间。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
徒步丝绸之路Ⅲ[法]贝尔纳·奥利维耶法国记者贝尔纳·奥利维耶在退休之后,决意开启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独自步行到中国西安。他将旅途分为三段,利用每年合适的季节徒步:第一段是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到达伊朗边境,第二段横跨伊朗徒步到丝绸之路重镇撒马尔罕,第三段从撒马尔罕步行到西安。在完成这一万两千公里的“丝路长征”之后,在伴侣的“怂恿”和陪同下,又从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完成最后的三千公里,也最终形成了这部蜚声世界的旅行记“徒步丝绸之路”四部曲。第三部《大草原上的风》分两部分,分别记述了他在千禧年之初从撒马尔罕步行到中国新疆吐鲁番、从吐鲁番步行到西安的两次旅行经历。
-
春炉(日)金原省吾本书为傅抱石的导师、东方画论 、现代美育先驱金原省吾所作,浓缩了汲取中国画学而生成之艺术美育思想,蕴涵着日常的先锋美育理念。记其日常所思所感,以形、美术、日本的视点、背后、平衡、心之形、身边、实践之认识、脆弱、美育、山河、桌上、周日一信、山麓、开城之谱、秋思、向日、新年、图书馆、枯野、被炉等为题,介绍了日本美学中 的艺术理念。作者的美育思想既汲取了大量日本本土文化养分,又兼容了中国古典美育传统资源。每篇录文都有较高的表述手段,在娓妮道来中启发读者对美、美学和美育艺养的思考。以素裹心才能触及生命的根基,美学源自生活,深刻的美感离不开连续时空中的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