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鲍里斯·格罗伊斯文艺理论研究何燕李本书稿为研究格罗伊斯文艺理论的学术专著。鲍里斯·格罗伊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和斯拉夫研究。本书稿以格罗伊斯的文艺思想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切入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展开对格氏文艺理论逻辑发展脉络和问题史的研究。本书稿要解答两个问题:其一,格罗伊斯重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机理为何是苏联文化的艺术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终极向度为何又是政治性向度?其二,格罗伊斯的重述策略如何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后殖民框架,进入20世纪先锋派运动、意识形态本质、哲学本质和艺术本质,跟随媒介形态和社会形态变迁而更替演绎的纵深地带,为国家形态的苏联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区域申诉文化身份?本书分为五部分:部分梳理格氏文艺理论的发生根源,即西方如何刻板化和他者化苏联,第二部分描述格氏文艺理论初回应西方质疑的形式,即从经典先锋派到苏联后现代主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第三、四部分阐述格氏如何继续回应西方质疑,而这前四个部分的集合回答了格氏终极向度为政治向度的问题,成为第五部分的节,第五部分第二节则通过反思政治性向度来回答格氏策略超越传统框架的有效性问题。
-
远方遐想刘凤池“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就是对远方的向往。”远方是年少时的梦,是青春的诗,更是人生的探索与足迹。远方不仅有心中的风景,更有人类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旅行与读书是一个古老的命题。这本《远方遐想》散文集,从法国的塞纳河、德国的莱茵河、匈牙利的多瑙河到印度的恒河,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和音乐,更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与深思,记录了作者人生行走的部分足迹与体验,抒发着作者对世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沉思和遐想。
-
大地图章史振亚 著《大地图章》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采取独特灵动的自然物语方式,对节气感应、农耕传统、生态变迁、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新的内涵和意境,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大地上鲜为人知的自然秘密、农耕常识、生态文化等人与自然的互动共生图景。
-
风从海上来容子本书为纪实类散文集,是作者前一作品《故乡在何方》的姊妹篇。作为上海作协散文组的会员,作者的作品和成长与上海这座城市是密不可分的。作者通过对革命父辈的追述,以及对上海发展变迁的描绘,通过回望曾经走过的人生岁月,希望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上海的变化,献给海纳百川、百舸争流的大上海。如“上海电信业发展回眸”“朱家角古镇通信变迁纪实”“我所亲历的上海世博会”“风从海上来” “拜年的时代感”“风华岁月”“兑换劵的故事”等篇章。作者改革开放初期转业回上海,在上海市外事办从事外事翻译工作,而在外事翻译和接待中,她接触较多的是上海的电信业,得益于作者较完整地经历了上海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并战斗在第一线,积攒了不少第一手的优秀素材,她以饱满的笔触将之抒发。内容反映新中国培养的一代外交外事工作者的成长经历,生动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成长中的经验教训,如《在日本乘车》《外事工作中的“衣食住行”》等。回顾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电信行业对外交流与对外合作的经历,展现海纳百川、百舸争流的上海风貌,如《朱家角古镇通信变迁纪实》《科学技术的力量》等。也有对上海城市变迁的回忆如《聊聊上海的大饭店》,以及对父辈革命生涯的纪念如《听父亲讲海安花园战斗》等。
-
我也浮过生命海文汇报笔会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选集,编辑部从2021年度的栏目文章中选取五十二篇各种风格的散文,按内容编成六辑,有怀念故人,有描绘日常,有旅行观感……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总体上都继承了温柔敦厚的文章传统,亦不乏机锋,称得上是当代散文的一个极好样本。
-
依稀前尘事陈思和暂缺简介...
-
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乔纳森·斯拉特 著,任晴 译当乔纳森·斯拉特还是个观鸟新手时,他偶然遇到了地球上颇为神秘的一种鸟类,它比他所知的任何一只猫头鹰都大,看上去就像一只长着羽毛的小熊。他拍下一张照片,并分享给专家,这便是世界上体形硕大的猫头鹰——毛腿渔鸮。随后,斯拉特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调研之旅,在俄罗斯东部茂密偏远的森林中寻找这种巨大而神秘的生物。尽管毛腿渔鸮的翼展长度达6英尺,身高也超过2英尺,但它们总是神出鬼没,人类对其所知甚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它们在冬天蕞容易被发现,因为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会在雪域河岸上留下大而独特的足迹。毛腿渔鸮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因此,斯拉特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捕获这种猫头鹰以做研究,并尝试据此制定出一个保护计划,以帮助这一物种存活下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应对各种挑战:在冰冷的帐篷里通宵监测,疯狂地驶过将融的冰河,毫无防护地爬上朽烂的树木以检查巢穴中珍贵的渔鸮卵。为捕捉和追踪渔鸮,他们使用尖端的定位设备,亦即兴设计巧妙的陷阱,还必须始终警惕与熊或东北虎发生冲突。在斯拉特异常生动、精确,同时不失幽默的叙述下,毛腿渔鸮渐渐展露真容:它们是狡猾的猎人,忠诚的父母,怪异的“二重唱夫妇”,是不擅记仇且相对温顺的猛禽,也是在条件严酷、面积不断缩小的栖息地上顽强生存的珍稀物种。除此之外,斯拉特还以令人捧腹的笔调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边疆区域的各色人物:有似乎永远也不清醒、以伏特加为粮的嗜酒村民,有与黑帮交易失败后逃命至荒野的古怪隐居者,有为了可以卖10美元的貂皮而猎杀毛腿渔鸮作肉饵的无知少年……对于沿途经过或停驻的大小城市、村庄,斯拉特亦不吝啬笔墨,关注这些地方的历史,以及它们在苏联集体经济时期的发展和如今的没落。斯拉特以一份惊心动魄的田野笔记,向读者全面展现了这片远东冰原上的生灵、人类、居住地、自然景观及文化风貌。
-
摆渡灵魂张国平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以充沛的感情倾心讴歌生命,赞美大自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有故乡的回忆、军旅的战斗生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真挚,寓理于文,能给人以启迪。
-
动物奇形录[美]埃莱娜·帕萨雷洛人与动物关系的蒙太奇调皮小史。一只被莫扎特厚葬的椋鸟;一只遭到达尔文“始乱终弃”的象龟;一头在丢勒和达利的画中游荡的犀牛;一头在极寒之地辗转,只为等待出价的冰冻猛犸象;一只曾在太空织网的蜘蛛;一只被改造成独角兽的马戏团山羊;……十七个物种,共同述说一个物种的孤独。十七个“明星”动物的生平故事,将神话、史料、新闻与想象编织成对自然本质的灼热沉思。十七篇创意性非虚构作品,带领我们穿行于“明星”动物们的旧日世界,将动物的生命轨迹与人类文化史、社会史的惊人瞬间并置。在腰封的设计上,本书邀请读者完成一个小小的行为艺术:拆下腰封,解放封面上的动物。对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新审视,从这一行为开始,从这本书开始。
-
考古何为陈雍本书为编辑约稿而来,是一本结合作半世纪的考古工作的思考、系统回答“中国考古学是什么”的文集。该书以介绍考古学的学科分类、研究对象和手段为开端,叙述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基本原则,讲解了考古阐释与历史重建的方式方法,以及回答了如何学考古、用考古的问题。本书专为初学者所作,对“考古为何”和“考古何为”发时代之问都做了回应,对想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对史学研究有何助益的年青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简要而又富启发性的读物,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