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凌叔华凌叔华著;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计蕾编选凌叔华( 1900-1990),原籍广东番禺,生于北京。本书收入了凌华的小说31篇、散文4篇、戏剧1部。其中短篇小说《酒后》,因描写女性大胆细腻的心理活动而一举成名;《绣枕》等表现的旧家庭中婉顺女性的苦闷,使人们“看见了世态的一角,高门贵族的精魂”,而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凌叔华还擅长写童真童趣,《小哥俩》等作品将儿童情态刻划得传神可爱,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
商海文心[梁凤仪]著梁凤仪自1987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勤+缘》以后,又相继出版了《重出江湖》、《老土亲情》、《妇女理财》、《胜者为王》等近三十本散文集。本书即是从作者、诸多散文中精选而成的散文荟萃本,按文章内容分为“人间真情”、“商海点滴”、“闲情偶寄”、“域外拾零”六辑。全书自始至终贯穿一个真字,作者将爱国爱港的情怀、忆旧思亲的眷念、商海博击的经历、为人处世的感悟,一一见诸笔端,含哲理,藏机锋,既有开放的现代思维,又不失传统美德的淳厚。文章简洁明快、洒脱风趣,将作者自强自立、勤缘合一、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奉献给广大读者。
-
鸿雁心曲唐达君,刘屏编内容提要古往今来,恋人们始终将情书视为他们传情达意的媒介。相恋中的人,最盼望鸿雁的到来,而鸿雁留下的「雪泥鸿爪」则是男女双方尽言的心曲。本书所收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都是情书精品。封封情书,是泪水的浸泡,是火山的喷烈,是情焰的燃烧,是以真挚的感情做骨子,从心里自然流泻出的灵魂曲和情绪歌。
-
唐宋八大家名篇赏析与译注王彬主编;王湜华注释;谭宝善评译暂缺简介...
-
唐宋八大家名篇赏析与译注徐冲注释;徐冲,瞿承楷评译中国古代的散文,如果从大的角度分解,只有古文和骈文两种。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以及对其模仿的文章。所谓骈文便是骈体文,自魏晋唐代流行于文坛,乃至影响的公事文件。因为流行于时,在古文家看来,有两个弊端。一个是过于注重形式,注重声律与对仗,不能自由地抒发思想;再一个是脱离了道统。故而要以古文来校正。 作为这两次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唐有韩愈,柳宗元。宋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曾巩、苏轼与苏辙。后人简称为“唐宋八大家”。这称号始见于明中茅坤所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把韩、柳、欧、王、曾、三苏的文章汇集在内。自此,以唐宋八大家合集的读本,便盛行海内,绵延不绝而为人们所乐道。本书是为有志于文者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读本,但愿大家喜欢。
-
意象的暗记席慕蓉著作者简介: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等。
-
感悟人生张锡昌著暂缺简介...
-
西窗随笔柏杨著一九六三年夏历五月,柏杨先生正在前途茫茫,愁眉苦脸,漫画家牛哥先生忽然驾临,以手俯我御背,告曰:“老头,我最近帮朋友的忙,接编台北《公论报》副刊,看你着实可怜,特来提拔,可每天写五百字,以免阁下沦于饿殍。”我曰:“杀人杀死,救人救活,要写每天就写一千字,五百字能有几文钱哉?”他慨然应允。当时心中大喜,就要请他吃香片热茶,他已大汗淋漓啦,既然无福消受,只好狼狈辞去。从此柏杨先生就写了起来,并定名为《西窗随笔》+夫西窗者,有异于东窗南窗北窗之窗也——每天一篇,颇为起劲。本书内容包括西窗随笔、大愚若智集、越帮越忙集、心血来潮集、死不认错集等五大部分内容。
-
京海晚眺吴福辉著暂缺简介...
-
生命的滋味席慕蓉著作者简介: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等。